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经济教育调查分析

新农村经济教育调查分析

本文作者:中央党校“理论前沿”调研组 单位:中央党校“理论前沿”调研组

一、新时期农村实现小康之后面临的深层思想问题

新时期农村部分地区实现小康之后,许多影响和制约农村稳定与发展的深层次思想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有效地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力,引导农民真正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这一问题突出表现为下述四个方面:

第一、尚未理顺发展市场经济与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某些消极观念与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的矛盾日益尖锐。这突出表现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不适应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离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些村的政权建设、支部建设、乡规民约建设或者流于形式,或者不到位,缺乏政治控制手段和实力,不能成为团结、教育和管理农民群众的核心。有的已经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有的已被家族势力、宗教势力、黑社会势力所控制,结果出现正不压邪、好人怕坏人的不良风气。

第二、小农观念、封建意识、宗教观念与市场观念、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科学观念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群众对市场经济缺乏了解,对如何进入市场和适应市场,不知所措。安于现状,小富知足,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较为严重。封建迷信、宗教势力和其它邪恶势力同党和政府争夺农村基层群众、抢占农村阵地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第三、农村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群众参与集体活动、接受集体教育的机会大大减少,部分农民群众片面理解村民自治,强调极端民主,存在“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村村讲民主,不要乡政府”的不良倾向。尽管农民文化水平相对提高,民主意识、法律保护意识相对增强,但是农民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意识比较薄弱,产生“钱袋满了,脑袋空了,生活好了,人心散了”的不正常现象,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第四、落后的、封建的愚昧型的消费方式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村实现小康之后,不少农民发展观念比较淡薄,满足于简单再生产,对规模化经营、商品化生产的投入则兴趣不浓。与此同时,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死灰复燃,利用一些农民发财致富“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迷信心理,大兴土木,修建庙宇。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放松,非法宗教组织乘虚渗入农村,干扰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侵蚀和瓦解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宗族组织和宗族权威重新确立,有的还插手村民纠纷,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基层政权组织之上,对基层政权建设构成严重威胁。一些“地痞”、“村霸”、“路霸”气焰嚣张,恃强凌弱,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二、进一步巩固新时期农村社会主义阵地

面对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上街区委区政府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入实践,探索研究新时期农民群众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他们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两个文明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着眼点,突出抓紧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农村政策法纪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活动。其教育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举办农民党校,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第二阶段,集中进行综合整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第三阶段,建章立制,构建现代化农村新框架;第四阶段,理顺思路,形成竞相发展新格局。在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方法,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新鲜经验。其根本指导思想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交给农民,把党的富民政策交给农民,把民主法制的武器交给农民,把发家致富的钥匙交给农民,从而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转化为农村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其做法的基本点是:着眼点明确,切入点准确;深入实际,注重实效;坚持大多数原则,重在普遍参与;建章立制,健全机制。上街区农村政策法纪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是一项时代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复杂性都很强的战略任务,既要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强化阵地意识和生命线观念,又要区别不同对象,突出教育重点;既要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又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建设一支能驾驭全局、善打硬仗的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1、认识是前提,强化阵地意识和生命线观念。同志最近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而且要经常讲、反复讲。突出强调了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牢固树立起阵地意识和生命线观念,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当前我国改革处于关键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思想问题错综复杂,加上生产力不发达,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忽视和放松,也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狭隘观念以及其它形形色色非无产阶级思想和邪恶势力在社会上还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并时时表现出来,以各种方式与我们争夺阵地。在思想文化领域,“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列宁选集》第1卷,第256页)社会主义不去占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其它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邪恶势力就必然去占领。所以,我们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必须主动地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在搞好党的重大政策宣传的同时,一定要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疏导方针,既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又坚持原则,把握导向,做好释疑解惑、提高认识的工作,强化阵地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把唱响主旋律同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结合好,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2、坚持是根本,强化中心工作的服务意识,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动员、组织、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才能体现其巨大价值和旺盛生命力,才能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上街的思想教育之所以取得成效,一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思想政治工作深深根植于经济建设,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大局。实际工作着力于释疑解惑、提高认识、平衡心理、理顺情绪,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农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把人们的智慧力量凝聚到落实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促进农村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二是从热点难点入手,把解决群众最关注、与群众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作为解决群众思想问题的切入点。三是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突出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思想理论教育,抓好典型,分类指导,一村一策,一组一诊,不搞“一刀切”。在解决群众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时,先深入调查研究,再确定方案,对症下药。特别是在解决农村深层次思想问题时,始终坚持大多数的原则,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分注意有理、有利、有节,把政策法纪运用得宽严适度,不办过头事,不搞扩大化,并力求适用标准统一、干部群众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防止攀比,防止后遗症,从而赢得了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分页标题#e#

