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范例

财政税收

财政税收范文1

开辟财源,壮大财政实力,既是支持和保持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财政建设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和吉林市财政状况谈谈税收支持地方财政建设的一些看法。

一、吉林市财政建设的特点

近几年来,吉林市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税收总量从2001年的36.5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2.66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4.27%。从总体上看,吉林市财政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改善,税收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1年全市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19%,2005年提高到9.95%。

(二)股份制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税收增收的主要来源2001年全市股份制经济共实现税收3.75亿元,2002年达到4.45亿元,2003年7.85亿元,平均增速为47.5%;2004年继续稳步增长,达到8.16亿元。股份制经济的迅猛增长,主要得益于吉林市改革改制、资产重组等工作的加快推进以及对股份制经济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三)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税收增长的新亮点随着全民创业活动深入开展,吉林市共新增私营企业2102户,增长17.9%;新增个体商户16929户,增长54.2%;新增民营注册资本27.11亿元,增长76.5%。目前,全市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000多家。个体和私营经济上缴的税款,2001年至2003年平均增速达72%;2004年上缴税收3.83亿元,增长45.6%,高于全市税收收入年均增幅的14个百分点。

(四)涉外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税收贡献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在吉林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的推动下,涉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自2001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项目中有1661个项目已经投产开业,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20个,投资规模达到5.96亿美元;内资项目1541个,投资规模达到120.3亿元。2004年,涉外经济缴纳的税收达到3.49亿元,比上年增长34.5%。

(五)国有集体经济相对萎缩,提供的税收收入不断下降与股份制经济、民营经济、涉外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比,国有集体经济由于改革改制的推进以及包袱沉重等原因不断萎缩,提供的税收收入逐年减少,由2001年的8.9亿元下降到2004年的4.44亿元。

二、财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有效投入不足从投入总量及增幅来看,吉林市固定资产的总量偏小、增速较慢。2004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3亿元。2001~2004年,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为18.4%。从投入产出比率来看,吉林市投入产出水平较低。

(二)县域经济较为薄弱吉林市所辖外五县(市)虽然人口占全市的86%,土地面积占全市的88%,但GDP仅占全市的54.1%,税收收入占全市的30.7%,GDP税负率仅4.04%,低于全市水平3.07个百分点。而且税收收入增长不快,农业税比重过高。1999~2003年四县税收收入占全市的31%。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县域税收将受到很大影响。近年来,由于吉林市委、市政府县域经济扶持力度的加大和各县的奋力赶追,县域经济出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004年,四县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增速高于全市增幅12个百分点以上。

(三)总体运行质量不高一是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偏低。2005年全市税收总量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9.95%,较吉林省12.23%的平均水平低2.28个百分点;二是所得税占整个税收的比重偏低。2005年吉林市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量的比重达25.20%。

三、通过税收促进地方财政建设的建议

(一)从产业投入的角度,要大力招商引资,抓好已批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和拓展新税源

1.进一步转变招商机制。由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企业唱主角,由全民招商转向专业化招商。各部门、各单位要相对固定一批招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水平,力争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

2.突出重大项目吸引。要集中力量,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开发和包装,加大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强的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千方百计促成有规模性、长效性的项目落户。

3.要抓好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机遇,加大对接力度,引进一批项目和企业。

4.要抓好在建项目的推进工作。要坚持分类推进,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和跟踪服务,加快推进项目,促进项目尽快投产见效。

(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要强化工业的主体地位,做大做强服务业,夯实税源基础

1.大力扶持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其贡献税收的能力。要督促骨干企业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加强对化工、化纤、炭素、铁合金等龙头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尽快做大做强医药、化工、机械、电子、食品、能源等支柱产业。

2.要发展壮大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发挥区域、交通优势,立足于满足本地、服务周边,努力培育特色市场,以大市场带动大流通。同时,注重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培育和扶持。

3.要坚持市场取向,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吉林农业大省的优势,对农业企业要提高管理质量,保持农业特色,创名牌争市场。利用农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培植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财政税收范文2

[关键词]财政税收政策;居民消费需求;社会保障

1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世界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政府要想使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促进消费,就需要针对税收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尽可能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这样才能有持续消费的动力,同时也要充分降低居民的税负。针对农业、医疗等相关产业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明确当前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进而实现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这样才可体现出财税方面的政策优势和价值。

2财政税收政策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及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

就其本质而言,我国财政收入的核心来源就是税收,确保国民消费水平得到更显著的提升,这样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税收政策对于居民的消费能够起到切实有效的调节作用,然而如果居民的经济收入不能得到显著提升,收入来源比较少,就会导致整体消费能力严重降低,而居民如果把自身的消费项目大幅度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极大降低我国的总体消费水平。通过上述的分析,能够明显地看出,消费和税率两者之间呈现出比较典型的反比例的关系,从实践的过程中来看,如果税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就会导致居民的消费水平严重下降,如果政府结合实际情况恰当的降低税率,就会使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也可以使居民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进而推进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有相应的提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的变化,对居民的消费需求起到调节作用,由此对于居民的消费方向和习惯等也能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财政税收政策对于居民消费需求的调节作用而言,主要体现在:首先,对居民收入而言,可以利用针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征收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调节个人所得税,这样能够使中低阶层个税征税率得到一定的降低,从而使该阶层的税负得到显著降低,以此确保相关居民有一定的可支配资金,这样能够使其消费需求得到促进。其次,对消费征税税率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可以使居民消费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最后,通过税收政策对于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行刺激,这样能够更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等相关方式来刺激居民的消费。

3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税制结构不够健全完善

目前,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社会经济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了切实的提升,但是从具体的经济发展进程来看,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贫富差距过大等相关方面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社会资源存在着分配不公平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而且此类问题越来越凸显。

3.2居民消费能力不足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仍然处在比较低的状态,消费能力总体比较疲软,贫富差距过大导致消费不够均衡,在税收政策方面对居民消费需求的调节缺乏应有的力度,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刺激消费的作用,对居民收入分配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效果。

3.3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切实的激发,主要是因为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完善,这对于居民的未来消费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限制。尽管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在保障制度方面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社会保障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仍然比较小,和发达国家进行对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

4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实施策略

4.1结合实际情况持续加大税收的扶持力度

要想使我国居民消费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扩大和激发,提升整体消费水准,就需要针对困难群体或者失业民众等进一步加大税收的扶持力度,使其有能力消费,确保经济收入有所增加,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从原动力上对其消费需求进行刺激和激发。首先,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人口经济收入偏低的问题,加大扶持力度,着重做好新农村建设,使农产品能够体现出更大的种植效益,并为其提供相对应的利农惠农政张永彬: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财政与金融策,进而确保广大基层民众能够通过这样的扶持政策,在经济收益方面有质的提升。除此之外,也要着重做好城市困难群众,特别是失业群众的帮扶工作,为企业实现经济减负和降低税负,让企业有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有优惠的税收政策,进而使失业人员能够有效获得就业,经济收入比较稳定,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其消费需求。同时,针对初次创业者来说,在一定期限内对部分税种进行免征或者减少征收,使其经济负担能够有效减轻,这样可以鼓励居民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勇敢进行创业,使自身的收入得到进一步的增长,从而具备应有的消费能力。

