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公共精神培育思考

财政公共精神培育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呼唤公共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公共财政,必须大力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当前,公共财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财政公共精神的缺失、忽视和衰微。培育财政工作者的公共精神,是加强财政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紧迫和长期的根本任务。   一、培育财政公共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培育公共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公共精神,源于“公共”一词,并始终与“公共性”相关。所谓公共精神,是指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个人直接功利目的、关怀公共事务、事业和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从根本上讲,公共精神就是存在于公民社会之中的一种关心公共事务、并愿意致力于公共生活的改善和公共秩序的建构,以营造适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伦理规范、政治价值和社会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倡导合作、宽宏、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公共精神的新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而且要有一定的思想道德基础。   公共精神正是其最为重要的思想道德基础。培育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公民社会、民间组织与公民在公共事务领域的互信、合作与良性互动,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与标识。这一和谐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不仅仅取决于政府和民间组织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立场、眼界、态度与行为取向,而且取决于公民的公共性立场、态度和行为取向。公民是国家的基石。好政府必须要有好公民的支持方能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公民社会的自治必须通过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积极参与、协商合作方能成事;公民社会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建立,必须以公民自治为基础,而公民自治又必须以公共精神为内在支持力量。因此,无论是政府对社会的有效治理,还是公民社会自治和公民自治的达成,都离不开公民公共精神的支撑与支持。公民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有效治理、构建良好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和谐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   公共精神是个庞大的体系,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公共生活领域,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关系到个人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公共精神反映到政治文明建设上,就是要求政府通过处理公共事务的态度和行为,善于引导人民竞相砥砺公共精神品质,并且以自己崇高的公共精神品德示范人民,促进这些崇高的公共精神品质为越来越多的公民所具有。   2•培育财政公共精神是实现公共财政的客观要求。   财政公共精神就是公民公共精神在财政公务员身上的具体化,个性化,是财政公务员的公共责任意识在行为与性格上的体现,以公共责任意识为实质内容。公共财政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形态,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公共物品提供资金保证的财政运作模式。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涉及到权力、民主、法治、公平和义务等一系列社会道德规范。构建公共财政,就是要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推行公共政策(制度),以体现公共财政的目的性,但制度并不具有天然的社会效益性,在某种程度上,其效益性还取决于其实施者即财政公务员所具有的公共精神。如果财政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的运行指向公共利益,那么,公共财政制度的维护与公共权力的运行才能在全社会有效实现。反之,如果公务员缺乏公共精神,财政的公共性就会偏离,公共利益就会受到损害。由此可见,实现公共财政,不仅是一个法律制度和体制上的问题,还是一个财政公务员的行政行为问题。   财政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是组织、协调和分配公共资源的主导者,只有以公共精神为指导,以对国家、社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制定公共财政政策,落实公共财政政策,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实现公共财政目的,也才能最终使人民满意。   3•培育财政公共精神是加强财政文化建设的紧迫任务。   公共精神的缺失、忽视和衰微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财政公务员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的“为公理财、为民服务”观念不强,“两个务必”意识淡化,存在着贪图享乐、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气;有的对群众感情冷漠,无视民间疾苦,缺少工作激情和服务热情;有的心浮气躁,坐不下,蹲不住,学不进;有的作风漂浮,不能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思想上墨守成规,工作上凭老经验办事;有的作风拖拉,办事效率低下;有的甚至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走上犯罪的道路。凡此种种,都是与财政公共精神相背离的。要加强财政文化建设,促进财政事业发展,就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培育财政公务员的公共精神作为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财政公共精神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财政公共精神的基本体系和内容包括为公信念、爱民情怀、服务态度、公共品德、法治原则、精细风格、节俭习惯等。为公理财、为民服务是财政公共精神的核心理念。   1•为公信念   财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公共性”是财政权力的最鲜明特征。财政权力所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是财政公共精神权力观的基本要素。财政机关和财政公务员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以为公民服务为天职,诚心诚意替百姓掌好“钱柜”,为政府和纳税人当好“红管家”。   2•爱民情怀   情怀,是一个人的心情、情趣和胸怀的总和。   她决定一个人的处事立场。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党一贯倡导和要求的。古人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怀。为民的前提是爱民,把人民当作父母,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盼,帮人民所需,是财政公务员应有的高尚情怀。在公共领域,财政公务员作为公共人,他所掌握的公共权力既有绝对的价值指向性:以公共利益为信仰,以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职业标准;又具有绝对的私利排斥性:公利是唯一具有合法性的价值,私利在此则不合理、不道德、不合法,必须严格遏制,抵制私人利益向公共领域的渗透、蔓延和侵入。财政公务员只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才能真正具备爱民、亲民、为民的博大情怀。#p#分页标题#e#   3•服务态度   对公共管理部门而言,最好的管理是服务。