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转型论文:资源型矿业发展思索

城市转型论文:资源型矿业发展思索

本文作者:郭敏 贾志红 孙婧 单位:中国矿业联合会

国家促进资源型地区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

为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2007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提出2010年前,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基本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国家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12月,中央财政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资金303亿元,其中2011年资金135亿元,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等。以资源枯竭型城市棚户区改造为例,自2007年4月起,国家先后对东北三省煤矿棚户区改造以及中西部地区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所需资金给予投资补助,并下达补助投资计划。对不能通过商业开发的棚户区改造所必要的小区内部基础设施、以及与市政公共设施连接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修、以及配套学校、医院的建设给予投资补助。2004年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国土资发〔2004〕204号);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是国家组织开展的政策性扶持的商业性地质工作,主要目标是在有资源潜力和市场需求的老矿山周边或深部,新发现并查明一批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效

近些年来,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转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力性转移支补助资金为逐步解决民生和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二是接续产业培育初具雏形,产业转型取得新成效;三是民生状况逐步改善;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五是城乡面貌发生重大改观,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六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自国家实施《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以来,资源危机矿山的深部及找矿专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如辽宁阜新八道壕煤矿、安徽省铜陵市铜山铜矿、河南灵宝市秦岭金矿、辽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等找矿工作均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取了一些重要的后备资源。据统计,自专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探获新增资源储量68.65亿t,其中原煤52.89亿t,铁矿石10.5亿t,铜金属量327万t,铅锌金属量848.9万t等,平均延长资源危机矿山服务年限17a,稳定职工就业60万余人,为国家提供资源保障、稳定矿山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为资源危机矿山所在的城市转型工作赢得了时间。

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旧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资源枯竭城市大多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已经面临着因资源缺乏而困的局面,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受到严峻挑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较长时期的探索来逐步化解,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且资源枯竭型城市现有工业企业中,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企业较少,效益普遍较低,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增加,经济转型过程中大量的支出需要国家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财政保障压力逐年增大。中央给予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对资源型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支持力度和时间还不够。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国家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由于矿山采区、塌陷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环境和生态的不断恶化,因塌陷造成供水、供电、道路、学校破坏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同时这些区域的移民问题已刻不容缓。交通发达是促进一个地区发展的必备因素,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设施落后,招商引资受到限制,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交通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实施大通道建设迫在眉睫。

相关政策建议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近几年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下,找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资源瓶颈问题仍然是制约资源型城市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强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依然是一个城市面临的主要内容,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继续给与相关政策支持,使地勘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2008年以来,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的下达,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10年经国家发改委评审,经批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实施期是到2015年,展望到2020年,根据规划启动的一批重大替代产业发展项目才刚刚起步,要真正形成替代产业还有一个较长过程,并且生态环境修复任重道远,民生问题解决任务艰巨,建议国家发改委延长中央财力性转移支持期,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同步,使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中央财力的引导下,加快实现转型发展目标。《关闭条例》仅适用于因资源枯竭而关闭的矿山,不适用因经营不善等其他原因造成的矿山关闭;适用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矿山关闭(其中对国有矿山关闭要有特别规定);适用于独立法人和非独立法人矿山);适用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资源枯竭矿山,也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资源枯竭矿山。鼓励资源型(矿业)城市推进矿业循环经济,拓展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提早规划资源型(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目标,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强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延长矿业加工的产业链。认真做好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动矿业走集约节约、清洁高效、绿色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矿山生产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在矿山闭坑前,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矿山企业对矿业用地及塌陷区进行了恢复治理,但企业因资源枯竭闭坑后,受现有土地政策的制约,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大量闲置的矿业用地无法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议国家建立相应的矿业用地流转机制,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自然生态的良好,是城市最好的“名片”。资源型(矿业)城市应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构筑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抓住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的契机,引导绿色投资,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新的增长点,推进绿色转型。#p#分页标题#e#

结束语

总结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笔者认为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及省级的政策支持是重要保障;而城市本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力更生、突破创新是内生动力;科学谋划产业发展之路,科学实施生态体系建设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