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城市交通进展对经济的影响

中山市城市交通进展对经济的影响

 

中山市位于珠江口西岸,属于南北狭长型地带。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山市区的交通可以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基本保持人、车、路的整体和谐。近年来随着中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交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随着旅游业发展、商务活动的增多、外来人口大幅度的上升以及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原来的交通建设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城市道路拥挤、交通堵塞、乘车难、行车难、停车难、环境污染严重、原规划路网不合理、道路建设与城市规划不配套等一系列问题逐渐表现出来,这种“城市病”严重影响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的良性循环。因此认清中山市城市交通与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中山市城市交通对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对于建设中山“三适宜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及特点   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概念,一般说来,城市交通是指在城市中运行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同时也内含道路及其设施。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指由政府或者私人投资购买交通工具在城市投入营运乘客的交通车,它包括大中型汽车(也称巴士)、小汽车(也称的士)、摩托车运载客人(也称摩的)、出租三轮车运载客人(也称老爷车),它分为经工商登记的合法营运车和未经工商登记的非法营运车。   目前中山市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指公共汽车、出租小汽车,这里所讲的中山市城市交通主要指中山市城市公共汽车同时也涉及其它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以及道路等。中山市的城市交通建设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初,中山的道路交通基础有一个建设高潮,当时是路通财通,为中山的整个道路交通建设,为当时中山的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中山市的交通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山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75年10月,中山市公共汽车公司的前身——“中山县石岐镇公共汽车公司”正式成立,从此结束了中山城区内的载客运输工具主要以私人单车、人力三轮车为主的落后局面。成立之初,政府投资购置了2辆公共汽车,开通了由学宫至氮肥厂的线路,开出了中山城市基础交通的第一班车。1990年10月,中山市公共汽车增至19辆,并开设了柏苑新村莲花阁至大涌叠石、西郊富华道至张家边等9条线路,进一步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交通便利。同年10月18日,中山市在广东省城市公交同行中率先投入“小、灵、快”的20辆(首批)中巴贯通城区至镇区的线路营运。1990年起,在中山市委市政府优惠政策扶持下,中山公交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1992年起,中山市公共汽车公司分期分批投放出租小汽车营运服务。1993年7月1日起,所有载客机动三轮车停止在城区行驶,从而进一步改善了中山市公共交通环境。1995年5月起,中山市公共汽车公司不断拓展市场,先后开发大巴线路、空调大中巴线路,公共汽车在竞争中逐步成为客运市场的主体。1997年9月28日,28路线开通后,宣告中山市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率先实现镇镇通行公共汽车。2004年10月底,中山全市所有的村庄通行公共汽车,实现全市“村村通公交”。2006年12月23日,按《中山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近期方案对公司的3路、21路、28路等共21条线路进行调整,并增加了73路、74路等共8条线路,实施公司成立以来最大一次线路的调整,扩大公交覆盖面,填补了公交空白区,进一步提升了公交的服务能力。如今的中山公共汽车公司,拥有员工2600人,城市客车848辆(其中高级客车495辆,空调客车742辆),出租小汽车280辆,市内公交客运线路84条。《珠江三角洲地区轨道交通同城化规划简要报告》提出,开发一条中山经南沙至虎门线路。由三角镇进入中山市,经民众镇、港口镇,再沿105国道向南,先后与西部沿海铁路、广珠城际、广佛珠城际共3条线路衔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环珠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中山至深圳跨珠江口通道、港珠澳大桥、深港东部通道,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00公里。   在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中山被纳入由穗莞深、中山—南沙—虎门、广州—佛山—江门—珠海、佛山—东莞四条城际线组成的环珠江口的中环线。在未来整个城际轨道的网络图中,中山纳入珠三角地区一小时都市圈中,中山市城市交通会越来越发达。因此不难得出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发展起步晚,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至今只有35年的历史,相比较别的城市,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较晚;(2)发展起点低,中山城区内载客运输工具原来大多是私人单车、人力三轮车,与别的城市相比较,中山城市交通发展较落后;(3)发展速度快,目前中山全市有大型汽车10454辆、小型汽车112099辆,其中城市客车848辆、出租小汽车280辆;(4)覆盖面宽,中山全市“村村通公交”;(5)私家车越来越多,中山市中高薪阶层基本上都有私家车;(6)城市交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明显的推动作用,例如,2006年中山市公交公司完成客运量1.06亿人次,营运收入2.85亿元,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7)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与周边地区已构成交通大网络,对于中山地区的物资流通、人员往来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促进了中山和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是基础,它决定政治、文化、交通、社会发展;反过来政治、文化、交通等对经济发展又有巨大的反作用。交通发展必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条也规定:应当保障道路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随着社会发展,交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发展离不开交通。在实践中,凡是交通发达的地区,经济也会迅速发展;相反,经济社会也会落后。同样,过去政府什么时候重视了交通,经济社会发展就很好;相反,什么时候没有重视交通,经济社会发展就落后。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山市委和市政府非常重视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交通发展上是大手笔、大投入、大建设,构建“五横六纵九加密”的区域交通格局,促进了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发达的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分页标题#e#   第一,交通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交通的节点就是产业的焦点,交通的疏通将打通产业的经络。有人把交通比喻为人身体中的血管,血必须通过血管才能传遍全身,离开血管,人无法生存,同样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作用也一样能传送人、财、物,从而使城市经济社会日益繁荣。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区内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快速干线网络的发展,有助于增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珠江三角洲地区轨道交通同城化规划简要报告》提出建设“深中通道”,即“从中山到深圳,东西走向,途中经过广州南沙后,跨珠江口到深圳”,中山经南沙至虎门线路的功能是“东西两岸线路,对珠三角两翼地区在经济上互补发展作用重大,同时也增强了南沙地区向东西两岸的辐射能力,深中通道从中山临海工业园,经南沙接驳通往深圳机场的机荷高速,可抵达深圳龙华高速铁路枢纽站,并连通厦深高速铁路。不仅让中山前往深圳的时间缩短为20分钟,也让珠江口西岸的江门、佛山去深圳也多了一种选择。同时也方便中山东部地区接受南沙的辐射。深中通道的顺利建设能够满足虎门大桥车流量饱和后的巨大运输需求,它将有利于推进珠江口东西岸的战略合作,利用珠江口东岸相对较强的产业实力,形成“深港和东莞,经中山、江门到粤西”的产业辐射黄金走廊。借助这个通道,深圳的加工业、高科技等产业可以沿江中高速公路(以深中通道为连接点)以广湛高速公路带为依托,实现生产要素的流通与产业转移,促成东西两岸城市群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中山和江门等城市的新一轮腾飞。   第二,交通是城市的窗口。交通发达,表明城市发达,交通形象就是城市的形象。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基于大交通网络之下,中山市也在积极地疏通城市内部路网,对提高城市品位起到一定作用。   