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市场失灵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市场失灵

作者:李正升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面源污染又称为非点源污染,是各种没有固定排污口的环境污染的总称。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农药、重金属等有机、无机污染物及土壤颗粒等沉积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对环境尤其是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1]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的不合理应用,以及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农作物废弃秸秆、农业废弃塑料薄膜、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等的不合理排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得到重视并取得明显效果的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不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政府不合理干预市场,对农药、化肥、地膜等进行补贴,导致农药、化肥、地膜的大量甚至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加重,已成为中国流域性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2]据2010年2月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化学需氧量3028.96万吨,总磷42.32万吨,总氮472.89万吨;其中,农业污染源中,化学需氧量1324.09万吨,总磷28.47万吨,总氮270.4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3.71%,67.27%和57.19%。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强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环境管理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必然选择。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市场失灵”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

第一,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源众多,其污染源的分散性导致了污染物排放的分散性,其空间位置和涉及范围不易确定;第二,污染发生的随机性。农业面源污染受降雨时间、降雨量、温度等随机变量的影响,决定了农业面源污染具有较大的随机性;第三,污染负荷的时空差异性。由于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者,在给定的区域内他们的排放是相互交叉的,并且污染问题的显现时间与污染行为发生的时间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农业面源污染物会随地表径流发生流动,此地的污染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周围地区,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排放量。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市场失灵”

农业面源污染的上述特征说明:第一,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它表现为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排污者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排污者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所确定的产量高于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这种偏离就是资源过度利用、污染物过度排放、有污染的产品过度生产的低效率产出。相反,在环境保护方面,农业生产者的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环保投入也低于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确定的环保投入。第二,农业面源污染存在不确定性。农业面源污染的分散性、随机性和时空差异性,使得污染排放具有相对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也就使得规制者很难在有效率的成本范围内进行监督,无法确定谁应该对污染负责,以及每一个分散的污染源应该承担多大程度的责任。第三,农业面源污染的非对称信息。由于面源污染监督成本高,规制者无法直接观察污染者的排放情况,受个人经济利益的驱使,污染者往往会隐瞒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排污状况、污染物的危害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价格机制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上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充分的作用,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环境规制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决定了其污染控制的复杂化,由于规制者和排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规制者不能全面掌握污染者的污染控制成本,对污染者的排污水平也不能有效监督。

(一)污染控制成本不确定

为了分析的需要,假设只有一个规制者(环境当局)和一个污染者(农业生产者/企业),他们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规制者不掌握污染者的污染控制成本,规制者希望通过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尽量减少污染者的“欺骗行为”。假设规制者按污染物排放量(e)征收排污税(费),税(费)率为r,对于污染者,他的目标函数就是:minTC(e)=C(e)+re(1)其中re为向规制者缴纳的污染物排放税(费)。当然,污染者将选择污染物排放的边际收益等于排放税(费)率r时的排放量:-MC(e)=MS(e)=r(2)规制者的目标是制定一种税(费)率,使得期望社会成本最小化。但规制者不知道污染者的污染控制成本。从图1可以看出,如果规制者选择了一个税(费)水平,记为r赞,在边际成本等于排放税(费)率时,高边际排放成本的污染者排放量是e'H,低边际排放成本的污染者排放量是e'L,而所导致的社会损失分别为图中的三角形A和B。图1污染控制成本不确定条件下的环境管注:MD(e),污染排放的边际损害;MCH(e)、MCL(e)为污染排放的边际成本,其中下标H、L分别表示高和低。为了避免因污染控制成本不确定所造成的社会损失,规制者需考虑建立某种激励机制使污染者如实表达其污染控制成本。例如,规制者可以为高边际控制成本的污染者实话实说提高奖励R,当满足(3)式时,高污染控制成本的污染者就会告知其真实的污染控制成本。(3)(3)式中不等式左边是高污染控制成本的排污者如实报告的净成本,右边是不如实报告的净成本。除此之外,奖励也不能太高,以免激励低污染控制成本的污染者撒谎:(4)(4)式中不等式左边是低污染控制成本的排污者如实报告的净成本,右边是虚报污染控制成本的净成本。

(二)污染者排放水平不确定

面源污染中污染源众多且分散,对于规制者来说,掌握单个污染者的排放水平是不可能的。假设污染者的排放量(e)取决于减少污染的措施(a)和努力程度(f),即e=e(a,f),由于排放量e无法掌握,规制者要选择一种管制方式来控制污染者。当规制者规定了污染减少的措施a,如使用有机肥、采用绿色生产方式等。污染者将选择努力程度f实现最低成本:(5)而规制者面临的则是如何选择a,使总成本最小化:(6)其中D[e(a,f)]表示污染造成的社会损失。由于规制者不了解污染者的努力程度f,污染者往往选择最小努力程度fL,如图2所示,结果是较低的边际成本MC(fL)和高水平的污染及其边际损失MD(fL)。也就是说,为了补偿少付出的努力,规制者必须要求更多的减少污染的措施aL。注:MC(f*),最优水平努力时污染减少的边际成本;MC(fL),最低水平努力时污染减少的边际成本;MD(f*),最优水平努力时的边际损失;MD(fL),最低水平努力时的边际损失;a*,最优污染控制措施;aL,最低努力程度时污染控制措施。#p#分页标题#e#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一体化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构建

基于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市场失灵”、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环境规制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相应的环境经济政策特点。首先,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源数量众多,“科斯手段”一般不适用于农业面源污染,需要寻求适当的“庇古手段”;①其次,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简单的“庇古手段”也不适用于农业面源污染,需要基于庇古税原理采取一些修正性或替代性的环境经济政策;第三,农业生产活动流程既涉及上游原材料供应,又涉及下游农产品销售,不同的环节需要采取不同的环境经济政策。总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需要针对各责任主体设计独特化、具体化、精确化、针对性的环境经济政策,最终形成一体化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当然,本文所构建的一体化环境经济政策只是框架性的,以上概念性的环境经济政策离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对流域污染物浓度收费,如何设定合理的污染物浓度,如何确定对超额排污的惩罚标准,还有污染者个体的接受程度等;对农药、化肥、地膜等投入品征税,征税的标准如何确定,由于税率具有相对稳定性、统一性等特点,使得试错法(反复迭代法)确定最优税率难度加大,而投入相同的农药、化肥,受地形、地貌、降水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污染损害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也降低了征收统一税率的合理性;对购买污染控制设备、施用有机肥、清洁生产技术研发、绿色农产品等进行“绿色补贴”,补贴的资金来源、补贴标准、被补偿者识别和补偿方式如何确定等等。

四、结语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环境问题中一个具有很大挑战性的难点问题,甚至在发达国家,与点源污染控制的政策措施研究相比,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研究还相当有限和薄弱(oECD,1991)。尤其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直到20世纪末才引起重视并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而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主要集中于工程技术措施,运用市场手段和激励机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政策手段相当缺乏。因此,整合使用多种环境经济政策,形成一体化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必将成为农业面源污染规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