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教学思路

知识经济教学思路

本文作者:何光辉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当前,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的教育又该如何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关于知识经济,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6年《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资源经济或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据OECD估计,其主要成员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具有如下特征:(1)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为基础,知识、无形资产和知识型劳动者成为核心生产要素。(2)生产特征是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分散化、及时性、敏捷生产,厂家与用户合作设计,用户指导生产。(3)组织特征是学习型、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并行关系、网络结构。(4)管理以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适应性、创新性为特点。(5)成功的企业是创新、柔性、知识生产型企业。(6)产品特征是智能化、特色化、艺术化,以知识为基础。(7)市场特征是全球化,变化块、非终结的、网络化、电子商务等。(8)技术特点是数字化、智能化、知识化、可识化、柔性制造等。(9)产业结构是知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占主导地位。(10)知识型劳动者就业率高,劳动者终身学习等。

知识经济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发达国家今天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计算机、电子和航空是所有产业中支出和就业增长最快的产业。知识经济一方面会改善教育的条件,如,芯片技术大大提高了人类存贮知识的速度,光纤和数字化技术将大大提高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速度,虚拟现实可以创造出自然本身很少有机会产生的状态,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学习机会和效率,减少学习时间和成本等。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又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归纳起来,不外量和质两个方面。

从量的方面看,知识经济提升了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期望,要求教育在量上扩大,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要。知识经济使得知识取代了资源和简单体力劳动力在生产力中的重要位置,成为社会生产诸要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就要求教育扩大规模,为社会生产各部门培养数量足够、种类齐全的人才。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在物质领域已经或即将创造足够的财富,人类对于物质财富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对精神财富的需求却大大增加,知识创造经济成就,经济成就推动和丰富知识与精神消费。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对教育的需要增大。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教育将成为一种产业,为社会和个人发展提供多种服务。从质的方面看,知识经济对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要求提高了。知识经济是一种开放、竞争的经济。

知识经济需要的不是整齐划一的行动,而是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思想;知识经济需要的不是知识的贮存器,而是使用知识的智慧;知识经济需要的不是唯唯喏喏,而是高度的自主性。知识经济社会将是一个学习的社会、竞争的社会、创造的社会。知识经济要求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具有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创造精神、人格健全、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的人。

二、教育的对策

“只有经过了改造的教育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保证”。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应作出全面的、结构性的改革。

1•调整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个国家培养人才的总体规范,具有权威性,导向性。为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目标应改变过去只体现社会需要或只反映个人需要的做法,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只重视智育,忽视个性养成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发展,学会生存。培养目标调整时,应从既满足社会需要又满足个人需要出发,制定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知识经济要求教育不能着眼于培养少数“尖子生”,而应该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作为国家公民和世界一员的素质,具体地说就是:在思想品德、个性心理方面具有爱国主义思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坚韧不拔的意志,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应重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各种信息浩如烟海,应接不暇,如何从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利用之,这是从事各种工作,提高效益的关键,因而培养人才具有信息意识,学会收集、筛选、吸收、应用信息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调整培养目标时,还应注重加强美育,使受教育者具有必备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知识经济社会,商品是以精取胜,以美取胜,技术与艺术日益溶合在各类产品之中和社会环境之中,这些又要求人才兼有这方面的修养。重视美育,不仅表现在加强音乐和美术教学方面,而且应寓于各科教学之中,体现于学校的整体环境及师生员工的整体言行中。

2•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知识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知识信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由于知识经济产品制造模式转向知识密集型,出现了大量知识密集性服务业。这一切都要求国民有较高的素质,而这又取决于基础教育。因此,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基础教育应把价值观、道德伦理、学习能力、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注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个体离开学校继续发展创造条件。

3•调整教育结构

调整教育结构,包括纵向层次结构和横向专业结构、学科结构。在层次结构方面,重视加强基础教育,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要在注意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应适当扩大规模,满足人们接受高学历教育的需要。在横向结构方面,应重视科技开发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学科结构方面,注意文理交叉,学科渗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或通才基础上的专才。为此,大学应打破学科的界限,实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的教育,促进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结合,加强基础课,设置综合化课程。

4•进行课程改革

教育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为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调整培养目标,相应地就要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德育课程。开发中小学德育课程,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世界胸怀。注意吸收最新科技成就和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课程改革中,要有选择地吸收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和外国文化中有意义的内容,要加强体现本国文化传统的课程,如文学、历史等,并使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科学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及早开始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中,除传授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外,要注意科学方法论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中小学教育中,还应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经济和职业意识。改善外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外语与计算机是两种重要的工具。学校应改善外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能力。#p#分页标题#e#

5•建立、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如上所述,知识经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感到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踪科技的发展,适应工作的需要。人们也感到,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才能是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为工作和兴趣而学习成为强大的动力,人们希望教育途径多样化,学校教育开放化、弹性化,以便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为此,学校教育应向两头———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延伸。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要对学习者敞开大门,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准教育机构”也应以方便学习为原则,充分发挥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