第三,交通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交通能拉动城市经济,发展交通一方面能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能带动经济增长。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重视同城化的交通网络建设非常必要,同城化的交通网络建设给珠三角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也给中山提供了一个突破交通瓶颈的机会,有利于扩大中山市场圈的范围,使流通过程更为合理,促进中山产业和其他城市产业的合理集聚和分工,增强产业竞争力。广珠轻轨的建设能改变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的出行观念和生活节奏,而轻轨站本身也成为产业聚集,尤其是服务业聚集的地段,轻轨带来的大量人流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撑。例如2010年的“3•28”招商会,中山市的七大轻轨站场都隆重登场,以商贸为主的服务业成为招商的主要对象,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深中通道建设让中山的物流业迎来了春天。2010年3月18日位于民众镇的保税物流暨能源化工环保产业园区举行招商推介会,民众镇政府和中山市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分别与企业、银行签订18个项目合作协议。而港口、古镇等轻轨经过的沿线镇区也在积极地配合本地的产业规划发展物流产业。深中通道让中山的服务业驶上快车道。服务业,尤其是诸如物流业之类的生产性服务业成熟后就会反哺工业,带动制造业的生机和产业优化。   第四,交通满足人们外出交际、娱乐、学习、上班购物需要。重视交通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理念,发展公共交通是发达国家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经验,事实上就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而言,发展公共交通是最划算的,同一单位时间里运送同样的人,如果选择公交方式,所占用的道路大约只是其他车辆的1/5到1/20,在相同宽度的车行道上通行,公共客运交通的载运量约为自行车交通的40倍、小型客车交通的10倍。公共交通具有运载量大、线路固定、便于交通组织等特点,适合城市的交通发展,而个体交通的无限发展,势必会给城市交通带来严重拥堵以及增加废气污染等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网,建立一个以公汽为主体,以出租车等运力为辅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是有效解决和改善大中城市交通拥堵的一大举措。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同时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是城市交通的主力军,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公共交通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成为群众的主要出行方式。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中山市委市政府对城市交通的重视,中山市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大力发展公交,腾出更多的道路时空资源,保障小汽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合理正常使用,为乘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乘坐环境,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   三、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制约作用   马克思认为:经济决定交通,表现为一方面经济能促进交通发展,另一方面经济也能制约交通发展。当经济发展了,如果对交通进行大量投资,那么交通就会迅速发展;相反经济发展了,如果对交通不进行或进行少量投资,那么交通就会萎缩或落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最早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城镇密度、经济要素聚集度最高的城镇连绵区之一。然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综合交通网与其经济的高度发展却不相适应。各城市之间联系主要依靠高速公路、国家干线公路等,城际交通结构单一,主要交通走廊运输需求与运输能力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珠江三角洲各个城市之间的合作依然存在行政藩篱,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山在珠江口西岸处于节点地位,囿于珠江口东西岸交通的阻碍,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发挥交通节点的作用。在整个珠三角,中山的路网建设也处于中等水平,与中山的经济实力并不相称。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山市经济总量的不断加大,干线公路建设和周边城市相比,已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中山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是关键。从“八五”时期到现在,中山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大规模投入,造成交通发展滞后,反过来又阻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p#分页标题#e#   总之,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现今中山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内外交通系统以及各系统内部交通方式之间协调配合效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的交通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中山城市交通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概括起来,目前中山城市交通主要呈现出下列问题:其一,运输压力沉重,交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山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而中山大量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人流、物流的日益增大,使城市交通面临着沉重的压力,现有的城市交通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二,各种机动车增长迅速,道路狭窄容量不足。上世纪末修建的道路已显得相当狭窄,而目前机动车增长十分迅速,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而与之对应的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虽然近十年已经有了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同时有些私家车驾驶员素质低下,乱停乱放、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畅通,大量的两轮摩托车、电动助力车不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时常发生,也造成交通阻障。其三,交通规划不合理,交通管理软硬件设施滞后。中山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其四,公共交通欠发达,市民出行极不方便。从80年代后期开始,城市公共汽车交通持续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虽然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增长许多,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不断下降,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由于公共交通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其它出行方式,加剧了出行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中山的城市形象。   综上所述,中山市城市交通与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政府重视,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非常迅速,极大地促进了中山经济社会发展,表现为随着交通发展,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人民精神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较大满足。但是中山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起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交通发展不成比例关系,即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而投入交通发展的越来越少,交通发展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制约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随着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中山市城市交通,从而使中山市真正成为中国民众最满意城市和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