试析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创作

试析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创作

摘  要:小型电视新闻专题片,长则15分钟,短则5—7分钟,这类专题片大都是一事一记,一人一片,短小精悍,反映的一般是基层情况,如一些新的信息、典型的经验和身边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人与事。这类专题片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具有地方特色,针对性强,群众喜欢看,播出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从电视新闻专题片选题的可操作性原则、价值性原则、需求性原则、可拓展性原则等方面入手,阐述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创作。

关键词;现状   问题   创作   意义

    电视专题节目的大发展大约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1994年4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震撼人心的片头音乐每天准时响起,有力的促进了电视专题节目的发展。《焦点访谈》等名牌专题节目的高收视率迅速刺激了各家电视台对电视专题节目的重视,过去把专题节目看成是应付中心工作、中心任务的“搭头菜”,现在一下子被媒体高层管理人员提高到“创收新亮点 、收视兴奋点、媒体实力新景点”来重视,因此很多电视台都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优化人才和专业设备,专门设置起了专题部,甚至也学着中央电视台,设置起了面孔严肃的评论部。荧屏上也开始出现了专门的专题栏目,定期播出自己摄制的电视专题节目。让电视专题成为了电视荧屏中自办节目的又一主角。在那几年里,电视专题迎来了自己辉煌灿烂的历程。有一大批思想精深、内容精彩、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的电视专题片,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节目所折射出感人肺腑、震撼人心和撩人心动的艺术魅力让很多电视从业者也不得不赞叹电视专题节目的影响力。很多电视台也通过开办、重视专题节目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当时荆州电视台的名牌栏目《江汉风》就在江汉平原上极受观众喜爱,收视率位居江汉平原地区多家电视台专题专栏节目榜首。《江汉风》栏目的广告创收业绩也是当时该台最有实力的,荆州电视台通过开办专题节目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可好景不长,大约从2000年开始,各地的电视专题节目就开始走下坡路了。2000年6月,当时很有名的湖南电视台专题部在公开的电视专业刊物上发表讨论性文章,征求大家对由于选题面临枯竭而走向两难(继续办还是停下来)的名牌栏目《乡村发现》〔1〕出谋划策。并接连办了几期谈话节目,介绍了节目现在面临的困难,吸引大家对专题专栏节目的发展进行探讨。这些动向无疑应该是直率的湖南电视人在为专题节目的滑坡作些挽救性和探讨性的努力。而其它电视台虽然没有直接说电视专题的难办,但也在艰辛努力中纷纷告退,多家电视台的专题节目都从那时起开始停办或者改版成其他形式的节目。笔者认为:现在电视专题节目质量下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选题枯竭,节目质量下降:

    部分电视台在专题节目的选题上陷入枯竭境地,为敷衍了事,于是就滥竽充数,有的把只适合做新闻题材的内容进行量上的扩充,冒充专题播出,有的根据当前政治需要,信手拈来时政新闻题材做专题,节目的采制是简单方便了,直接影响到了电视专题节目的质量。当然专题节目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就变得越来越小。

    二是经济创收的硬性要求也在降低专题节目的影响力:

    为了创收的需要,很多电视台在无奈中,被金钱牵着鼻子搞些变调的合办栏目,选题的确定和节目的采访制作也被经济创收所左右,这些都严重降低了专题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三是新闻节目平民化改革的冲击导致专题的影响力急剧下降:

    在新闻“三贴近”指导要求下,很多电视台都在进行新闻节目的改革,加大了社会新闻的报道量,改善了新闻的报道方式,并开办了专门的社会新闻栏目,同时对社会新闻的报道运用了极其灵活的报道形式,把过去电视专题节目的部分优势也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中进行了发挥,如当初开播的荆州电视台《荆州报道》,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湖北电视台《新闻空间》,浙江电视台《新闻现场》等等,一经推出,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观众的眼球。很多电视台纷纷实行了专题节目的改版,把专题栏目向社会新闻的栏目化发展,在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节目的播出也渐渐失去专题味了,面孔严肃的专题栏目逐渐消失。都是抢走了专题栏目的大部分观众。〔2〕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电视专题节目的一份子——电视新闻专题片,只要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并在实践中很好的践行,任何一部精品节目都会受到观众喜爱的,都会很好的生存下去。也会吸引观众的眼球,得到观众的青睐,也会经常显现于银屏,在电视媒体中很好的生存下去。那么,怎样才能出精品呢,怎样才能做出优秀的、观众爱看的电视新闻专题片呢?笔者个人认为:

