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资金整合发展建议

支农资金整合发展建议

 

如何集聚资金,是经济欠达地区加快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国家对“三农”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财政和金融这两个杠杆,大力吸引信贷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便成为落后地区破解资金瓶颈的现实选择。   一、林西县在支持农琦金融体系建设、进行支农资金整合方面采取的主要举措   “十五”以来,上级对我县的财政支农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财政支农资金项目多、分批次下达,项目申报分散,批复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为缓解县内资金有效投人不足的问题,林西县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吸引信贷资金,一方面试行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是根据现行农业产业政策和本地经济发展规划,按照“渠道不乱,投人不变、各司其职”的原则,整合各类支农专项资金,将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打捆”使用,切实发挥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益。   二是转变扶持方式,建立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机制。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采取财政补助、贴息、担保等激励方式,鼓励农民和企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融资扩张和发展,探索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投资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是采取有效的财政措施,支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使其发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四是利用财政融资平台,在规划先行、协议推进的基础上,加强了与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融资合作。通过支持金融体系建设,整合支农资金,有力支持了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农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大事实事。在农业生产发展上,重点扶持了奶牛、甜菜、食用菌三大产业化项目。在奶牛养殖上,自2(X)4年以来,县财政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200多万元、县乡两级补贴近1570万元,吸引信贷资金2880万元、社会资金6400万元,新建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20处、奶站22个,实现了奶牛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张,目前奶牛存栏翻60头,其中进口优质奶牛25%头。通过企业建、政府带、科技促,建设辐射周边旗县的6.9万亩甜菜基地。通过财政支农、信贷惠农,食用菌年栽培量始终稳定在500万盘袋左右。在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上,全力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农村合作医疗。集中危房改造、开行贷款等6500万元资金,对中小学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将全县中小学校由2004年底的147所撤并到26所。构建起“县办中学、乡镇办小学,一乡一校”的新格局。实现了规模办学、集约办学、均衡办学。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县农民在册人口参合率达81.7%,常驻人口参合率达94.5%。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将退耕还林、舍饲禁牧、粮食直补等各项资金直接落实到农民手中。自2001年以来,我县共向农民落实各项补贴资金17111万元,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二、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及整合支农资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的原因,落后地区金融体系建设和整合支农资金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金融体系建设方面   从我县金融运行看,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不健全的问题十分明显:一是信贷主体弱化,功能萎缩。各国有商业银行在集约化经营战略的驱动下,大幅减少县以下机构网点,贷款审批权逐步上收,县级商行实际上已退化为上级行的“吸储部”。农发行功能单一,在支农工作中没有发挥大的作用。邮政储蓄利用竞争优势,使其在农村储蓄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且资金直接上流。县内金融服务中,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而又“独木难支”的局面。二是农村信贷模式陈旧,服务缺失。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资金需求由单纯的农业生产需求向农业生产需求、消费性需求等多种需求并举转变。农贷需求由短期向中长期,由分散小额向集中大额转变。小额、流动、分散的传统农贷模式,已无法适应农户和农业生产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同时由于贷款农户可供担保的抵押品供给不足,造成了以产权分散、规模不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经济和中小企业借贷非常困难。三是县内金融机构存贷差逐年拉大,资金“农转非”现象严重。2001年县内金融机构实际贷款余额高于存款余额3734万元,而2002年存款余额则高于贷款余额1098万元,到2005年存贷差扩大到48392万元。除农村信用社贷款呈增加趋势外,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呈现逐年收缩趋势,资金外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县域金融中,形成了资金大量需求与资金大量外流的矛盾、资金需求多样化与农村金融品种单一的矛盾、对资金的长期需求和资金供给的短期性的矛盾。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期待农村金融体系的优化以至重构。   (二)整合对政支农资金方面   国家财政支农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对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1、资金分配管理部门多,统筹协调困难。上级管理和分配支农资金的有发改、财政、科技、水务、林业、交通、国土、民政等多个农口部门和涉农单位,项目资金管理方式方法多样,政出多门,计划下达形式各异。管理部门多,必然造成统筹协调难,主要表现为项目申报各自为政,多头申报。2、资金投放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农业项目具有点多面广,单项投资规模小等特点。一些部门在安排支农投资时撤胡椒面,资金使用分散,致使投放效益大打折扣,难以发挥支农资金的集中效力。3、项目交叉重复安排,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目前不同渠道的财政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安排和重复投资现象,造成了不同渠道的投资相互配套,给资金和项目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4、投资中间环节多,到位不及时。