4.2结合实际情况更有效地制定和完善税收政策

从根本上来讲,一个国家的消费情况如何,税收政策对其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为了使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我国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对应的消费税收政策,对其不断地调整和创新,与居民的消费需求能够充分适应,从根本上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首先,要充分控制好国家消费税的具体征收范围。例如,可以有效降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刚需用品等的税收和税率,由此使此类商品的价格有大幅度的降低,通过价格降低的方法可以使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充分的激发,进而增加居民对于相关商品的消费欲望。除此之外,针对某些比较高端的商品,例如,某些奢侈品或者高档家电等,可以有针对性的增加相对应的消费税,通过这样的税收政策的平衡和调节,可以让消费者更深入了解产品的属性,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产生相对应的购买行为,进而使自身的消费需求适当的扩大,从根本上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实现平稳的增长。

4.3对于个人消费税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对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扩大造成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居民的收入差距过大,不同收入阶层所涉及的消费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性,所以国家要在个人所得税等方面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以此促进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能够得到切实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方面要针对税收的税率范围等进行及时调整,例如,针对收入中下水平的人群,要尽可能减少税收的力度和税率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可以针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点进行调整,针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具有差异性的税收政策,结合收入水平的差异性,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如果居民收入是投资所得,例如,营业收入或者股权分红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对此类人群提升税率。如果是按照劳动报酬所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对税收进行一定的减免。其次,要针对原有费用的扣除范围进行调整和改进,适当的扩大相关范围。将个人财产购房等纳入税收范围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区别不同的人群,不能对其进行笼统化,不断的细化和量化的结果,会使居民的税负有效减轻,从而有更大的消费需求和能力。最后,要针对超累计税率进行调整和更新,以此降低税收和税率,使纳税人的经济负担能够得到本质的降低。同时也要全面系统的考虑好征税对象,结合其内在需求和个性特征来提升其消费需求。

4.4建立更为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要想使居民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就需要在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有效加强,确保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有效结合,使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到公共服务的职责和作用,要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等能够得到科学的配置,使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升,尽可能增加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机会,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质的提升,这样才能使居民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同时,在税收政策方面也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制定出更优惠、更利民的税收政策,以此使社会保障制度有税收制度的支撑和保障,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收入的比重,进而促进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真正的扩大。

5结语

综上所述,在财政税收政策和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对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把握好财政税收政策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把握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执行相对应的税收政策和落实对策,这样才能使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真正的扩大,提升其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通过消费需求的有效满足,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宏涛,吴伟军,熊志发.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兼论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过渡效应[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8(3):69-70.

[2]陈怡皓.浅谈财税政策、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居民消费的非线性效应研究[J].纳税,2017(34):54-55.

财政税收范文3

摘要: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完善的财政税收运行机制是事业单位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对税收管理措施的改革。本文简要分析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使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税收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蓬勃发展,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事业单位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由于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兼具公益性服务属性,多数有国家财政支持或专项补贴,与其他企业在财政税收管理上有较大不同,所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复杂。尽管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改革措施越发完善、规范、严格,但事业单位内部深层次的财政税收管理问题也愈加突出。在当前经济转型发展和事业单位亟待改革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化、实体化运行发展阶段,其对于财政税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也显得尤为迫切[1]。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概况

我国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出资,主要开展科、教、文、卫等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社会服务组织。在目前经济制度下,针对国有性质的事业单位,国家多以全额出资或专项拨款的形式支持其完成工作职责,对其投资回报或经济效益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赋予事业单位的政策支持、倾向性制度优惠和补贴措施等越来越少,促使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将分类逐步向市场化转型过渡,因此,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机制亟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各项收入是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通过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等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在预算体制和支出体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和完善,这对事业单位的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加强财政税收管理能够促使事业单位形成科学、有效、健全的财税管理机制与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进而推动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给事业单位开展专项活动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并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更加有效地完善财政与公共资源配置。因此,强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使得事业单位更加适应国家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要求,进而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效能[2]。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税收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事业单位具有机构繁杂、形式多样、规模不一等特点,对财政税收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认识也参差不齐。在近十年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其采用的财政税收制度不够全面,存在建设不够科学规范的问题,如架构零散不成体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虽然一直在修订更新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但却不够及时,多基于“应急”考虑,内容存在不够简洁精炼的问题,且部分较早期制定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监管要求和单位自身发展需要。多数事业单位因内外部发展需要,也加强了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但发现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多是配合履职和业务发展的决策事项的规范和细化,以及财务运行相关的优化管理措施,存在配套财政税收改革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重点和关键不突出的问题。

(二)财政税收制度执行管理不严格

国家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在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提出了更加健全的管理理念,但在执行管理要求时多以规范行政单位为主,更加严格地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正规管理,这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会牵制事业单位开展的相关专项业务活动。加之,不同规模和级次的事业单位业务发展不均衡,在实际管理中无法有效对照日常管理所涉及的财政税收制度和规范要求,在执行中存在关键控制环节流程不够细化、信息化水平不足、执行管理的细节不够严谨等问题[3]。

(三)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管理不科学

其一,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无法直接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只能与管理预算编制工作的财务部门进行沟通,这使得其申报的内容不够详尽,从而降低了预算编制的精确度,造成了项目实施机构与项目预算编制的脱节。其二,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预算阶段诸多不确定因素均会对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运行产生较大影响,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时不仅要考虑事业单位业务发展增量,还要考虑财政支出标准的规范化,但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缺乏全面性考虑,使得编制的预算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其三,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管理中无法有效平衡和全面统筹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导致计划与实际执行存在较大偏差,加大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难度,无法有效提升预算管控的精准度与权威性,背离了国家深化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不能有效助力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的创新发展。其四,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为项目预算实施建立单独的奖励和处罚制度,使得项目预算实施存在主观因素,难以对实施人员形成合理的制约,进而缺乏完善科学的事业单位预算实施绩效管理的监督评价形式,造成财政违法行为增多。

(四)票据管理不规范,纳税意识有待加强

当前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仍存在票据管理不规范和税收申报征缴管理不严谨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对涉及事业单位税收政策管理的现行制度立法不够健全,各类事业单位对相关财务政策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无法准确规范自身专项活动支出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重视票据管理,常常分不清国家财政、税收机关及上级单位的财务票据这三者的使用范围,存在票据使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另外,多数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纳税申报和征缴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全面履行和承担税法义务,对具体税收政策学习理解领悟不够,进而带来一定程度的税收管理风险[4]。

(五)内部控制不到位,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多数事业单位部分机构内部工作相对简单,各个部门之间责任界定不够明确,且多把重点放在财政税收管理的其他方面,缺乏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体系,使得财政内部管理水平和能力有限。多数事业单位未能健全财政税收考核评价机制,没有明确考核目的与考核评价的适用范围,使得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不清楚自己的权责所在,单位无法进行良好的财政税收管理和监督,财政税收活动也无法得到规范性的开展。

四、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的完善策略

(一)优化财政税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事业单位经济运行质量

事业单位应积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以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解决管控不到位、监督成本高等难题,将财政税收内部控制机制应用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等与深化财政税收改革政策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和流程上,并结合自身业务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此外,除考虑政策管理因素外,事业单位还应正确分析当前财务税收的发展形势,立足发展战略和业务布局,从资产运营、财务管理、预算控制、信息化建设、财税政策研究和运营风险防控等多个层面出发,优化资产财务运行管理,持续提高财务管控水平,制之有衡、行之有度地配合执行国家财政税收管理政策,从提升运行质量和促进市场价值创造等方面发挥财政税收管理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财政税收制度执行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在执行财政税收制度时需要确定纳税主体对象,明确自身具有纳税的义务。其次,事业单位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确保能够最大限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最后,事业单位在执行财政税收制度时需要确定财政税收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税率的计算、纳税的具体环节和纳税的期限。一方面,单位需要根据纳税额度和纳税对象之间的关系确定纳税的程度,计算出相应的税率;另一方面,需要对财政税收的整个执行过程进行管理监督,确保在纳税期限内按时、按次、按期缴纳财政税收。

