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水浒传的戏曲传播

传播学视域下水浒传的戏曲传播

明代万历年间是“水浒戏”创作的高潮期,这股创作的热潮一直延续到清代,根据《曲品》《远山堂曲品》《祈氏读书楼目录》《鸣野山房数目》《古人传奇总目》《传奇汇考标目》《新传奇品》《曲考》《曲目新编》《重订曲海总目》《曲海总目提要》《曲海总目提要补编》《笠阁批评旧戏目》《曲录》《春台班戏目》《庆升平班戏目》《花天尘梦录》《永禁淫戏目单》《今乐考证》《花部剧目》《缀白裘》等文献统计③明清杂剧中《水浒传》成书后的水浒戏存目约九部,其中清代的有三部:《黑旋风寿张乔坐衙》《戴院长神行蓟州道》《十字坡》;明清传奇中的水浒戏存目约有42部,其中清代30部:《虎囊弹》《闹高唐》《偷甲记》《清风寨》《二龙山》《祝家庄》等;清代中叶地方戏中的水浒戏约有43部:《丁甲山》《乌龙院》《收关胜》《翠屏山》《蜈蚣山》等。京剧中水浒戏的篇目是非常多的,大概有159部。清前期的昆曲折子戏中的水浒戏,大部分是直接使用许自昌、沈和范希哲的原本,编者按照当地的习俗,语言稍加修改就可以让演员登台演出。同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水浒戏的剧目传播的不断丰富,武松、宋江、和三个“淫妇”、鲁智深、李逵、燕青等人的戏也随之增加,但是武松、宋江、和三个“淫妇”仍然是舞台上的主要的角色;在曲艺中,武松、宋江、和三个“淫妇”也是主要的人物。例如在车王府藏子弟书所收水浒传子弟书中,《走岭子》是讲述武松夜走蜈蚣岭的故事,《活捉》是讲宋江和阎婆惜之间的故事,《挑帘定计》演唱的是潘金莲的故事,《翠屏山》是讲潘巧云的故事。从传播的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传播者要传播什么样的内容,要受制于传播者所处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这些环境。因此传播的内容也随之带有浓厚的社会色彩和背景因素,我们看到一出戏的时候,往往存在表层和深层两层意义,这也就需要受众在接受的时候,根据受众自己的知识,内涵来对传播的内容进行分析。作为戏剧传播者所传播的内容,有大量的娱乐成分,目的是符合普通群众的期待视野。比如武松,武松打虎本来就是做了一件为民除害的好事,在我们心里就已经产生了渴望的需求,这是一种普通民众对侠义人士的一种崇拜。武松杀嫂,虽然有残暴的一面,但是观众给他的定位为复仇,这也是被压迫的底层人民需要寻求的一种心理慰藉和精神上的鼓舞。在扬州评话中,《武十回》是最重要的内容,山东快书最早也是专门讲武松故事的。人们经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这三个女人便成为《水浒传》戏曲清代时候“人气最旺”的角色。这三个女人的戏在舞台上常演不衰,主要原因是普通民众喜欢看她们的故事,“偷情”这种低级趣味的内容一直最能吸引大量受众,拥有广大受众群体,因此成为古今中外传播者笔下最具竞争力的“法宝”。特别是在封建专制的社会中,封建礼教森严,这些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一方面被人们所唾弃,指责偷情人违背伦理道德,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不可饶恕;同时又对这种色情的低级趣味的事情充满着好奇,充满着兴趣。传播者和传播媒介便抓住了受众的这一心理特征,在传播内容上通常都要尽量吸收最大量的受众,因而,他们会在内容增加趣味较低的娱乐内容,并且通俗、平易,以符合大量受众的期待视野。

清中叶地方戏曲中的水浒戏是继承了元杂剧的优良传统,取材广泛并且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重新以新的姿态展现在戏曲舞台时,倾诉着大众的心声。传播者用贴近民众的语言、亲和的口吻把水浒英雄们的形象用他们理想的形象展现在众人面前。例如:《缀白裘》第六集收录的《落店偷鸡》,该剧本事虽然取材于《水浒传》,但剧中细节纯系民间丰富的想象自由生发而出。剧中演杨雄、石秀、时迁三人计议投奔梁山,途中时迁陋习难改,施展惯偷手段,先后偷去店家的帽子、银包、杯子、更鸡、衣服等,并反复戏弄店主、这一情节在小说中只是一笔带过,而恰是小说中简略的叙述为民间创作预留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剧中的时迁虽然偷性不改,却并不令人生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播者在传播时对梁山好汉给予了美化,并且从普通接受者角度考虑,易于百姓接受并喜欢梁山好汉。