在资金拨付_L,不同来源的资金拨付渠道不一。财政的钱要层级拨付,资金到位相对缓慢,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行业部门的钱按条条拨付,有些资金在部门内部运转,甚至出现资金沉淀现象。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p#分页标题#e#   三、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议.整合支农资金的思路和措施。   (一)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在整个“三农”投人中,信贷资金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这方面,应综合利用财政、税收、补贴、贴息、支持担保体系建设等措施,充分挖掘信贷潜力。1、扶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对信用社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从资金上给予以扶持,从经营上给予以帮助,帮助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提高资金充足率,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加大对县域内农业和工商业的投资规模。2、运用税收贴息等政策,鼓励引导商业银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应该说,县域经济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商业金触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各商业银行应适时下放其对下级行贷款授信的额度与比例,切实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人;适度调低系统内上存资金的比例和利率,有效遏制农村资金流向城市流向非农业,经济落后地区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资金盈缺布局不均衡,两极分化加大的问题。3、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对政策性不良贷款进行清收盘活,减少不良贷款占比,拓宽经营范围,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4、建立金融风险补偿资金,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农村和农业的保险补偿机制,完善农业担保抵押体系,架起沟通农户、工商户与金融机构的桥梁和纽带,重点解决贷款难的问题。5、依据人民银行《关于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的实施意见》,通过贴息、建立担保基金等方式,对邮政储蓄改革给予支持,积极引导邮政资金回流农村,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6、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在农村墓础设施、农业资源开发、农村社会事业方面加大投人,全面推进协议、平台、机构、资金砚盖到县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加强与开行的联系与合作,争取其更大的政策性投人。   (二)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的途径和措施   当前,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且具备了许多比较有利的条件:一是上级已有明确的政策要求,财政部于今年5月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的指导意见》;二是各方面认识在不断统一和深化;三通过试点积累了经验。但实际工作中,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不统一,部门利益分割和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等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认为,深人推进支农资金整合,要做好以下工作:I、扩大县级在项目安排上的审定权和财力运用上的自主权。当前,支农资金之所以分散重复,效益不好,与上级有关部门职能交叉重益,事权不清有直接关系,但要自上往下理顺职能,明确事权,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县一级是各种渠道支农资金的集聚处和使用者,从支农项目申报开始,到项目实施完工,县级承担了对支农资金的全程管理。为更好的落实“以县为主”的整合原则,建议上级加大一般性转移性支付的规模,缩小专项资金的安排比例,扩大县级在项目安排上的审定权和财力运用的自主权,由县级按省级确定的资金使用原则和要求,因地制宜地自主确定项目,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能使上级从项目评估论证及沟通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宏观指导和调控的水平。2、建立上下衔接的支农资金整合协调工作机制。建议省市县都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贵的支农资金整合协调工作小组,建立统一的立项申报机制,形成统一协调、“统分”结合、省市县联动,点线面共进的工作联系制度。对财政支农项目,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相对集中管理,强化统筹协调,尽力归并支出事项和纳人一个部门管理,确保支农资金按规划申报并有序投人,克服和避免多头审批、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问题,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统一规划,以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打造支农资金整合的平台。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必须规划先行,要根据区域内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自然资源条件,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制定各专业发展规划,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的重点项目,以明确支农资金的重点投向。规划要区域统筹、上下衔接,重点突出,避免申报和实施中的盲目性、局面性、偏离性,确保集中资金用于牵动性强的农业资源项目、优势产业项目,以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4、规范程序,科学安排支农资金。中间环节过多是形响资金高效运行的关键。当前,财政支农资金分类过细、切块过多、投向分散。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财政支农资金进行认真清理,科学分类和合理归并,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采取直接拨付的方法,将支农资金直接由省级下拨到县级,这样有利于解决拨付环节多,流转时间长,不能及时发挥效益等问题。5、加强对资金和项目的监管。监奋是出实效的重要一环。对财政支农资金及项目安排要建立从立项、执行、实施的全过程监督体系。在资金和项目管理上,要严格做到“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把“四关”,项目设计规划关、资金使用关、工程质t关、工程验收关,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和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使每个项目都高标准建成并切实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