(三)加强预算执行与资金管控和绩效管理,创新财政税收绩效考核管理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全面研究和多角度分析现实财务状况,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在财务税收执行过程中分类施策推行项目制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流程,坚持重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预警、分析、审核和调控,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和刚性执行;实现项目投入和产出的配比和对应,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加强执行中的确认、分配和计量工作,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通过不断积累、统计不同类别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合理测算各项定额标准,以便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遵照国家预算编制执行要求,按程序修正预算。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处理预算资金业务时应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效缩短计划与现实所需资金的差距,进一步完善资金审批管理流程,强化资金管控,严格控制合同收入和合同预付等往来款余额,加强资金占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此外,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税收方案的改革,探索财务结算中心的有效方案,促进财政税收工作的集约化管控;针对重点业务流程和运行规则,量化运行效率和执行标准,构建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的细化落实机制,创新财政税收绩效考核管理。

(四)加强票据管理,推进纳税规范化

事业单位应重视对各类票据的管理,真实、正确地记录财政税收日常工作,拓展财务信息系统的关键功能,实现对票据管理与财务资金管理的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还应加强税收政策研究,分清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税项目与非应税项目,注重财税信息内容的公开与透明,从而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

(五)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制度,实行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高效监督与管理,完善与财务相关的财政税收岗位标准,落实岗位责任制,重视对财政税收管理的考核和评价,全方位做好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在内部监督方面,事业单位需要注重财税制度的规范执行,建立健全财税监督制度,设置监察委员会和内部监管岗位,充分发挥其内部监督职能,持续强化财税监管。例如,通过对财政税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执行管理、预算实施状况、绩效目标考核及资金运用效果等的分析研究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形成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联动机制,建成全面有效的财政税收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与评价管理体系。在外部监督方面,事业单位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公开相应财政税收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构建完善的反馈制度,通过建立网络信息系统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外部监管体制与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与高效性[5]。

五、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自身的财政税收政策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事业单位还要聚焦“三新一高”,充分认识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制度执行管理、加强预算科学调控和绩效管理、规范票据管理、全面履行纳税义务、完善内外部监督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等,创新管理理念,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整体效能,努力推进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高质量运行和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

作者:李肖岚 单位: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篇2

一般情况下,财政税收管理水平会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事业单位展开财政税收工作时,会依照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缺少财政方面的补助,这样会对事业单位产生不良影响,进而造成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和问题。所以事业单位应转变财政税收管理理念,实现财政税收管理手段与方式方法的革新,发现适合自身的形式,保证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可靠性与高效性,让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新时代环境面临着新型的发展趋势。在此情形下,事业单位为了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要不断创新以及改革。要想保证事业单位整体管理质量与效果,要实现和市场形势的良好结合,也要依照政策制度情况,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流程的创新,保证体制方面的革新以及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综合能力,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活动中站稳脚跟。在事业单位发展时,财政税收管理非常关键,凭借财政税收方面的管理,能够让事业单位更好的规范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保证多样性资源实际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这些资源实际利用的效果,进而节省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多的效益和价值。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经过加强财政税收管理,可以依照市场形势的改变,强化内部风险问题的防控,发现对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产生制约影响的不良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的存在,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有效减少事业单位的风险问题,逐步提升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在展开财政税收工作时面临着一定的不足,税收管理理念比较薄弱,实际工作并不规范,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没有构建完善合理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税收工作展开时的流程不规范,针对实际职责缺乏准确划分。

(一)税收管理观念比较薄弱

在目前的事业单位纳税管理时,许多纳税人觉得税务监管工作十分复杂,并且比较麻烦。因此,并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此方面,目前的税务监管工作也过于敷衍,缺乏准备工作。同时,税务人员针对税务监管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认识并不高,将全部精力体现在其他工作方面,这样难以更好的监管税务工作,造成税务人员的监管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并且缺乏专门足够的税务管理知识技能。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中,忽视了其优势价值的充分发挥,这样会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单位财政税收工作不规范

现阶段,事业单位在展开财政税收工作时依然面临一定程度上的不足,税收工作不规范现象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经营发展规模在逐步拓宽,促使财政税收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充分体现出来。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应由两种形式展开,一种是免税,一种是应税。然而,财政人员针对这样的标准没有准确仔细的界定,基于此分析,会造成财政税收工作并不严谨。另一方面,某些人员因为人品方面的问题,造成不良现象的出现,这样会对财政税收工作实际落实的高效性与可靠性起到不良影响,也会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很难在不断改变的行业中立足与发展。

(三)财政税收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各个领域在发展时,都需要得到管理层人员的支撑,而人员素质与业务水平非常重要。因此,事业单位应重视对人员的定期培训,但是针对实际情况分析,事业单位忽视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与意义,造成财政税收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高,甚至某些人员没有参与到专业培训活动中,很难和财政税收工作的具体需求相满足,造成实际工作质量与效率不高。与此同时,领导层人员也忽视了自身整体水平技能的提高,会对其他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自主性起到不利影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综合性、整体性特点明显,需要许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但是因为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高,会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不利影响。

(四)财政税收流程缺乏规范性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具备非营利性方面的特征,应根据法律制度缴纳相应的税款,在事业单位发展时,财政税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免税,主要指的是事业单位根据税法提供免税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是应税,主要指的是事业单位在税法所规定的时间当中,向税务部门缴纳实际规定的税款。在具体的工作活动中,税务人员在展开财政税收有关工作时,没有依照具体的税收缴纳标准展开作业,也忽视了此方面的学习,导致税收工作的标准性与规范化程度不高,造成漏报或者是错报,会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着不良影响。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的解决措施

目前,事业单位在对财政税收问题进行实际处理的时候,要将具体的结局措施落实到位。树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观念,对财政税收工作的实际范围进行规范,强调财政税收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与知识技能,保证纳税工作流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构建完善合理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明确具体的财政税收责任。

(一)树立科学的税收管理观念

对于我国公民而言,应依法纳税。虽然财政税收制度的独特性明显,但是也不可以逃避依法纳税的义务。税务机关在实际展开办税工作的时候,要严格对依法纳税进行推广宣传。在此情形下,事业单位应该在内部加强推广宣传,将事业单位的纳税守法认知和意识带动出来。同时,事业单位也要定期组织所有工作人员投入到有关税法学习活动中,指引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为之后依法纳税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工作,逐步提升依法纳税的合法性以及规范性。不断指引优秀工作人员依照法律制度进行纳税,缴纳充足的税款,在本质上避免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除此之外,纳税财务人员也应参与到定期培训活动中,提高这些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培养他们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养,让纳税财务人员掌握更多税务管理方面的知识点,针对课税情况进行划分,避免出现少收欠缴或者是多收补缴的情况。此外,事业单位管理层也要提高纳税法律认知和意识,实现税务系统的完善性与健全性,这样可以及时分析税务数据信息,逐步提升纳税服务质量与效果。