3、机制是保证,物质文明以大促小,精神文明以小促大。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能否真正坚持这一根本方针,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兴衰成败。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把两个文明作为一个统一的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上街区领导对如何建立农村两个文明的协调机制作了有益探索。在围绕经济这个中心,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政策法纪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活动中,明确提出“物质文明以大促小、精神文明以小促大”,从上到下,建立两个文明建设目标量化管理责任制和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区、乡、村三级联动,各个部门围绕主要目标,分工负责,各尽其力,密切配合,合力攻坚,形成区、乡、村、组、户纵向到底,党、政、工、学、商横向到边,党政干部一条心、干部群众一股劲的合作体系。“物质文明以大促小”是指区委区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各乡村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谋发展;各村组理清自己发展的大思路,研究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办法,全区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局面。用上街区老百姓的话来说,政府指路子,干部出点子,穷户富户结对子,群众共谋金娃子。

“精神文明以小促大”是指从抓环境卫生、公共交通和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小事、实事入手,让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两个文明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着力点放在培养人、教育人,不断用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纪,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用发展市场经济的先进典型经验、农村实用技术和先进科学基础知识、道德规范武装农民,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依法办事能力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组织农民进党校培训时,从群众容易达成共识的问题入手,以具体个案、现身说法的方式把政策法规直接传授到农民手中,循序渐进,发动群众参加,自己教育自己。进行道德教育时,以多层次、多侧面的先进典型引路,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从扫院子、叠被子、刷盘子等具体事情做起,感染和教育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教育内容、方式方法、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机构队伍、阵地载体等方面,与体制改革、法制建设和文化建设相互协调,融为一体。上街区这次农村政策法纪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育活动,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进行了探索。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体部署,有力保证。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作用,又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因素,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二是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方式方法,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以政策法纪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农民,符合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抓住热点、难点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三是建立和健全系统化的领导体制和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确立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体制,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各方面工作相互结合、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四是强化阵地和载体建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力。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发挥志愿人员、管理人员和离退休回乡人员的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组织和队伍网络。加强教育、宣传、舆论、文化娱乐等阵地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深入到单位、家庭、社会各个方面思想文化阵地。

4、队伍是关键,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尤其如此。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非常繁杂具体,突发性事件层出不穷,矛盾错综复杂,对于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与严重性,不是没有意识到。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有没有坚持从全局出发和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的党性宗旨,有没有正视困难、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上街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初见成效,关键在区党委、区委;责任在乡镇党委、乡镇政府;落实在村党支部。区、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各司其责,相互联动,协调一致打通体战。上街区委区政府领导把注意力的重心放在对上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上,着眼于长远发展,在工作要求上坚持高标准。在具体实践中抓中心、抓根本、抓主要矛盾,把解决农民群众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一是抓理论武装,提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乡村组干部、党员、团员和乡代表由区、乡两级党组织负责培训,村民代表、户代表由乡、村两级党组织负责培训。二是抓评议整改,建设好农村“两委”班子,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一批带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进党支部和村委会,激励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自觉性。三是抓综合治理,根据党在农村的工作任务,解决问题办实事,特别是对农村一些突出矛盾、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棘手和复杂问题不回避、不退缩,抓住不放,积极解决。四是抓典型示范,分类指导。树立一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党员、干部,树立一批诚实劳动、发财致富的能人,树立一批贡献突出的文明村组、文明农户和文明农民,树立一批示范工程,营造务实创业、建设发展的浓厚氛围。五是抓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目标责任制。区、乡选出强有力的工作组,参与和指导工作。区、乡领导直接和农民对话、讲课,传授知识。

区委、乡党委、村支部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六是抓建章立制,使基层组织和农村工作规范化、法制化。从农村实际出发,不搞运动,主要通过经常学习、理论武装、提高认识的办法,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效果上,不仅注意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更注重泽及后人、功在长远的成果。坚持以民为本,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选准群众关心的事情去干,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自己的全心全意换取农民群众的称心满意。对于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畏惧,而能够沉下去、蹲下来,听取民意,了解民情,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科学的工作方法,解决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对农民的理论武装,既提高了干部群众发展市场经济的本领,又使党的现行政策法纪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牢牢占据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的就是这样干实事的基层干部,需要的就是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