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旅游竞争力措施阐述

加强旅游竞争力措施阐述

作者:雷明化 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杭州市旅游竞争力的现状和问题

(一)旅游竞争力的内涵苏伟忠等人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旅游产业本身素质和城市旅游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来的持续发展壮大的能力,形成比较优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2006年世界经济论坛(简称WEF)研究建立了旅游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该旅游业竞争力指标共由三大部分组成:旅游政策法规(环境保护、安全保障、卫生状况、旅游业)、旅游商业环境及基础设施(航运基础设施、陆地运输设施、旅客的基础设施、ICT基础设计、旅游业价格)、自然和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旅游亲和力、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可见,城市旅游竞争力是一个系统而持久的工程。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竞争力提升,将使一个城市在旅游环境营造、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开拓、旅游管理创新等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1]。

(二)杭州市旅游竞争力的现状2010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75.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接待国内游客6 304.89万人次,增长23.8%。旅游总收入达到1 025.7亿元,增长27.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6.9亿美元,增长22.5%。市民出境旅游人数为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9%。至年末,杭州市旅游企业规模如下:全市各类旅行社达504家,比上年增长18%;星级宾馆达到236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8家,增加2家;A级景区30个,其中5A景区2个,新增1个;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7.1%。总体来说,杭州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

(三)杭州市旅游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1.“数量扩张型”旅游模式仍然存在过去,杭州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量的扩张而不是质的提高,提高旅游收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景点建设来增加旅游人数。在统计上,只讲总量,不讲“人均”,由此便出现了一些旅游景区重复建设,闲置浪费,缺乏特色,部分旅游产品“低、小、散、差”的现象。同时,旅游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客源萎缩,经营难以为继,难以实现“人———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大系统的良性运转。“数量扩张型”旅游应尽快向“质量效益型”转化[3]。

2.生态建设发展不均衡各县、乡的基础生态设施建设与杭州主城区相比相对落后,有些乡镇仍缺乏相应规模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场,特别是污水收集系统、村镇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处置系统的建设明显滞后。在一些城郊结合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进度滞后于外来人口的急速增加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正在接近极限。

3.旅游业“重开发、轻管理”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以及旅游业的连带拉动经济效应增大,很多省市均将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旅游业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旅游投资的金额也在逐年攀升。由于没有贯彻循环经济的思想,“一味求大”,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以致很多可以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配套设施(如清洁环保技术、道路规划等)跟不上旅游企业的发展。在旅游资源开发后,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中忽略了环境承载的极限,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后期环境修复能力也存在很大欠缺[4]。

4.旅游业主体缺乏循环经济意识旅游业的主体指各旅游企业、各级政府、当地居民及与发展旅游业的各级实体和个人。目前,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宣传不到位,旅游企业指导原则还没有转变到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上来,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旅游者的资源意识、环保意识亟待提高。另外,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运行机制,也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无法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5]。

杭州市提升旅游竞争力策略

(一)建立制度体系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的原则,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政策体系,努力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用好、用足、用活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对于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给予直接投资、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二是制定消费环境保护政策,完善消费税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三是完善有利于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的税收政策,加大建立废旧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制度。四是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促进社会化的良性循环。

(二)完善政府引导考察旅游业发展的指标不仅仅是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创汇水平,从政府层面上来看必须彻底转变GDP至上的政策目标,要把绿色GDP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尽快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进行循环经济立法,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形成督促其实施的管理机制;进行绿色招商,选择既符合经济效率的需求,又不危害环境、破坏旅游资源的旅游企业,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互动;引导企业、个人的绿色采购机制,在采购原材料产品时,对相同产品实行优先选定环保型产品;监督宾馆、饭店、酒吧以及商铺等旅游企业的绿色采购和游客的绿色消费。

(三)加强宣传教育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公众的参与,社会环境意识的觉醒和成熟的消费群体将直接决定循环经济的实现成效。普及公众的环保意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一是通过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精心宣传,在生态环境景观旁设立科学解说词、注意保护环境的指示牌、与环境协调的废物收集箱等,从而促进旅游者新旅游观的形成。二是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管理。如为了增强市民的循环经济意识,日本经常组织市民开展公共垃圾收集的活动。英国的环保团体也通过各种方式来普及环保知识,促进环境信息的交流,倡导有益的消费方式,还通过法律赋予公众环境权,让公众能够监督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行为[6]。

(四)促进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作为技术保障。首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发旅游业,改变盲目开发、粗放管理的传统开发模式;其次,深入开展旅游业的再循环、再利用、减量化,建立绿色技术研究平台,提高研究开发能力,加快使用高新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太阳能热水系统、风力发电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垃圾污水处理技术等。最大化减少旅游资源的使用量,尽可能减少或者避免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以及对生态的干扰与破坏,在不断提高自身发展循环经济能力的同时保证旅游资源的生态性。#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