(二)规范财政税收工作范围

事业单位为了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管理层人员应明确自身的实际职能,将具体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采取科学高效的对策,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进行规范,保证其高效性以及科学性。一方面,应增强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当今社会中,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水平逐步提高,为各个领域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过程中,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凭借新型技术方法和手段保证财政税收工作的高效落实,不只是可以保证财政税收工作效果,也可以规避某些方面不足和问题的出现,为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实现有关软件的全面优化,将新型的ERP软件引入到事业单位当中,保证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针对性与可靠性,逐步提升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成效,保证多样性经济活动的高效落实。基于此进行探究分析,事业单位也需要把具体的数据信息直接录入到ERP软件当中,针对工作人员展开实时性的监督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规避多缴少扣以及虚减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展开,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三)加强财政税收人员培训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不只是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规范,也要重视对税收人员的定期培训,意识到提升税收人员业务素质与综合素养非常关键,这样才可以保障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高效展开与落实。一方面,领导层要保障自身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投入到技能水平培训当中,只有逐步提升自身的整体能力与素质,才可以为其他人员树立榜样,将自身的榜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带动出他们的实际工作主动性和热情,为财政税收工作的高效落实与展开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财务人员也要提高素质与技能等方面,明确目前我国和税收有关的法律制度和方针政策,保证这些方针政策的充分落实,避免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出现失误问题,保障财政税收工作的高效展开。另一方面,在实际培训的时候,应明确实际方向,增强各级人员税收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让有关人员意识到财政税收工作的意义与必要性,采取科学高效的对策,保证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健全财政税收管理体系

要想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在财政税收实际管理时,应构建完善合理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保证该体系优势作用的充分发挥,不只是提高税收管理质量与成效,也可以更好地规避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事业单位经营发展时,其范围在逐步拓宽,并且内部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由此进行分析,会造成多个方面不足和问题的出现。例如,票据比较混乱与账目不明确等。因此,事业单位要重视对管理体系的构建,更好地规避此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事业单位在构建管理体系时,也要依照具体的情况展开,保证财政税收工作的实际质量与成效,为具体经济活动的高效落实与展开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也要提升预算项目的实际管理力度。如实际管理力度不高,会造成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过于混乱。因此,要提高各级人员的实际关注度,强调专项资金方面的管理,不只是保证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也可以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质量与可靠性,实现监管制度的完善与健全,针对各级人员的实际工作展开多个方面的监督管理,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状态当中,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处理财政税收方面的不足与问题,逐步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竞争实力和综合水平。

四、结语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在财政税收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要采取科学合适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针对财政税收问题而言,主要是事业单位工作的关键内容,会对事业单位、公共事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事业单位发展时,应采取科学措施,逐步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效果。在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时,在财政税收工作方面发现内部管理的缺陷。如,税收工作并不规范,管理人员较为匮乏,税收责任的划分并不明确等。因此,要想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事业单位要采取合理的对策。新时代背景下,财政税收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逐步提升,要重视对他们的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将税收管理体系的实际优势和作用发挥出来。只有做好此方面的工作,才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让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

作者:冯伟 单位:山西省夏县财政局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篇3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概述

事业单位的运作资金基本都来源于财政拨款,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事业单位是社会公众服务性组织,不仅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国民综合素质,还会为社会服务领域增添新的力量。事业单位的属性较为特殊,对其的考核内容中较少涉及经济效益,而重点在于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般来讲,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与其财政税收的管理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分散性的特点,事业单位要做好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困难。现阶段,财政部门对部分事业单位的补助资金在逐渐减少,这将会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模式造成影响。所以,事业单位要对财政税收进行完善,促进自身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税收预算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部分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理念较为陈旧,导致财政税收工作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税收预算工作效率。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不完善,财政税收及财务预算工作流程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将会影响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部分事业单位存在财政税收工作考核机制不完善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违规情况,严重影响了预算工作的整体质量。另外,有的单位内部没有明确划分财政税收工作的职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工作态度消极,对预算执行不重视,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2.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财政税收工作在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运营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想做好此项工作,要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但是,从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很多财政税收管理人员没有较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整个税收人才队伍素质不高。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没有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一些财政税收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不负责的情况,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较低。在票据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不完善和混乱的情况,造成票据丢失。

3.内部管理存在缺陷

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就要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财政税收工作,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有的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中,没有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或流于形式,相关的政策制度没有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落实。部分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常常将财政税收工作当成一项应付上级的任务,缺乏足够的管理意识。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偷税漏税行为,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而正是因为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意识淡薄,才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4.监管不到位

部分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也没有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或采取的监督方式较为片面,以专项检查为主。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不仅要接受本单位的监督,还要接受外部监督。如果监督体系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到监督效果。但是很多单位并没有做到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导致财政税收工作存在违规现象。

5.税收管理意识淡薄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很多单位都将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当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不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做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主要业务上,没有充分重视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也缺乏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指导,工作人员没有全身心投入税收筹划工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这些问题导致本单位税收管理能力持续下滑。如果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加强对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视,就无法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管理的积极作用,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6.票据与预算管理存在漏洞

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所制定的会计制度并不能有效解决财政税收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由此导致事业单位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怠慢,票据管理较为混乱。事业单位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导致票据管理混乱,出现票据失真和丢失等问题。另外,事业单位在编制单位预算时,并未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存在明显的漏洞,部分预算含糊不清,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质量。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1.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票据管理

针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单位可定期组织培训工作,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财政税收管理水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整体质量。事业单位还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设立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职称和薪资待遇联系起来,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工作人员在管理票据时,也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防止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保证票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加强纳税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规范流程

当前,社会各个行业都开始应用数据信息技术,而在纳税工作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纳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事业单位可利用多媒体来宣传纳税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财务工作人员积极学习。还可建立学习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到平台中学习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逐渐加强对纳税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纳税意识。事业单位在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要保证各类数据的公开和透明,并及时对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更新,保证数据的可靠、真实、完善。事业单位可在财政税收管理决策时,参考平台数据,提高纳税工作质量。

3.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针对财政税收预算要建立系统、可持续、完善的流程,在编制过程中可以组织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讨论。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编制预算方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人员根据项目所发生的变动,要在请示部门负责人之后再进行调整。对于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汇报给相关管理人员,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4.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事业单位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为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可建立单独的岗位和部门来负责此项工作。事业单位可在各个部门中抽取人员,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监督预算、审计账目等工作。利用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识别和处置,保证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5.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税收工作时,要细化各个部门的职责,对于一切工作流程要严格控制,并按照制度进行,保证税收工作的合理、有序。为落实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事业单位可以将工作责任和人员薪资待遇挂钩,对于绩效良好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工作中缺乏热情和责任心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将工作人员的绩效薪酬和工作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财政税收工作质量。

6.增强纳税意识,规范纳税流程

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虽然事业单位与企业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但也要履行纳税义务。在事业单位内部要加强对依法纳税的宣传力度,让全体工作人员都树立良好的纳税意识。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定期开展税法学习讲座,让工作人员学习,为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保证纳税的合法、合理。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源头上防止偷税、漏税情况的出现。财务人员要增加法律观念,对应税和非应税业务进行良好的区分,提高事业单位纳税服务水平。

四、结语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稳定发展。现阶段,部分单位还存在一些财政税收管理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增强单位的管理意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完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强化绩效考核来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潘英.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20(04).

2.刘慧.新常态下加强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探讨.纳税,2020(01).