    一、首先确立选题的原则:

    1、要注意选取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所选取的人或事,都具有普遍性、现实性、代表性和时代性。60年代的铁人王进喜、如今四川巴中的王瑛等先进人物,在他们身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大的电视观众不仅感受到他们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更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念符合时展的需要。这样的人物形象让大家可敬、可亲、可信,可学。

    2、要注意表现细节

    所谓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专题片可以无情节,但不能没有细节。〔3〕电视新闻专题片是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来达到表现感情、蕴含哲理的效果。在铁人王进喜中就有一个细节,王进喜冒着刺骨的寒风跳进水泥搅拌池中,用自己的身体当作搅拌机,让人久久不能忘记。从这样的细节中不仅表现了人物,以小见大,而且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暖冬》是表现地震后,如何帮助失去孩子的家庭重新树立生活信心的新闻专题片。在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女主人翁在计生部门的帮助关心下终于怀上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喜悦之时总也忘不了第一个孩子,时常在无人的时间拿出孩子生前的照片和孩子说会话。从这个细节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中国农村母亲真实的一面,更是让观众潸然泪下有极强的感染力,在揭示人物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分页标题#e#

    3、要注意真实性

    前几年,在陕西发生的“周老虎事件”至今还历历在目,它给我们身为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的媒体人来讲上了非常深刻的一课,并随时提醒我们在拍摄电视新闻专题片时,一定要避免一些人为和虚假的东西,保证新闻专题片的真实性。因为,真实的专题片才有魅力,真实的专题片才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

    二、电视新闻专题片角度的切入:

    1、特别意义的场景和片断作为切入点。

    在电视新闻专题的拍摄中,再现生活富有特别的场景和片断并不那么容易,这就需要我们的记者细心观察,深入挖掘。如:2008年,汶川8级地震后,四川人口和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在拍摄《爱在身旁》时,摄像记者就成功地捕捉到了一段稍纵即逝的感人场景,主人公冒着不断发生的强烈余震,仍然坚持在地震现场为灾民发放救灾物,她头上的汗水,嘶?的声音,零乱的头发。把这段感人场景放在片头,作为角度切入,没有解说,也没有音乐,只有现场效果声,然后叠出片名《爱在身旁》。这个人物的事迹由此得以顺利展开,从这个角度切入,把一个忠于职守的计生工作者的形象推到了观众的眼前,留在了观众的心中,同时也调动了观众对这一人物进一步了解的急切心情,为观众审美需求的情感延伸创造了条件。

    2、寻找个性鲜明的形象为切入点。

    新闻专题片《试管里的"涪蓉"》〔4〕讲述的是在2009年12月18日的下午两点28分,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年过40的刘洪英在绵阳市计划生育指导所里顺利的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儿的故事。专题片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就把富有个性特征的鲜明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一对夫妻抱着新生婴儿在医生们的陪伴下走出医院。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画面,作者把这个形象生动的画面成为全片的角度切入点。正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切入点,片子的主题在观众心中留下了印象,为接下来的讲述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整个片子增色不少。

    3、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

    有些选题并不重大,一些看似寻常,司空见惯的题材,如果能找出一个好的视角切入,也能发掘出独特的思想意义,同样能平中见奇。在拍摄《拉姆杰和她的兵阿爸》时就考虑如何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的问题。因为,当兵的已经离开部队复原回到老家云南,通过部队的联系得知,复原的老兵放心不下生活在四川甘孜洲石渠县的藏族女孩拉姆杰,近期还要专程去看望她。作者采用平衡式的视角切入,一边是藏族女孩拉姆杰正常的生活,一边是刚下火车就直奔商场购买衣服和学习用品的老兵。用这样的方法可能会将观众不清楚,但同样也能引起好奇心,满足观众了解事件的心理需求。

    要想做好一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要克服众多的困难,需要处理的问题也非常的多,在“以视为主,以听为辅”的原则指导下,把握好整部片子的结构,处理好整部片子的节奏,协调好画面、同期声、字幕、解说词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在对画面、同期声、字幕、解说词等方面的处理时,力求精益求精,在构思精巧、制作精良的严格要求下,才能制作出内容、形式俱佳的电视新闻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