二十世纪公共哲学认为政府行政的最大目的在于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机关,公共财政就是为公民服务的财政。财政机关和财政公务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思想,端正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益。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公民的要求,及时为公民提供财政制度供给服务、公共财政政策供给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服务。在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下,要在服务程序、态度、效率等方面为公民提供热情、快捷和周到的服务,而不应是冷漠的官僚主义者。   4•公正品德   政府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肩负着维护正义与公平的使命。政府的责任就在于给公民以人性的关怀,既要保护强者的发展权,又要保障弱者的生存权,有效防止两极分化和劳动成果分配不均。正义是合乎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道德、原则和准则。因而公正品德也就自然成为财政公共精神的基本内容。财政公务员的正义感是确保财政分配的公平性、进而实现公共财政目标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惟有满怀正义感,坚持正义原则,并付诸于正义行为的人,才称得上一个合格的财政公务员。   5•法治原则   依法理财是在市场经济体系和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的条件下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在财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财政法治是将国家和公民对财政的基本要求、原则和规范加以定性化、条文化,使之成为能够约束财政主体行为的外在强制性准则,可以为财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坚持法制原则就是要求财政机关及其财政公务员增强法治观念,遵循法治要求,依法规范理财权力,依法约束财政行为,自觉捍卫财政法律的尊严。   6•精细风格   善于精打细算,长于严谨求实,是财政工作最显著的作风特征。当前,对财政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紧迫。精细化管理就是人本管理,即兢兢业业的财政公务员勤勤恳恳地为全体人民谋福祉,以和谐财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也是财政公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执行文化。在财政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制定的政策更加人性化,更具可操作性,改变以往财政管理粗放、大而化之的现象,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要向财政公务员灌输精细管理的意义,培养精细管理的文化氛围,并在实际工作中,设计精细管理的业务流程,建立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者相互独立、相系制约的系统,体现公共财政导向下规范的权力制衡,保证公众意愿真正得以实现。   7•节俭习惯   节俭是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已将节俭问题上升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高度。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境界。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财政公务员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每位财政公务员都要增强节俭意识,培养节俭习惯。要把节俭作为社会主义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作为财政公共精神的重要内容。   三、培育财政公共精神的主要途径   财政公共精神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不断沉淀和积累的过程。它需要国家和社会组织有意识地培养、塑造。财政公共精神的超自然性特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产生于私人生活实践之中,也不可能是自发生成的,它孕育于民主体制和公民社会之中,来源于公共生活实践和系统化的教育。   1•全方位系统化进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理念和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和财政职业道德教育。   财政公共精神的本质是理性化的财政道德精神,因而它的培养更依赖于教育,教育是培育财政公共精神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教育可以引导行为者总结生活经验,确立公共理念,形成公共良知,也可以引导、推动与激发行为者将公共理念转化为公共情感、公共意识和公共信念,以及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共生活态度和行为取向。   在对财政公务员进行公共精神教育中,首先,要抓好科学理论的学习,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广泛开展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和财政职业道德教育,塑造财政公务员的高尚人格,提高其履行职能的水平、质量,引导财政公务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向全社会作出表率。   2•全方位系统化的进行素质提升培训。   要把培养财政公共精神与强化财政公务员培训教育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应充分发挥培训教育在培育财政公共精神中的先导作用,在财政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中,增加公共精神教育的内容。同时要把实践锻炼作为培育公共精神的重要手段,鼓励财政公务员立足本职岗位,在日常工作和一言一行中贯彻公共精神。   要积极探索财政公务员基层锻炼制度,把实践锻炼作为财政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有计划地选派财政公务员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到条件艰苦和困难较多的地方,到基层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体验民间疾苦,去经受锻炼和考验,培育爱民亲民情怀,增长工作本领和才干。   一般来说,素质培训涉及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体能素质等。其中业务素质培训的重点应当是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3•全方位系统化进行财政公共精神的行为规范建设和公共活动实践。   培育财政公共精神,既要激发财政公务员的内在动力,又要强化外力推动,不仅要开发理念层面上的觉悟,更要注重实践中的积累。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用道德法则来促使财政公务员树立公共利益信仰,使公共精神内化为行为者的价值目标取向;另一方面,又要用制度设计来排除财政公务员在公共领域中追求私利实现的可能性,实现公共性和私人性的严格分离。加强财政公务员的行为规范建设,就要完善公务员管理的各项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真正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开展新录用公务员宣誓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着力抓好直接服务于群众的窗口部门、基层单位财政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树立财政工作的良好形象;广泛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各项“创佳评优”活动,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发挥他们在培育财政公共精神中的示范作用。#p#分页标题#e#   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和公共活动实践,使财政公务员树立为民信念,陶冶爱民情怀,端正服务态度,坚持法治原则,修炼公正品德,培育精细风格,养成节俭习惯,只有财政公务员真正形成了良好的公共精神,财政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