财政税收范文4

关键词:财政;税收;监督;管理

一、我国财税监督管理的现状

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财税监督管理活动仅体现在行为层面。大多数税务人员往往注重监督的形式,往往忽视其监督工作对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要有效完善税收综合治理机制,就必须启动行为管理,为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创造有利环境。税收立法的管理应从内部入手,充分满足管理要求,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和发展财税管理的整体水平。要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必须整合国内外税收监管专业知识,建立可靠的税收监管体系,加强各种管理方法的整合。要完善监督治理,增强执行任务的能力。目前,我国税收管理制度不断更新。然而,管理不稳定等问题往往是由于管理部门人员不足和部门员工责任分工不明确造成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首先要解决监管体制和执行能力薄弱的问题。对税收制度的控制机制必须辅之以不断的改进和实施,以确保各种监管程序与现行管制形式的目标和条件相一致。因此,必须完善对整个税务系统财税职能各个方面的监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善税收职能与税收的监督管理必须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二、我国财税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和税收监督的法律建设不足。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要实现法治经济,就必须在税收监管方面实践法治。但是,从目前所有市场经济体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税收在立法方面还相对滞后。地方行政管理中的法律、法规、行政法规要更加完备、全面,中央和地方税收也要更加完善。税收制度的差异使其无法进行相应的规范和调整,从而导致彼此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所有控制机制的实施出现一定的停滞。由于税收监督管理的立法过程并不清晰可见,不能为税收监督管理创造一个全面的法律保障,因此税收控制机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税收监督形式相对落后。我国绝大多数长期的财税监督重点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日常监督有限,监督检查相对较少,对资本的监管相对较弱,在税收管理领域以及监督各地区会计质量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以上问题说明,我国的财税调控机制存在着一定缺陷,违法事实经常出现,因此财税监督有待加强。

(三)缺乏税收控制方面的信息互通。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全面的税收信息系统。由于信息技术水平的滞后,信息无法及时,税务和税收监管工作将遭遇障碍。第一,是财政部门与监管部门没有建立起及时沟通的模式,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实时、准确地了解收支现状。第二,并非所有的财务系统都使用统一的会计网络,这使得财务管理资金的评估不可能在每一个层面做出及时回应。第三,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支持,财务部门无法得到应有的沟通和及时的监督,这使得监管人员难以检查每一笔资金的实际情况,导致财务监督职能大幅缩水。

三、改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税收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当前税收监督工作的进展来看,完备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可能会对相关部门人员的监督和规划产生一定的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税务职能的形式和内容,为税务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一是完善和完善税务机关内部结构,需要各部门实现不同形式的互联互通,确保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能够有效实施。二是主动提高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职能效果。为此,税务工作中的一些不足需要提前发现,实时识别和消除。最后,在构建高水平的税务调控体系方面,必须积极配合、相互问责,与经济大方向相协调,使职能和规则有效衔接。在税收和税控的发展方面,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限制相关人员的决策,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规范,而且可以保证税收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通过对不同治理模式的有机整合,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理解模式,保证事前、事后、事后的财政监督有效实施;其次,财税管理发展往往注重效率问题。因此,在事件发生之前,相关人员必须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然后对财务绩效进行客观评估,并推广经验教训,以有效避免下次财务活动中出现此类错误。三是开展财税监督活动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必须按照《税收征管条例》履行各项职能,建立可靠的法律体系,让税收和税收监督任务相互补充,广泛协调,顺利、正确地进行。最后,从制度控制的角度,积极考虑建立不同的财税监管机制,加强财税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合作,互相促进。

(二)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要不断完善税收监督机制,首先必须引导利益相关者明确其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税务工作者才能确定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利用这些权利和义务来推进他们的工作。为了有效地监督和管理税收的各项功能,有必要对监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推动税收综合治理水平逐步提高。另外,通过科学有效的责任分析,不仅可以指导相关员工分工明确地履行职责,还可以提高监管和财税管理效率。首先,要明确税务机关的使命和职责。在执行税务和监督时,每个部门必须允许每个部门确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其次,明确各级政府的任务和责任。在建立和实施对财税系统的监督机制时,不仅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到政府的期望,而且要切实体现政府的行动。只有引入改进和完善调控机制,扩大科学监测方法的应用,才能不断展示调控机制对税收制度的影响,同时为后续改革提供有效的经验。通过不断完善立法程序,以及完善部门的控制和管理机制,强化税收的各项职能,实现税收创新,加强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使监管工作得到法律保障,使税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在建立财税监督管理机制过程中,要广泛考虑各种预算模式,从科学有效的角度履行政府责任。只有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引入多种管理方式,才能对创新财务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是更广泛意义上实施创新治理的重要工具。监管模式的改革创新,使税收水平和监管过程中的税控水平稳步提高。因此,有必要明确政府的责任,发挥国家在金融监管体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此外,政府只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税收和税收监督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三)加强对税收工作的内外部监督。完善税收制度的控制机制,需要着重发展内部控制和监督职能,并跟踪每个内部部门的行为和动态,执行有助于实施控制机制的自身监督。此外,还应建立更完善的监督机制,以改善外部监测和控制。然而,控制和治理过程还应侧重于每个功能和系统的相互关联,在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引入改进和创新。要真正落实税收治理监督标准,就必须着力发展内部控制,通过不断加强内部财务和税务控制,为税务行为创造适当的约束。这样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实施。同时,推动外部控制的发展也是促进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工具,但需要指出的是,各项行政职能的履行必须满足控制机制的特殊要求,有效实施管理创新。此外,财税监管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对财税预算可以采用灵活的编制方法,这将大大提高其管理效率。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总体专业水平。为了促进财务管理相关职能的顺利有效运行,提高财务管理信息质量,必须引导相关人员探索和积累丰富的财务知识,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作用,积极主动地做好财务工作。此外,要正确界定建立健全财务控制制度在金融机构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要想有效地进行财务控制和管理,还需要提高税务部门对信息透明度和质量的要求。因此,必须全面开展培训活动,使各有关部门的员工积累足够的税收政策知识,并贯彻执行。此外,我们不仅要完善和落实监督机制,而且要对在职员工实施适当的职业资格认证,提高税务相关部门员工的知识素养。

四、结论

财政税收范文5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新税种;财政税收政策

1节约型社会的含义与意义

1.1节约型社会的含义

节约型社会指的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通过政府政策的下发、科学技术的引入、群众的思想教育等方式,鼓励人们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资源的消耗,提升对环境保护的重视。[1]

1.2节约型社会的意义

节约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储备量巨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的占有率十分低下。社会发展不断加快,自然资源终将成为各个国家之间新的实力证明,因此,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社会资源的消耗尤为重要。低碳环保是新时期国家社会发展的又一个主题,自然环境的保护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节约型社会的提出刚好解决了保护环境的要求,不仅转变了人们只顾眼前利益的想法,还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做到了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2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含义与意义

2.1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含义

绿色财政税收是国家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绿色化提出的一项政策,我国在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刚刚起步,政策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西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为了能够快速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西部地区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环境保护问题无形中成为西部地区的首要任务。绿色财政税收的合理运用能够对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当地经济的绿色和谐发展。

2.2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意义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自然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提出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真正做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各行业的创新能力,帮助各行业清楚认识到绿色环保意识,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让市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使经济发展进入绿色化增长。

3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3.1意识淡薄

目前,人们对于绿色财政税收的认识十分浅薄,有一些地方政府不了解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等专业名词,所以,这些地方上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也就没法快速普及,这些地方的企业在其经营的过程中往往还是以谋取利益或者是自身发展为首要条件,无法做出对社会发展更加有利的选择,使得绿色财政税收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诸多阻碍。对于节约型社会的好处,普通民众知之甚少,对于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还不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民众缺少了降低污染物排放、降低能源消耗的意识,无形之中加重了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的难度,经济增长的指标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没有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许多耗能大的项目也没有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量。

3.2机制不完善

经济的发展一开始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要经过时间的洗礼才能体现其重要性,可是绿色发展往往会在经济快速发展面前被牺牲掉,毕竟经济是眼前可见的利益,而可持续发展的好处则是长期才有些微效果,因此,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建立能够更加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度还不够完善,与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初衷还有着一定的偏差,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收费制度的不合理、税收种类的不健全、政策执行的力度不够等,在未来的节能型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完善绿色财政税收制度。[3]

