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顺差与入口通胀

对外贸易顺差与入口通胀

 

目前中国内部和外部经济的最敏感两大的词汇:通货膨胀与对外贸易顺差。自1994年起持续的对外贸易顺差从2005开始极速增长,除了历年2-4月出口常态下滑,2005年至2010年6年间平均顺差额达到2031亿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于2011年5月突破了6.4的大关。在国内,人民币却是处于不断贬值状态,2007年全年通胀率高达4.8%。2008年2月消费物价上涨率更最高达8.7%,经历了危机后,从2010年1月的1.53%一路攀升至2011年7月的6.5%(见图1),CPI涨幅一路攀升,创37个月来的新高,PPI更是达到7.5%的高度。由于国外的价格上涨而产生的输入型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传导途径在影响到中国通胀的同时也影响到国内外整体经济的平稳程度,在此情况下分析对外贸易对国内通胀的影响、对外贸易顺差对通胀的影响及国内通胀对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影响关系到中国内外经济的和谐而持续的发展。   1.相关争议关于输入型通胀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之间的关系的争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顺差是否是国内通胀的根源、国内通胀是否有利于顺差状况的改善。   1.1争论一:顺差是否是国内通胀的根源   以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易纲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理由是经常项目或贸易顺差过大,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必须购回美元,从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为2.85万亿美元,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而较多的货币推高了通货膨胀,进而物价上涨。以国际商务部国贸副研究员梅新育则对此表示怀疑并从输入型流动机制和历史角度进行了分析。理由是央行已就顺差形成的外储进行了对冲和存款准备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外贸顺差而产生的外汇储备在减少。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顺差,而在于内部的储蓄盈余;不在于增量的扩张,而在于存量的活跃化;美国危机后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减息,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其结果是美元大幅贬值,从而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至少在客观上向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输出了通货膨胀。   1.2争论二:国内通胀是否有利于顺差状况的改善   观点1:通货膨胀导致一国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出口贸易额。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在国际粮食及能源等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不断大幅度攀升的同时国内的通货膨胀对出口型生产企业来说压力加大,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其次,为治理国内的通胀,缓解通胀压力,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出口中小企业资金融通有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出口。   观点2:通货膨胀有利中国外贸结构改善,促进外贸平衡。中国出口的产品多为日常用品及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易耗品,其出口弹性偏低,需求较为稳定且需求量较大,但同时表现出明显的价格竞争性优势。通货膨胀有利于淘汰低利润率、低加工、低竞争力等依靠进口中间产品的低附加值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减少顺差的生产来源。由于开放的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外部通胀通过三种传导机制影响内部通胀水平,分别是外部商品价格机制、货币供给机制及成本传导机制,本文旨在通过计量分析了解三种机制通过贸易顺差作用国内通胀的情况,以分析争论一;关于争论二的分析和实证旨在了解国内通胀对顺差的影响。   2.通胀与顺差的计量分析   2.1变量与数据。   本文利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作为反映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变量为外贸易顺差XM、机制变量及CPI的Granger。机制变量选取外汇储备增加值AD,价格机制选取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PI,成本机制选取PPI指数。数据均为2007年1月-2011年6月的月度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与和讯宏观网站。   2.2数据的平稳性与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以上数据按照SIC准则进行单位根ADF检验,数据表明CPI与AD数据不平稳而一阶差分后的数据均平稳。由表2中的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结果可知:(1)CPI对外汇储备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格兰杰影响关系而外汇储备并不是构成解释CPI的原因;(2)CPI对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的形成不具有显著的格兰表三组变量间Granger因果检验杰影响关系并且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并不是具有解释CPI的能力;(3)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构成对CPI的格兰杰解释关系。而且从表中可知对外贸易顺差在5%的显著水平下对CPI有显著的格兰杰影响关系,反过来不成立。并且表中可知,对外贸易顺差并不构成对外汇储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对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出厂价格有显著性影响。   2.3对外贸易顺差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脉冲反应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在VAR模型框架内研究外汇储备增长率对基础货币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的冲击反应。模型在通过VAR平稳性检验的条件下得出下面对外贸易顺差XM与通货膨胀指数CPI间的冲击反应图(图中的虚线表示1倍标准差范围内的置信区间)。从冲击反应图2中可以看出CPI对XM冲击的反应,CPI对贸易顺差XM的冲击反应一直比较低迷,于第二期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平稳在0.1范围内,呈稳定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顺差的增大对CPI始终是负向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顺差对国内通胀水平的缓解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大。   从冲击反应图3可以看出XM对CPI冲击的反应,XM对贸易顺差CPI的冲击反应第一期比较明显,随后迅速降为0左右的水平,然后逐渐上升接近40左右的水平后平稳延伸。这表明,说明顺差对CPI的反应有一个短暂的反应期,并且CPI有促进顺差规模增长的趋势效应。   结论   对于三种传导机制而言,在中国国情下的输入型通货膨胀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对争论一而言,上述检验表明对外贸易顺差并不构成国内通胀迅速增长的原因,并且对于货币供给机制而言,实证的结果是,顺差并不构成外汇储备的格兰杰原因,从之后1-5期均可得出以上结论。对于其他两组传导机制的结果,可以做这样的解释,进口价格对国内通胀的影响有限,国内要素扭曲价格的调整反而更大,而由生产成本和内外部需求的压力,工业出厂价格指数的变动对CPI的增长变现出较大影响的趋势。#p#分页标题#e#   从对外贸易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指数CPI之间直接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来看。脉冲反应与因果关系结果有相似的结果,相对于顺差对CPI的微弱影响而言,CPI的增长对对外贸易顺差的影响很大,并且始终是正面影响。结合CPI对PPI的影响因素,在国际危机后的需求的恢复和中国出口的需求低弹性来说,国内产品价格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顺差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