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特色建设的改革思路

新环境下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特色建设的改革思路

摘  要: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的革新也开始提到日程上来,传统上的课程定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些方面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今后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必须改革,增添实践、双语等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容,重新定位课程的特色。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改革

        一、国际环境变化对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提出新的要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贸易方式、贸易工具层出不穷,总结一下这个时期国际贸易的新特点包括:从国际贸易环境方面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技进步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绿色革命”的兴起要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两股平行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潮流;国际贸易标准化规范正在成为竞争优势新要素;管理贸易体制的确立将对世界经济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从国际贸易活动方面看,世界贸易主体主要由企业集团、跨国公司来承担;国际贸易客体在总量增加、规模扩大的基础上,结构改善、速度加快;在主要贸易伙伴相对集中于少数国家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结构的趋势不断增强;市场营销观念、市场形态和贸易手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贸易方式不断衍生,并向复合型转化;在结算关系上,银行保函和国际保理得到普遍运用,银行福费庭业务的发展、结算单据的变革也对国际结算关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新规则不断呈现,规则的传播和接受速度大大加快,规则的统一化程度提高。

        虽然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出现的较早,学科体系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早期的课程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求,这对我们的课程体系特色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直接反映在我们的毕业生身上。不少毕业生反映,在校学习期间的课程体系和实际需求脱节,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在校学习偏重于理论和讲解,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期间的英语学习泛泛而谈,缺乏对外商务谈判的锻炼等等。这些都说明课程的特色建设还远没有结束,学科的发展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包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特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谈到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特色的时候,存在一些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门实践课。

        早期的国际贸易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并且在教学中主要以理论为主,学生往往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迅速进入工作的角色。现在国际贸易专业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纷纷压缩理论教学实践,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受到学生的好评。但是如果过分夸大实践教学的作用,也可能存在矫枉过正的后果。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毕竟实践性教学对于毕业后从事国贸行业的学生是有益的,但还有一些学生需要继续深造,而且即使是外贸行业的学生,工作后也要面临深化研究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区别不同教学课程的需要,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

        2. 实践性就是建国贸实验室这一种方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实践性,目前纵观全国高校,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建国贸实验室。通过国贸实务软件,可以模拟国贸业务的不同环节,然后让学生或者分阶段、或者分角色参与到国际贸易实务中,学生不用出门就可以在实验室学习到实践中的知识。但是国贸实验室毕竟是一种封闭的模拟软件,而现实中的问题纷繁复杂、瞬息多变。建立国贸实验室只是提高实践性的第一步,要想学好实务课,必须从多方面下手。比如在建立国贸实验室的基础上,可以再建立产品展示室、商务磋商室、仲裁室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和外贸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切实感受外贸的真实环境,学到实用的东西。在加强实践性方面我校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是资金,另一方面是学校与企业的沟通。

        3.国际贸易就是商品在国际间转移。

        提到优化国际贸易课程体系,往往会想到强化国际贸易课程,减少其他学科课程。实际上本门学科的交叉性非常强,学生要想学好本门课程,必须打好基础,包括国际金融、国际税收、国际法、财务管理等,而且作为高层次人才,知识面一定要开阔,涉猎的方面一定要宽广,像计算机、英语、口才、礼仪等在今后的工作中都可能需要。所以在学校学习期间,课程体系要合理,结合实际需要来设置,而且学生自己在校期间,不能太有局限性,也要全面学习,立体发展。在这一点上,我校的优势非常明显,郑州大学涵盖了理学、工学、 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11大学科门类,交叉资源非常丰富,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时展和社会的要求,结合我校毕业生在实践中的需求,在认真分析原有认识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对今后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的主要特色做一总结,内容如下: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特色

        (一) 突出课程的实践性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一特点是该门课程区别于其他经济类课程最重要的特征。从目前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情况看,出现了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理论知识,轻动手能力的现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很差,因此不少毕业生反映,在学校学习时能考试拿到高分,但是一到具体做业务时却往往用不上,比如看不懂信用证、不知道如何报关等实际问题,最后还要从头再学一遍。#p#分页标题#e#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与其他学科重理论教学不同,应该以实践为重点,而目前提高实践水平最好的办法是建立模拟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通过对国内众多高校的了解和参观,总结国际贸易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对外经贸大为代表的嵌入式教学;另一种是以上海外贸学院为代表的独立式教学。对外经贸大的国际贸易实验室从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使用的是南京世格的国际贸易实务软件,主要是《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软件SimTrade》、《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单证教学系统》等,在教学中将国际贸易实务上机课嵌入正常教学安排中,上课教师仍然是本系教师,课程安排由本系来组织。上海外贸学院的国际贸易实验室是在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于1997年2月共同投资创建的国内首家提供国际商务专业培训与仿真实习的公共服务基地,使用的是自己开发的软件,包括《国际贸易模拟学习教学软件》、《国际贸易操作训练系统》等。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的人员相对独立,可以自主开发、销售软件,自主安排上机课程,该基地不仅对本校学生服务,也对外提供国贸实务的上机服务,并能够对外贸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颁发证书等。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前者投入较小、但软件更新较慢,适合内陆地区;后者投入较大、但软件更新较快、适合沿海开放地区。