3.3标准不足

整体来说,政府制定了一些标准来保障资源的保护,但是这些标准有着明显的不足,没有一套有效的评价标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都依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的标准,但是这些保护标准通过实际检验得到如下结论,这些所谓的标准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没有一些必须要用的工业消耗类型产品的标准,一些办公用品还没有投入使用,还没来得及为这些产品制定专门的节约资源的有效标准,等到具体实践中时,负责检验这些产品的工作人员则没法将这些商品的资源消耗的具体情况在社会经济的评价体系当中去体现,因此政府在计算这些产品的消耗总量时会遇到一定的阻碍。[4]工作人员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开展的相关工作,缺少一定的参考标准,在我国某些地区的某些项目就无法发挥其真正应该发挥的理想效果,还有可能使这个项目成为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

3.4作用有待提升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对于我国目前的发展,影响程度较小,一些地区的资源没能够高效利用,浪费问题严重,政府重视相关政策的实施,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却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资源的浪费问题一直都是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心,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实际资源管理工作中政府所颁布的绿色财政税收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此项工作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了解了这个情况,政府更加注意提高对能源问题解决的重视程度,但是却没有得到显著的工作成效。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主要还是以行政手段为主,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行政手段不能被工作人员当作主要手段来使用,而只能是实际工作中的辅助手段,作用则十分的有限。

4节约型社会视角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策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项目成为新兴发展的方向,我国目前应用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是符合时展需要的,在实际生活中,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也将会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绿色财政税收体系。

4.1完善政策

节约型社会正如火如荼的建设,相关部门理应完善绿色发展的有关政策,我国财政税收的体系当中已经有了许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财政税收政策,但是相比于其他财政政策,总体来讲,比较单一,这样的体系不适合大范围的使用,绿色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发挥本身的鼓励作用,因此相关部门理应以市场的长久发展为基本,根据实际状况,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且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使得绿色财政税收发挥最大效用。不仅如此,还应该适当扩大财政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来达到保护环境、回收资源的目的,学会合理地调整绿色财政税收资源,用多种形式的税收政策为构建节约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增强意识

政府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口头上的支持资源保护,而真正落到行动上的往往又十分有限。加强绿色节能工作的协调,协调其他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加强资源开发和资源管理,积极提高能源利用率,绿色财税政策需要独立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行政手段进行合作。这些法律、法规和行政手段应当全面地反映和应用相应的绿色财税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产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税率,使得一次性产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对污染、能耗较高的一次性产品的消费,推动产业结构的发展更加节能、环保与合理。

4.3开发新税种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还需要各地对财政税收税种进行一定的扩充,促进政策结构的完善。在实行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向丰富税种方面去努力,要保证所开发的税种能够切实可行,能够与我国绿色发展方向相契合。比如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水源遭到污染,可以增设一项新税种叫水污染税,希望人人都能够重视水污染问题,人人都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不主动的污染水源,以此来有效促进我国水污染问题得到快速的改善,同时各行各业也要同步进行,各企业的污水排放量要受到严格的限制,控制好各个地区的污水排放总量。我国还能开发其他的新税种以促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

4.4管理方式创新

在进行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完善的同时,创新型财政管理方式也能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简单来说,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以传统税收政策为基础,加紧学习国内外先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相关管理方法,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环境保护的实际实施情况,对当地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创新,制定出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5]

4.5技术创新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创新技术的大力支持,各类企业逐渐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式进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财税,就目前而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可以促进绿色财税不断向前发展。[6]

5结论

财政税收范文6

关键词:财政税收;市场经济;影响;政策建议

财政税收对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调节国家市场经济的政策和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不只是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维护国家经济发展的秩序;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整个社会保持在和谐与安定的秩序之中,能够对当下已经存在的收入不均衡或者是资源不合理分配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的深化程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之下,市场经济发展如果完全依据供求关系就会对市场的运行产生一定的隐患,因此就需要采取财政政策的手段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调节,首先从财政税收政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对其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与综合分析,最终明确该手段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

一、财政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财政税收在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资源与收入的合理配置,这对于社会经济的提升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公共财政本身就是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明确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相关财政收支活动。公共财政的重要运作就是国家通过自身的管理者身份从社会中取得相应的公共财政收入,之后再将这些收入用于国家要发展的经济活动当中或者去满足政府的职能活动。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通过上述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财政税收对于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运行可以规范我国的市场经济行为,使我国的经济市场朝着稳定、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因此,只有制定合理的财政税收,才能够使得市场在资源和收入分配方面更加具备保障性和科学性。

二、财政税收手段对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财政税收属于政府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调节手段,其对于整体经济运行的作用与意义是十分显著的。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帮助维持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状态,市场维稳是十分需要财政税收来进行宏观上的调节的。我们在使用财政税收手段之前要明确其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作用并不仅仅在于维持市场稳定,其在其他的领域和方面也会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研究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时,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本文主要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分析其具体影响作用:一是采取较低的财政税收可以进一步提升投资行业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工作的创新与变革,在此基础上也就间接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市场经济总量;二是采用较低财政税收比率可以促使相关行业的发展由高成本向低成本转变,这个过程中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对于提升行业发展速度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也具备理想的作用价值。除此之外,在资源运用方面也能够提升使用效率,因此在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本研究是在其他国家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所取得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我国实际的系统分析与探讨。综上所述,我们将财政税收政策应用的具体影响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较低的财政税收比例可以用来促进社会消费水平提升。虽然不同国家会选取不同的财政税收比例与标准,但可以明确的是配置较低的财政税收能够帮助降低社会成员个人的税负压力。人们的税负压力低了就相当于是增加了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与可支配能力,在此情况下就会在消费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较低的财政税收对于投资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当前的经济体制是以市场经济作为发展主体,由此可知投资行业对于社会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就在于投资领域的投资力度,因此如果可以通过税收比率将投资力度提升,整体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必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不同行业的发展创新提供支持。上述影响的发生原理在于较低的财政税收会使社会人员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造成个人的闲散资金较多,这种情况必然会增加人们进行投资的期望和力度。同时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及时进行投资,盈利之后所要缴纳的税负也是比较低的,整体的盈利水平是比较符合人们预期的。

3.较低的财政税收对于国家产业出口具有促进作用。想要整体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比率,出口率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出口率这一指标达到了标准才能够保证最终的经济水平是足够的。而制定比较低的财政税收比例对于出口产业是能够起到促进与推动作用的,这种作用间接地会对我国的民族企业形成一种保护性机制,从而保证能够更好地推进“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这种出口方面的有效增长受到财政税收方面的影响主要就表现在外贸税收方面的变化,外贸税收比例的多少对于是否进行出口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因此需要国家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4.财政税收比例的高低能够直接增加或者减少社会就业比率。社会就业率是维持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其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这个指标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程度。这种直接性的影响结果就需要我国政府在财政税收比率制定的过程中认真考虑社会就业率的问题,将其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通过对不同国家社会就业率与财政税收比例之间关系的综合分析来看,一般情况下都是较低的财政税收比例能够显著提升社会就业率,就业率的提升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秩序稳定。同时,也能够作为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促进和推动更多的人都投入到社会经济的建设当中去,既能够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水平,也能够为其自身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财政税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

