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货币政策对劳工利益的作用

论货币政策对劳工利益的作用

一、货币金融政策对我国劳工利益的影响

我国属于新兴市场国家,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也承受着通货膨胀和货币升值的压力,针对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政府逐步收紧货币政策,2010年10月以来央行连续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升息幅度达0.75%;2010年以来,我国已连续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2011年3月25日上调该指标的举措,预计大约冻结银行资金3600亿元,大型商业银行准备金率也达到了20%的历史高位。国内外货币金融政策变化对我国劳工利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通货膨胀加剧,使劳工利益受损

美联储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我国面临很大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极大地影响我国治理通货膨胀措施的效果。根据我国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的CPI指数长期居高不下,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16个月保持增长态势。我国为了应对通货膨胀采取了紧缩型的货币政策,紧缩型的货币政策本质上是以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的,但是这种紧缩型的货币政策由于受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得我国的通货膨胀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的加剧,会导致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人民生活成本增加,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就业状况更加严峻。

(二)人民币升值,使劳工利益出现行业分化

美国等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使人民升值,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劳工利益出现行业分化。2010年6月19日我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态势不减,人民币升值使得人民币在国外的购买力增强,使用人民币在国外购买商品的企业和个人获得了好处。同时,这使得我国出口面临巨大的压力,出口企业和职工收入受损,许多出口企业停产或者倒闭,失业职工的人数增加。总体来看,据有关资料,出口的受损程度要大于进口的受益程度,职工失业人数的增加要大于就业人数的增加。

(三)国际游资涌入使劳工利益受损的风险加大

我国实施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全球经济走势不明的环境下,投资中国显然能够对国际游资带来汇率上升、相对高利率的附加收益,而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也为国际游资提供了绝佳的“避风港”。虽然我国仍然实施着较为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外资不能随意地出入我国,但是通过多种变通方式,实际上大量的外资已经“潜伏”入境。涌入国内的国际资金,所到之处会产生资产泡沫的风险,例如:近年来我国由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引领的全国范围内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和国际游资有关。这些游资就像定时炸弹,在不断加剧我国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泡沫的同时,随时可能由于国际时局的变化而引爆我国资本泡沫,导致巨大的潜在风险。一旦风险爆发,会导致这些行业的职工利益受损,甚至会产生连锁反应。当前,受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我国的货币金融政策也开始出现放松的态势,国际游资出逃的可能性加大,一旦这些资金在短期内大规模流出,将会使我国劳动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四)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2005—2007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从4.2%下降到4%,但是从2007—2010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从4%上升到4.3%由于口径的不同,城镇实际失业率大大高于登记失业率,有些机构称我国的实际失业率在10%左右。例如:中国社科院的《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称,我国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实际失业率可能接近10%。我国的失业率这么高与货币金融政策有着重要的关系,高利率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很多民营企业倒闭,高通货膨胀率对居民财富又是一种掠夺。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隐性失业显性化、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危机。

二、关于货币金融政策保障劳工利益的建议

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普通劳动者的利益。当前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者们往往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第一目标,对于劳工利益的考虑较少或根本不予考虑,而劳工利益受到损害往往会妨碍货币金融政策的效果。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必须要考虑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这样才有利于达到政策目标。具体的政策建议主要有:

(一)货币金融政策要以保障劳工利益为重要目标

不能单纯以GDP的增长作为货币金融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的依据,同时还需要以劳工利益的保障作为货币金融政策制定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能简单的以为经济增长就会带动就业的增长,还要看到社会的深层次的问题,如果劳动者的利益保证不了、劳资关系处理不好的话,就会引发社会矛盾,这样反而会抑制经济的增长。我们只有努力平衡经济增长和劳工利益的关系,才能获得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

(二)加强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性

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今天,很难有国家脱离其他国家而独立发展,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最终也会伤及自身的利益。我国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协调性,国际组织之间也要加强协调性,如:IMF、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多边机构要加强国际协调。当前IMF被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操纵,其金融救助的规则反映的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意志,而不能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从而制约了国际金融机构全球协调作用的发挥。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加强国际协作,及时掌握信息,预防国际货币金融政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三)货币金融政策要细化

货币金融政策的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广大职工参与分配的社会财富较少,这样容易出现贫富差距加大的情况,这是货币金融政策引发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在难以继续依靠出口和投资来驱动经济增长时,需通过提振内需来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提振内需就需要广大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这样总需求才会增加。可以采用差异化的货币金融政策,对富人要采取适当的限制性的政策,对普通员工要采用扶持性的政策,如: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和费用,对低收入员工的贷款采取适当的低利率和政府补贴等方式。

本文作者:赵鹏飞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