在清代《水浒传》戏曲改编传播中,由于改编者本身的文化素养和对文本接受原因,戏曲,曲艺在人物和内容方面在传播中表现了不同的形式。子弟书在内容的描写上用当时的社会活动内容对《水浒传》进行了精细入微的描写,有许多景物描写,用词也很典雅,并且加入了很多心理描写,这些虽然都是传播者主观的理解植入到新作当中的,但是对于接受者从理解人物,理解情节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用接受美学原理来分析子弟书,我们不难发现,子弟书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作品,从传播内容的范畴分析,子弟书则是介于高级趣味内容和低价趣味内容之间的。例如:《烟花楼》中所写,弯生生两道蛾眉天生的俏,两个好耳朵边是边来轮是轮。长就的通梢鼻子樱桃口,传情的一双杏眼勾人的魂。嫩盈盈面儿不用擦脂粉,白净净一对香腮脸蛋儿新。未言先笑把朱唇抿,牙齿儿说话微许露点银。那一双尖尖手儿真如玉,嫩皮肉恰似白鹜出水滨。乌油黑发挽定盘龙描水鬓,玉簪一根别在顶心。各样的珠翠簪花她不爱戴,鬓旁边颤巍巍绒团一朵可也晃人。又听得袖内的镯子哗啷啷的响,手上的戒指不是串珠就是赤金。贴身的内衬衣服都是细软,在外边几件敞衣配的匀。穿一件束袖大袄钉金纽扣,二蓝宫绸云蝠万字花样新。外套着天青缎子坎肩是秋罗的里,柳腰儿系着一条水色绣花大汗巾。大甩裆的裤子是鹤顶鲜红花洋绉,裤角镶边都是织金。男工的织造匠人手段巧,绣的那西湖十景在白罗裙。湘裙扫地环佩响,金莲三寸教人销魂。说什么国色天香无双比,真乃是沉鱼落雁叫她算占了上林。招惹得四方游客如蜂拥,那些个纨绔儿郎不离门。每日家琵琶丝弦欢歌舞,到晚来观花赏月快乐心。通过这些文字我们能够看出子弟书中对阎婆惜的外貌、神情、举止等的描写刻画较水浒原文更加精彩传神。清代后期京剧盛行,于是掀起了“水浒戏”创作的又一个高潮。这些水浒戏有一部分剧本和唱词基本上是按着小说改编的,比如《闹高唐》《登州府》等。也有一部分是改变了小说的主旨,在传播中发生了变异现象,把英雄戏改编为才子佳人戏,如:《罗家洼》这出戏写的是孙二娘和张青之事,但是这出戏里的结合却和小说中大相径庭,孙二娘的父亲在罗家洼摆设擂台为女选婿,曹老西打擂,菜园子张青上台比武获胜,与孙二娘结为夫妻。《花田错》中写的是刘员外的女儿玉燕与丫环去花田选婿,看好了书生卞机,定于第二日派家人来请,请卞过程中出现差错,误将卞机的朋友周通带到家中,谁知周通却要三天后强娶玉燕,后遇鲁智深帮助教训了周通,卞机最后同娶了玉燕为妻。传播者这样改编是从受众的接受考虑的,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喜欢男才女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结合,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人们在心灵深处极其渴望冲破这种牢笼式的束缚和没有爱情的包办婚姻,所以传播者从广大的接受者心理考虑,把一部分戏改编为才子佳人戏。

在由《水浒传》改编的水浒戏中,也有一部分戏剧传播者偏离了作者原有的思想轨道,把剧中的梁山好汉形象完全丑化,这主要是戏剧改编者没有考虑普通百姓的接受,而是把传播对象单一的定位为封建统治者,例如周祥玉、邹金生等编撰的宫廷大戏《忠义璇图》,开始便表明立场:讨伐梁山的张叔夜、李若水等人才算得上真忠真义,而宋江等众位英雄好汉则是假仁假义。并且在内容设置上最终让这些梁山好汉归顺了朝廷的招安,这显然是为统治者在说话,宣扬封建的统治政权。

立足于传播学视角下来研究清代《水浒传》戏曲传播,是古代文学传播学的尝试研究,虽然古代文学传播学是一个新兴课题,但是已然兴起。有关《水浒传》传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因为《水浒传》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直被受众所关注,金圣叹认为“《水浒》胜似《史记》”,其实作为两种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可比性并不强,这里足以看出金先生对于《水浒》的认可。《水浒传》成书前就有大量的水浒戏,成书后的戏曲改编从明代就开始了,到了清代,昆曲、京剧、地方戏和曲艺中水浒戏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水浒戏曲能够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

本文作者:由婧涵 单位: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