由于财政税收政策对于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且显著的影响,所以对于财政税收政策制定与调节加大力度、提高要求是当前形势下的必然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将政策调节的宏观发展思想贯穿到市场经济调节的过程当中,为市场经济取得快速可持续发展效果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将这种思想具体到实际工作当中,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并完善财政税收制度。财政税收比例到底处于什么范围才是最适合市场发展的?这是制定政策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不是比率越低就是越好的,而是需要与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尽可能地符合实际发展形势,最终建立起更加合理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而想要制定出这种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就需要在制定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基础思想,不断优化我国的直接税收和间接税收的比例和内容,如此也就能够切实保障相应财政税收的制定较为合理匹配,能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并且还能够处于实时变化状态,始终保障财政税收的可靠性价值。

2.加大财政税收的监控力度。首先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是进行市场经济调节的基础部分,之后就要对其进行执行与落实,在此过程中有效的监督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监督控制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验证制度的制定是科学合理的,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匹配的状况;另一方面是对于政策的执行与落实给予较为重点的监督检查,保证制度制定之后是能够发挥出其本来期望的具体效果的。更加具体来说,在此监督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偷税漏税问题的审查,这就需要对于不同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都进行较为全面和详细的监督检查,保证其在运行过程中是合理规范地维持税收的缴纳,一旦发现偷税漏税的情况就要依据法律规定给予严惩,绝不姑息。

3.合理安排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份额。对于财政税收制度的安排,一方面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作为基础内容,另一方面还要依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预算与计划,在满足市场发展的基础之上也满足地方政府在运作过程中的要求,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明确上述问题之后,就需要在政策制定之前先对各个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比例、具体内容等等进行细致的调查与分析,同时与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相联系,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财政税收预算与额度是符合发展趋势的。

4.保证财政税收体系的科学与合理。要想让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得更加合理有序,就要从财政税收工作上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和调整,保障财政税收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想使得财政税收体系是科学与合理的,就需要在具体制定与完善的进程中下功夫,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出发,根据实际需求完善财政税收体系,由此也就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最终促进整体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5.提升相关管理者的个人素养与专业能力。要想达到最有效的管理结果,除了在客观方面的制度安排与体系建设,还需要从主观角度出发,更多地关注相关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推进其发展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在国家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程中,对于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个人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已经变成了推动其政策落实与发展的助推器。在当下的发展背景之下,创新被认为是推动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这些创新都是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来提出的,人才是产生第一生产力的源泉与基础。财政税收工作的关注内容是与经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不同人的生活和工作,这也就要求必须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在进行财政税收管理中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各项工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开展该项工作的硬性要求。同时,有效的监管制度也是保障工作有效执行的手段。在这种基础之上不断提升财政税收制度运行的规范化与法制化,更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财政税收法制体系。

6.在支付制度规定方面提升水平。国家财政税收的支付制度是保证区域财政统筹规划的关键,能够从积极角度帮助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对于支付制度的规范性必须要尽快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与财政税收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我国的支付制度也在随着实际状况而发生变化,要根据当前发展实际来完善其支付规则,不断提高支付效率与质量,全面带动国家经济发展。

7.加强财政税收政策的贯彻与落实。不管从哪种角度、对于何种企业而言,财政税收政策的颁布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不管是多么优秀的政策与规定,只有真正落实到地才能够体现出其真正的作用所在。因此在财政税收政策制定完成并出台之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其能够在实际市场环境下实施,使得原本制定政策的目的能够切实地实现,使税收工作的效能得到最大化呈现,从而为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稳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可知,财政税收在具体经济发展调节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其从根本上控制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能够维护市场的秩序与稳定、规范经济运行的行为。在今后市场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并且更加注重对于政策实施落地的监督审查工作,最终综合起来解决当下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促使市场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换句话说,就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财政税收制度的有序进行,需要在当前财政税收制度水平的基础之上,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性的深化与变革,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以更加顺利、稳定与和谐的方式前进。

参考文献:

[1]唐功平.简析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产经,2020,(16):23-24.

[2]钟文富.简述新形势下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J].财经界,2020,(17):237-238.

[3]张正辉.探析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J].纳税,2019,(33):9+11.

财政税收范文7

关键词:财政税收;市场经济发展;出口贸易活动

供求关系加剧了市场经济之间的竞争,导致市场经济分配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财政税收制度的建立为政府调节功能的展现和市场经济的分配带来了良好的保障,推动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并在调整市场经济分配情况的基础上,使税收种类实现了多样化与针对性转型,从而在合理化配及调节方式的作用下,保障了市场经济分配的合理性,促进了市场经济的长久化发展。

1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1.1促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开展

出口贸易是评价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当财政税收的要求较低时,可以避免缴纳较高的出口税额,还可以借助出口贸易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开展。当前,我国的出口贸易活动日益繁盛,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并加强了对民族企业的保护及发展力度。同时,保障出口贸易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能实现出口发展战略目标,还可以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低财政税收不仅有助于促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实施,还可以逐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1.2提升大众的消费水平

低税收使居民的税收负担和经济压力较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大众的自主分配资金数额。同时,低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大众的税务压力,提高了大众的正常可支配收入水平,并进一步加强了大众的消费能力。因此,当大众实际收入较低时,所能自由支配的资金数量也会随之增多,从而达到提升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目的。市场经济与大众的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当大众的消费水平提升时,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高效发展目标。因此,实行低税收政策不仅有助于刺激大众的良性消费,还可以逐步提升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资金的合理化流通与循环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1.3逐步提升投资水平

投资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张性的财政税收政策能吸引更多投资项目与投资行业的融入。随着资金数额的不断增加,社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能有效推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化发展。为此,各行业领域的研究、开发及创新活动都需要在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引进大量投资项目,从而获取更多资金支撑,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助力。长期的资金循环不仅有助于增加资金数量,还有助于提高现阶段的投资水平,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在低税率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全面收集社会各领域的闲散资金,将其应用于部分项目,通过开展盈利活动避免较高的税费,从而达到缓解税负压力的目的。

1.4对就业率的影响

就业率是评价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社会的健康、稳定及和谐发展有直接影响。为此,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有效的财政税收手段,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保障各行业逐渐朝健康化、和谐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对就业的调节。目前,低税收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也为其人才引进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带来了多样化的岗位与工作,不仅保障了就业率的稳定增长,还为企业带来了较多的人才筛选机会,并为后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助力,实现了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目标。而就业率的明显升高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性,还有助于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大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1]。

2财政税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2.1确保财政税收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

公平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之一,对税收工作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化的税收制度对税收规律作出了明确规定,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客观性需求—保障财政税收的公平性,营造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税收公平指在落实征税政策的过程中,应确保税负与负担能力相互匹配,使两者持续处于平衡状态。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贫富差距,若仅仅将发展的重点放置在税收公平等方面,则会造成经济建设的不合理现象。因此,不同地区需要深入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在财政税收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状态,在推动市场机制科学化运行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同区域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过程中,应坚持“区别对待”理念,避免过度强调公平,从而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再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公平政策的有效落实,在保障“区别对待”平衡性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税收的公平性。

2.2发挥优势作用,增强适应性能

在合理利用税收政策的基础上有效调节生产资源,并通过科学分配生产环节各要素,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力较为充足,土地资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缺少对科学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因此,现阶段还需要有效落实税收调控政策,积极注入外部资金,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通过引进新型技术、设备及方法,在有效经验的支撑基础上,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实现对生产要素配置阶段的转型与升级。除此之外,还需调整税收政策及调控手段,对劳动力输出及外部资源引入等方面的内容予以积极鼓励和专业引导,推动市场经济逐渐朝持续化及健康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在社会制度的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周期性波动。为了加强与经济运行规律之间的适应性,应同步强化税收宏观政策的调控功能,并逐渐增强税收与经济周期的适应能力。一方面,需要控制税收调控的滞后性影响,逐步减小影响范围。在政策的落实及执行过程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并及时掌握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采用有效的整改措施,在实行财政税收及相关制度时降低税收调控的时滞性影响,避免税收制度失去原有的效力。另一方面,应结合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及时掌控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及整体的发展方向,合理调整税收政策和相关制度,在全面把握税收调控重点的基础上,有效抑制税收对经济运行环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2]。