        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以实验室为中心,模拟实际国际贸易环境,包括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比如准备阶段、装运阶段、售后阶段等,让学生置身其中,模拟不同的角色,比如出口商、进口商、船主、保险公司、海关、银行等,主动完成各项任务,比如参与谈判、订立合同、国际函电往来、报关、通关、关税收缴、国际结算 、货物交接及风险处理等,要使实验室成为学生实战的场所。,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的实践性已经成为共识,而要想真正体现本专业实践性特点,提高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的操作能力和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仅仅依靠实验室里的上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教学计划上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应该是熟悉WTO规则、适应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服务的具有全球眼光、战略思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出校后有较强的继续教育意识与自学能力的以应用性人才为主的多层次对外经贸人才。这在教学体系安排上,要做到合理分配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方向课的比例,减少与培养学生能力、技能关系不大的课程及学分,进一步增加实践环节的学分。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课程间的衔接,避免课程重复,突出技能方面的培养,使课程体系能够真正符合人才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此外随着新的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不断出现,在教学中要紧随心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二,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除了增加模拟实验课的课时,增加实验课的学分外,教师在实验课上,要注意少讲多练,多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以往在提高学生外贸实践能力方面,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动手能力很差,比如讲过信用证后,再给学生拿一份全英文的信用证,学生还是不会审证、催证、改证,而且往往在写商业信函时非常不规范。目前虽然有了对外贸易模拟软件,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置身模拟外贸环境的机会,但毕竟时间有限、学生众多,教师不可能将每个人的问题在课堂上都一一解决,而且即使安排了学生上机,但由于时间有限,能够充分认识和参与的机会不多,这就需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将一部分实践课内容,以作业的方式安排在课下,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补充练习,增加实践的机会。

        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开阔学生视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为外向型企业和政府部门培养人才,往往面对的是某个国家、甚至是全球的市场和经济环境,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完备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可以组织一些高水平的讨论会,请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讨论世界经济的热点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或者让学生到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外贸企业参观访问,了解第一手资料,这也为学生今后的实习提供了机会。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和一些外贸单位联合建立实习基地,甚至可以让一些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去,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帮助。

        (二) 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这里面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而课程的学习目的决定了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特色。“学以致用”用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上是再恰当不过了,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和优质的教学手段,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就业率和优化就业岗位。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基础建设,突出技能培养。本专业学生要系统学习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务,要经过国际经济与贸易及金融实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与会计、国际商法、计算机实务等方面的基础训练。现在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方面,要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比如与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的交叉渗透,将经济学的方法体系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相结合,使课程体系更完善。可以要求英语在毕业时或毕业不久达到国家六级,口语达到基本交流水平,有较强的理论分析判断与业务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理论、政策、知识与业务实践紧密结合,比别的文科和管理专业具有更宽广的外经贸与人文背景知识及较高的政策水平,能适应知识经济下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及经济全球化下的各种工作环境。

        第二,由于目前我国外贸人才普遍采取资格认证方式来吸收,加大资格认证的宣传,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的外贸资格认证非常重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应用性非常强,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这种素质仅仅靠书本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学生的不断努力才能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从业资格证书有外销员、报关员、国际货运员、国际商务师资格证书等。这些资格认证需要专业的教材和知识,学校可以在必要的前提下提供相应的帮助,这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p#分页标题#e#

        (三)突出课程的双语教学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即实践性强、应用性强决定了必然对外语的要求也很高。但是这种外语水平的要求和外语专业的要求又不一样,不是泛泛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而是适应国际贸易环境的能力培养。

        第一,外语学习应围绕专业需求来展开。我们的外语课程主要还是以基础英语为主,专业英语为辅,这种教学结果导致学生在应付日常英语交流没有困难,但是一进入商务环境,就不知如何开口,而且在写一些商务信函时,缺乏必要的规范性,这些仅仅靠英语的基础训练是不够的。可以适当提高专业英语的课时,并且尽量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可以模拟对外贸易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贸易主体,围绕商业谈判的不同阶段,用英文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课程安排上进行调整,逐渐加强双语课程比重,尽可能采取外语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外语的指导工作。可以先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的核心课开始,推广双语教学,然后逐渐扩大到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等。不仅在课堂上要尽量采取外语教学,而且在课下,包括作业等方面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外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