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教育革新思路

金融教育革新思路

本文作者:韩京芳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

曾几何时,金融学课堂上《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寓言故事被奉为经典案例,它讲述美国老太太在年轻时通过贷款不仅提前享受了房子,而且临终时也可以将房子传给自己的子女;而中国老太太拼命攒钱到老时由于货币贬值、房价上涨原因不一定买得起房子,而且重要的是她一辈子也没住上好房子,这个案例足以佐证美国金融高度发展促进消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然而2007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打破了美国金融神话,并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除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失误、金融监管不到位、全球流动性泛滥等因素外,华尔街金融精英们所谓的金融创新也直接导致了危机的蔓延与升级,而这些金融精英们大多来自美国有名的商学院,受过正统的金融教育,可以说美国金融教育与金融业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某种意义上说美国金融教育存在的缺陷对这次金融危机具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长期以来奉为经典的美国金融教育模式、理念重新审视,为中国金融教育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背后美国金融教育的弊端

1.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弱化

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家们毫无节制的逐利贪婪本性暴露无遗,他们为了能够获得短期盈利和薪酬,甘愿冒极大的风险,甚至采取欺骗投资者的手段,早就将职业道德和操守抛之脑后,然而这种自利性行为带来的后果却由股东、债券持有人甚至是纳税人来承担。在奉行自由主义思想的政府监管下,金融家的这种不负责行为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和监督,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作为培养金融从业人员的美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奉行金钱至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下必然导致学生未来从事金融行业时缺乏诚信、合规、尽职的职业价值理念。

2.金融理论和研究方法存在重大缺陷

首先,金融理论基础存在重大缺失。西方金融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即反对政府干预市场、主张依靠市场、充分明确产权责任,尽可能地将企业交给最合适的人管理,以保证经济以最大的效率稳健地发展。然而市场的力量不是万能的,其负面效应更是不能忽视。在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的背景下,自由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进一步加剧,金融资本的逐利本性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依托下更是如虎添翼,得以不断放大,从而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最终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市场,这也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其次,研究方法上过度依赖金融模型。由数学符号堆砌的金融模型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而金融市场是由受事件影响的人们的感受以及预期所构成,带有明显的主观特征。由于带有主观性的人类经济活动即使引入相对客观的数学模型中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任何数学模型的预测都是有缺陷的,金融领域不存在金科玉律,也无法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它们。最后,过分强调金融创新。过度的金融创新正是源于金融理论及基本假设,如证券无限可分、市场是完全无摩擦的等等。而为金融创新提供便利的是高深的金融衍生产品模型,这使得金融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以致成熟的市场交易者都难以对风险充分认知和管理,而金融产品过高的金融杠杆率进一步加大了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使得风险更容易失控和扩散。

3.金融培养模式偏向于操作性和务实性

美国商学院金融专业是以培养金融分析师为目标,其主要特色便在于操作性和务实性强,但这容易导致课程安排过于微观模型化和重实践轻理论,主要表现为:第一,倚重微观金融模型的专业课设置。商学院的核心课程以微观工具的演绎为主,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数学和公司理论等几大类。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如何用定量的方法来衡量和预测风险,如何对复杂衍生品进行估值和评定等等。第二,重实践轻理论。商学院鼓励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参加从业资格考试,以便毕业后直接进入金融机构工作,这样在教师传授知识和案例课上,对学生训练最多的是金融实务的操作,但忽略了金融实务背后的思想性,因此尽管学生毕业后能够十分迅速地适应风险评估师和金融分析师工作岗位,但由于在校期间理论功底较为薄弱,故而十分缺乏洞悉宏观经济动态变化或捕捉金融链条上下端生态环境改变等原创性研究,也缺乏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二、中国金融教育模式改革的建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金融强国金融人才教育模式的渗入,中国金融教育界逐渐接受并认可了西方商学院的培养模式,西方经典金融理论逐渐在金融专业的课本上频频出现并已经广泛得到国内金融教育界的认可。从理论假设到实证检验,从金融含义到扩展模式,西方金融经典理论已在中国金融专业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若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将逐步西方化。然而中国的金融教育模式不能老是停留在拿来主义,需要建立适合国情的现代金融理论体系。特别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高校应该吸取教训、转变教育方式、改变教育内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教育模式。

1.加强金融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教育

美国金融危机其实也是一场金融道德危机。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现代高等教育必然包括决策教育。决策的正确取向,取决人的价值观念,而人的价值观念是由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的。所以,现代高等教育必须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特别是金融高等教育更需加强金融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教育。这是因为金融业是高负债经营的行业,声誉是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声誉,而作为培养金融人才的高校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课程与金融职业操守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和诚实守信的品德。具体来说可以将现实中的金融案例特别是一些大案要案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经济信息,学会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如通过浙江义乌吴英案、安然事件、雷曼兄弟倒闭等,教育学生工作后要诚实守法,严守金融行业职业操守。这样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金融知识为社会经济服务。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金融机构去实习,让他们亲身感受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法制教育。

2.转变金融教学模式,适应中国的金融发展模式

首先,应结合中国金融问题的实际,制定特色金融教学模式。在借鉴美国的金融体系和运作机制的同时,更应重视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了解中国金融运行的环境和制约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瓶颈,趋利避害,才能从美国模式中汲取长处。金融教学应该辩证地掌握必要的金融模型,切勿迷信,更不能过度依赖。一方面,微观模型的学习有助于了解严格而广泛的金融知识体系、掌握金融投资行业各个核心领域理论与实践知识。另一方面,更应该宏观微观并重,不能专注于很可能已远离了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而忽视不断发展变化的实体经济,应该辩证地学习与鉴戒,在教学模式上应宏观微观并重,重视金融创新但要遵循必要的原则。其次,应调整金融专业教育内容,适应新的金融发展趋势。金融危机对金融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挑战。从经济思想上看,金融专业教育必须对新自由主义理论进行深刻的剖析,对其错误金融政策进行批判。从金融理论上看,以西方金融理论构建的金融定价模型均存在先天缺陷,因此,中国金融专业教材中应结合中国案例解剖这些理论的先天不足。从金融风险上看,美国金融危机本身就是一次金融风险的教育课,应当让各个层次的金融专业学生都接受金融风险教育,将其作为金融基础课的重要补充内容。#p#分页标题#e#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金融专业学生应努力适应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发展要求,加快金融知识更新的频率。然而这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金融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学生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具有竞争力和潜力,具有在金融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而高校应当注重金融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包括目标制定方法、信息收集方法、分析问题方法、判断决策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