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制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保险制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保险制度论文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论文

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综合上述各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可以看出养老保险是其重要的内容。所谓社会保障制度,就是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或政策体系。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是: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公共措施来为其成员提供保护,以便与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残疾、年老和死亡等原因造成停薪或大幅度减少工资而起的经济和社会贫困进行斗争,并提供医疗和对有子女的家庭实行补贴的制度。

1.2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莫尼汉(Moynihan)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质量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其老人的态度和方法中得到反映。”而社会保障作为近现代的社会文明和重要社会标志,自19世纪80年代在德国首先创立社会保障制度后,现今已风靡全世界并引发起多次改革高潮。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同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一样,缺乏法律体系的国家必然导致善恶不分,民不聊生;而缺乏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只能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伴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提上了日程,在经历了20余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之后,社会保障作为兼顾效益和公平并促进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逐渐得到了重视。这其中农村群体和老年群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可见,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1]。

1.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社会保障的最基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城市逐步建立了全面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针对贫困人口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历史的原因和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基本上是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党的十六大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洲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降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

阅读全文

养老保险多轨制收入分配效应

内容摘要:

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制度性断裂,这种制度性断裂影响到了收入分配效应及公平性。本文使用参保率、待遇给付水平、替代率、随经济增长率等政策传导工具,探讨养老保险“多轨制”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无论是覆盖面还是养老金待遇水平,亦或是养老保险替代率,都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大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于新农保。

关键词:

养老保险;收入分配效应;公平性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以效率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存在巨大不平衡性。中国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社会保障的功能定位应该从维护社会安定和补救国民生计的工具转为调节收入分配与促进制度公平。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效和是否有利于社会公平发展(何文炯,2011)。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建立,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伴随,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在之后的改革与发展中也一直呈现出城乡二元结构,存在明显的制度性断裂(王思斌,2009),并延续至今。中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严重,据“单位”而划、依“身份”而设,条块林立、人群分割,具体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等。之前,国内外学者大都估算了养老保险制度内人群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而缺乏对包括制度外人群的全体国民的宏观收入分配效应的研究,以及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即养老保险“多轨制”(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收入分配效应的分析。事实上,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仅从制度内部本身的角度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制度内外以及制度间的比较分析作更深入的探讨。因此,本文基于不同群体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结构模式的差异,根据参保率、待遇给付水平、替代率、随经济增长率等政策传导工具,探讨养老保险“多轨制”的收入分配效应。

二、比较对象

阅读全文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讨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对社会事业快马加鞭的展开和维系社会和谐安定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纵观20世纪,我国整个社会,各个产业都在遭遇各种重大的变革,改革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此时此次改革的实施将对政府机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就初步分析此项改革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变化。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社会影响

在以往的几十年里,中国城镇职工、企业建立了融合为一的基础养老保险制度,我国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仍处于试验阶段。但是由于对社会的不清楚了解以及各个地方、乡镇实际情况尽不相同,导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多元化”,制度在具体情况的实施中不得以体现出来。另外还由于资源的不同,地区条件的发展不一样,政策不统一,对人民保护范围和对象不一致,收取基本规模的缴纳保险费,养老金策划转移等养老金形式也有莫大的差异,也缺损强而有力的法律支撑。因而,怎样快速改变这种情况,完善制度是头号问题。

一、制度的转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咱们国家开始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统一账户组合”模式,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但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通常是个人不承担对应的责任,而是由国家财政负担,改革后,工资与单位、职工年度缴费相关,单位和单位职工的退休福利将社会化。并且按照“多缴多得”的原则,实现支付分配和按劳分派的同等权利和义务,建立支付与薪酬相联系的机制。