2.3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税收制度体系

市场经济中存在多样化的竞争形式,良性竞争对企业的共同发展及协同进步有助推作用,因此应及时弥补监管机制漏洞,有效避免企业恶意攻击等方面的问题。不良的竞争行为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为了有效控制此类现象,应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全面补充各项管理内容,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管理团队,对市场经济中的恶性竞争情况进行有效管控,确保责任管理机制的逐步落实。另外,还要打造完备的制度体系,确保国家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税收工作提供基本保障,推动财政支出环节的稳定运行,实现对市场经济模式的有效调节。除此之外,还需要打造健全的财政税收制度体系,并确保此类税收制度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应用优势,最大限度地财政税收制度体系的运行效用[3]。

2.4确保资金预算准确,协调地方财政支出

一方面,需要保障资金预算的准确性。现阶段,市场经济逐渐朝着健康化的方向转型,在该背景下,为了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目标,首先,政府部门需要保障资金预算阶段的准确性及合理性。还需要在实施预算工作的过程中,切实保障预算结果的准确性,协助市场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及时规避风险,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发展。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充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水平,为资金预算工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推动经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资金预算是财政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依据,要保障预算工作的合理性,提升财政税收等工作的整体实施效果。最后,要保障地方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之间的协调性。现阶段市场经济正处于发展新时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及财政支出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能作用及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并采取多样化的整改方法,提升政府部门的整体财政收入水平,避免财政收入水平降低引起不良后果。除此之外,还要保障财政资源供给的充足性,为地方政府对财政支出的协调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保障,为大众的正常生活奠定基础。

3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财政税收体系建设促进了税收体制的不断改革,此时,应站在客观角度,正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将财政税收政策内容作为基础指导,合理调整财政税收政策与市场经济体制,确保政策落实环节的精准性。为了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实现财政税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进程。为了保障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情况相互契合,应利用有效的财政税收手段调节市场经济,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天月.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探析[J].商展经济,2021(4):13-15.

[2]姚登超.浅议新形势下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讯,2020(2):154-155.

财政税收范文8

关键词:材质税收制度;中小企业;扶持作用

一、引言

对于财税制度而言,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可以起到较好的扶持效果。因此,相关研究工作应当尽快展开,把握其制度内容。从整体角度来看,这一部分工作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因此相关人员都需要提高重视程度。

二、财政税收制度的企业的扶持效果

(一)法律层面的帮助

近几年,政府部门从政策层面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大量支持和便利,特别是这些企业在进行采购的时候,同样能够给予便利。例如,此类企业在参与政府提供的采购活动时,可以给予其一定的帮助,提供优惠。如此一来,企业的整体发展便会得到提升,自身发展空间也会得到有效拓展。例如,在《政府采购法》的条例之中,专门针对我国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规定,通过具体政策内容,促使其更好地完成采购活动。

(二)财政方面的帮助

通过对财政预算内容展开全面分析能够得知,预算部分结合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和需求,单独设置里专门项目,并依靠对应的专项资金,对其进行支持,促使其实现更好地发展。为了确保制度内容更具针对性特点,在实际补贴的时候,国家出台了多个计划政策。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火炬计划”,实际起到的扶持效果非常明显。我国还设置专项基金,虽然从表面来看,并未说明完全针对中小型企业,但如果从客观层面来看,同样能够给此类企业带来多方面利益。

(三)制度层面的帮助

对于财税制度来说,本身可以看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调控措施,国家通过强制税收的方式,为这些企业的一部分利润通过税收模式完成缴纳,因此可以算作是整个税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针对这些企业,若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受到政策内容带来的影响,在规定的时间之中,实际可以支配的收入便会大幅度缩减。如此一来,企业自身原有的发展机会便会受到干扰。正是因为这一情况,财税制度但凡有任何变化,对于中小型企业带来的影响非常大。

三、通过财政税收进行企业扶持的方法

(一)依靠财政税收解决融资问题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度较高的实际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处理,自然会使其发展受到多方面限制。为此,政府部门理应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展开宏观调控,从整体角度出发,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解决融资问题。一般来说,主要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针对融资产品进行创新,鼓励地区政府可以通过融资的形式,对其给予经济层面的权利支持。总体来说,也就是对现有的保障体系进行优化,改进其中的不足;同时还要针对具体补助政策方面进行革新,确保内容更具合理性,满足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其二,针对现有的债股结合体制进行全面深化。基于此类体制,不但能够给企业在资金层面基于全面援助,同时还能协助其有效解决短时间内存在的资金紧张问题,从而促使银行逾期的概率大幅度下滑,逐步解决了信用风险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企业的整体发展将会变得更为系统,整个资金链也会变得更为完善,有着非常高的保障性特点。其三,针对现有的资本市场,同样需要进行全面发展,促使其逐步变得更具多个层次和多个维度。借助股权投资,以此逐步解决早期对杠杆依赖过高的问题。不仅如此,国家还会在供给侧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完成放权,对于其中的细节部分进行革新。之后再通过市场化机制,突破原本制度配置的障碍,进而使得企业的整体发展变得更具活力,促使自身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得到全面提高。

(二)促使优惠立法的层次得到提升

为了能够将财政税收制度的效果全部发挥出来,对中小企业起到扶持效果,当前自然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措施,对现有的税收模式展开调整,使其变得具有多个层次。总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常务委员会在将立法权传给国务院的时候,理应对于具体内容部分进行明确,同时还要明确目标,调整具体范围,以此保证法规内容可以喝现有的规定原则保持一致。例如,针对《增值税暂行条例》,对其具体形式进行全面调整,逐步上升到法律层面,以此促使立法内容变得更具稳定性。其二,在针对具体规章制度以及行政法规内容进行完善,使其变得更为规范之后,还需要做好监督工作,以此能够保证税收程序更具合理性。从整体角度而言,当前理应对法规内容进行调整,使其具备多个不同的层次,同时还要对具体税收授权范围进行调整,鸡儿能够将政策的效果全部展现出来。

(三)提升制度内容的针对性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尽管我们国家单纯在税收层面,依靠立法的方式,能够给予大约15%的优惠。但是,该政策并非仅仅只针对中小型企业,而是针对所有企业。为了使其自身科技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实现全面创新,自然需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优惠政策。而在具体方式层面,还需要将原本的直接优惠逐渐转变成间接优惠,从而能够将扶持工作的重点部分放在工作开始之前。这样一来,政策扶持的意向就会全部展现出来,从而使得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全部激发出来。不仅如此,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还需要积极推广折旧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尽快予以落实。而如果从研发层面进行考虑,提前制定科技发展准备金制度,为企业提供大量资金,以此起到支持效果。如此使得企业的发展环节得到全面改善,无论是研发工作、生产工作还是销售,整体水平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们国家的税收工作来说,中小企业的税收在其中占有着非常高的比例。尽管在近些年之中,政府以及针对具体制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占有比例仍然没有大幅度下滑。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部门理应提高重视程度,结合现有的具体情况,对政策细节展开调整和优化,促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发展。如此一来,我国整体发展的水平便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各个行业也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乔应平.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35):240,242.

[2]苏巧珠.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8):268.

[3]谢毅哲.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分析[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