二、待遇的提升

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后,形成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工作人员团结统一于政府机构建立的职业年金制度,个人账户的年薪开启筹集和管理方式,职工退休后,除了领取年金待遇,也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资金来源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国家将及时调整单位和个人的职业年金缴费比例来计算的,并且算是单位的一部分,百分之八的总工资分别以记账或百分之四真实帐户两种管理方式,根据不同的单位支付成本的资金来源,行政部门和机构来处理退休的员工,根据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来进行实施,在政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前,需要经过所在单位批准的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批准,地方和国家的退休养老金调整政策,也必须由所在单位负责对养老金的同意。

阅读全文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反思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热门话题,改革要求实现社会公平,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又不能降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论文对此次改革的亮点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

1引言

2015年1月出台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对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并轨改革,着力化解机关事业与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双轨制”,明确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何亮点,又面临哪些问题和障碍,本文就此作简要分析。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亮点

2.1“并轨”显公平,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随着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各类群体逐步被纳入社保体系。改革指出,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按“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1],尽快建立起退休待遇同缴费挂钩机制,把按劳分配同缴费的权利义务对等起来,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及职工参保的积极性,缩小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退休金差距,化解社会矛盾。

阅读全文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

摘要:本文以终身净转移额、内部收益率作为指标,借助定量分析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收入再分配的代内再分配效应和代际再分配效应进行探究。研究证实,关于再分配效应的研究中,工资增长率、利率和缴费年限都产生一定影响。故应继续加强各行政部门之间的沟通和政策协调,增加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才能使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代际再分配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未得到完全的解决,针对这一问题,虽不能做到绝对的分配公平,但可以相对公平。社会福利制度是我国缓解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而作为社会福利体系核心构成部分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应体现公平效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了强化养老保险改革效果,我国国务院2015年推出《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养老保险双轨制度改革正式开始,且改革后的养老保险的公平效应如何,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从目前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加剧,导致人们的收入差距越发明显,这就需要利用收入的再分配机制来缓解这些问题。因此,本论文选择终身净转移额、内部收益率两大指标,分析工资增长率、利率和缴费年限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优化政策的建议,以期使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到正向的发挥。

1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再分配研究背景

社会福利体系关乎民生,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福利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决定“老有所依”的重要制度。因此,养老保险制度需要以公平作为首要标准,通过收入再分配效应推动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不过,从实践中看,我国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不完善,无法充分发挥收入再分配的正向调节,引起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因此,我国出台各种制度和措施对其进行建设与完善。《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出台就标志着养老保险双轨制度改革正式推进。社会公众也密切关注着养老保险改革后的公平效应是否得到更好的发挥。

2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再分配研究意义

2.1现实意义。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发展出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制度是满足我国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具有缩小经济差距的目的和作用。因此,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探讨,不仅能够对改革后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调节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价,也为政府优化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背景下通过终身净转移额、内部收益率两种评价指标对收入再分配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以此深度剖析养老保险的调节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希望以此为基础,探究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再分配优化途径。

阅读全文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际经验及借鉴

摘要: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起形成,历经六十多年的改革完善,基本形成劳动者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发达西欧及美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历程为借鉴,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通过分析论述,提出了几点符合我国当代社会和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养老金融

一、我国养老保险体制基本概况

(一)类型概况

养老保险体制作为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良好发展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普遍实施,即劳动者达到法定年龄并退休后,从政府、社会或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得到经济、物质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强制执行性,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及个人都要参加;二是保险资金来源多元化性,一般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和个人共同承担,抑或是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三是制度实施时限性长,范围广,资金规模宏大,必须采取专业化、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目前国际上通用养老保险体制主要有三种,包括传统型、国家/联邦统筹型和私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体制。传统型养老保险体制始于欧洲德国,现已为世界主要的养老保险体制。传统型养老保险依靠立法强制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缴纳保险费用,政府部门给予保险基金一定的支持,起辅助作用。这种体制适用范围广,以法律的强制性实施,养老金的数额与参保人员的缴费的年限、金额挂钩,不进行缴纳不许领取养老保险。在这种体制下,以政府财政支出作为担保分担一定的风险,需在基本养老保险以外创建以企业、劳动者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保险体制。国家/联邦统筹型养老保险体制又分为福利型和国家型。福利型养老保险指以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全部养老保险费用,是保险的主体,例如熟知的欧洲英国养老保险体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制度。其适用对象范围十分广泛,全体公民都是参加养老保险对象;养老费用由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税收等方式支付,现收现付制是该方式的主要特点;该方式还具有法定强制约束性,并且与疾病、失业等保险组成齐备综合的社会保障体制。前苏联时期曾在广泛实行国家型养老保险体制,其适用对象仅限于社会的劳动者而非全体公民,这种体制现已基本取消。储蓄性养老保险体制强调的是市场运作,其养老保险的费用由个人和企业单位承担,通过建立个人账户来实现。世界上仅有新加坡、智利等个别国家地区采用该养老保险形式。

(二)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现存主要问题

1、养老资金收支缺口突显

阅读全文

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问题构建策略

摘要:养老保险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障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消除城乡二元社会养老结构,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建立一套适应城乡发展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成为当前社会保障事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养老保险金层次、建立一体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策略;研究

养老保险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障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只有少数地区根据采取了新型农村养老制度。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社会养老结构,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建立一套适应城乡发展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成为当前社会保障事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资金来源采取单位负担、社会统筹、个人缴费相结合,能够基本满足城镇居民的养老需求,为城镇居民养老提供基本保障。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型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逐步进入试点实施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社会保障事业做出统筹部署,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多个省市全面推开。北京、天津、重庆、浙江、河南等省市陆续出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一体化政策措施。截至2017年,全国有12个省(市)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但从目前的实施情况看,已经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也只是处于较低的保障水平,覆盖面狭窄,并不能满足农村对养老保障的客观要求。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仍然存在着基本模式不统一、征缴体制不统一、统筹层次不统一,致使大多数人员还不能享受养老保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二、制约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导致养老保障水平不均衡。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低收入群体大多数为农村居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缴费能力,构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缺乏牢固的经济基础。而且,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巨大,一定程度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建立。

阅读全文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析

摘要:从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10年的过渡期。现在过渡时间已接近一半,如何用好余下的5年时间将关系到此次改革的成败,本文以H单位和D单位为例,分析了中央驻穗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此次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1.导言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建立统一、健全、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党的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为贯彻落实以上政策,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标志着机关事业单位养保险工作正式实施启动;2015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粤府〔2015〕129号),结合广东实际,对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处理进行了明确;2017年9月,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开展广州市中央驻穗三级及以下预算单位和省垂直管理二级及以下预算单位集中参保登记工作的通知》(粤人社函〔2017〕2114号),标志着中央驻穗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养保险工作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2.H单位和D单位基本情况及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进展

截至2019年5月,在职现有54人,大部分职工在2014年10月前已进入海事系统工作,后因改革等原因来到H单位工作,即通常所说的“中人”,也有少部分是在2014年10月以后通过直属海事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等方式进到H单位的,即所说的“新人”;退休3人,皆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也就是所说的“中人”。作为三级预算单位,H单位已按属地要求,提交相关参保资料,现正等待下一步工作通知。D单位成立于1949年10月,并先后隶属广东省港务局、广州海运管理局、中海电信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管理,2005年3月,D单位整建制划转到广东海事局管理,实现了从企业向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正处级)的转变,2012年11月,H单位成立后,由H单位管理。截至2019年5月,D单位在职人数84人,其中有20人目前一直按企业标准向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以下简称“广东省社保局”)缴纳养老保险;退休120人,除开从外单位调入,在D单位退休1人外,余下119人都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前就参加了企业养老保险,可以从广东省社保局领退休费的退休人员。作为三级预算单位,H单位已按属地要求,提交相关参保资料,现正等待下一步工作通知。

3.H单位和D单位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