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财政发展问题思索

区域财政发展问题思索

本文作者:张忠谋 曹伟 单位:大同市财政局

大同市新荣区作为一个产煤大区,依赖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近年来,经济收入和财政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是,财政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此作些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财政收入分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目前的财政体制制约了区本级财政收入与财政总收入的同步增长

2003~2005年间,财政总收入(其中国税收入、地税收入)、一般预算收入、上划中央和省级收入、上划市级收入的年递率分别为51.59%(61.48%、25.83%)、28.65%、58.84%、43.37%,上划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89%、84.80%、85.52%,留区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仅为12.64%、11.19%、11.3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①上划中央、省级收入以高于财政总收入年递增率7.25个百分点的速度大幅增长,上划市级收入与财政总收入基本保持同步增长,而一般预算收入年递增率低于财政总收入年递增率22.94个百分点;②对中央和省贡献较大的国税收入年递增率高于财政总收入年递增率9.89个百分点,而对区级收入贡献较大的地税收入的年递增率低于财政总收入的年递增率25.76个百分点;③上划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大,而留区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减小;这充分说明当前财政体制下,财政总收入的增长对中央和省市提高“两个比重”贡献较大,对区级财政收入增长拉动不足,不能有效增加区级的可支配财力。

2、税收结构不合理,致使新荣区上划收入增幅远远大于一般预算收入增幅

2003~2005年,新荣区税收总收入分别完成13010万元、19348万元、30024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97.98%、98.07%、98.44%,参与各级分享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六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94.44%、97.87%、98.36%,占财政总收入92.53%、95.99%、96.82%,其中上划六税占六税总收入86.34%、88.34%、88.33%,留区六税收入占六税总收入13.66%、11.66%、11.67%。以上数据反映出:在新荣区,税收收入是财政总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对财政总收入的贡献逐年增强;与此同时,对中央和省市级收入的贡献亦逐年增大,而对区级收入的贡献逐年减小。这说明当前的税收结构有力地增加了国家的财力和宏观调控力,反而对区级财政收入的贡献不足,不能有效地带动区级财政收入与财政总收入的同步增长,增加区级财力。

3、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适应当前的财税体制,财政状况没有根本性的改善

2003~2005年,新荣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15.39%、62.32%、22.29%变为12.76%、71.15%、16.08%,分别上升-2.63、8.83、-6.21个百分点,三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非旦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6.21个百分点。导致对地方财政贡献较大的来自第三产业的税收收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地方的可支配财力。由于上述原因,致使该区收支矛盾突出,财力严重不足。2003年新荣区财政赤字累计达到2691万元,2004年为922万元,2005年下降97万元,三年间尽管该区财政赤字现象有所下降,但与强劲的经济发展形式构成了鲜明的反差,仍是构成该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另外,2004年-2005年该区年入均平衡财力分别为15747元/人、18401元/人,呈现出了上升态势,但仍旧低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过程对地方建设的需要,全区可用财力仅能维持人员基本工资支出和低标准的国家机关正常运转费用,没有额外能力进行地方公共建设和发展地方经济,属于典型的“经济大区、财力小区”。除此之外,征税征管不严、违反财经纪律、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存在,共同构成新荣区财力增长与有效配置、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改变财力不足状况的几点建议

1、完善地方的财政管理体制

按照新体制规定,新荣区每年对财政收入贡献较大的一些税种收入大部分上划,只有小部分留区,供区支配。2003年累计上划上级收入为1060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066万元,对上级贡献351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26.68%;到2005年,累计上划上级收入达到2609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431万元,对上级贡献15661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51.33%。这种新体制下收入分配格局严重削弱了区级财力。所以财政体制因地制宜地调整和完善势在必行。一是要加大中央、省级和市级对区的补助收入,保证区级拥有足够的财力进行地方经济建设,做大“财政蛋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二是要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使地方财力与支出比例协调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决定税收结构,而税收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根据当地资源、区位、经济、文化等条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对区级收入贡献较大的财源和税源,才能更好的增加区级财力。首先,调整和优化第一产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林牧渔业规模化。随着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逐步取消,这一税源将成为历史,因此在涉农税源建设上,必须培养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税源向产业化、工业化和商流服务业转移。其次,加大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力度,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积极培植骨干财源。在工业税源方面,必须树立大财源观念,推动工业企业由“高税型”向“高利型”方向发展,增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对区级财政的贡献。最后,适当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壮大新兴后续财源。第三产业是最具活力的产业,也是地方财政的最大税源,因此把加快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加强税费征管

严格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积极改制,加强征管手段,从根本上防止收入的“跑、冒、滴、漏”。这就要求必须做到:加强税源调查,完善税源监控机制,实现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加强清欠堵漏工作,杜绝税收管理漏洞,强化工商税收登记与税务登记的双向管理,大力清理漏征漏管户,努力扩大税收征管范围,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认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的多乱问题,建立和完善税收优惠纳入预算管理的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优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减少税收减免的范围,避免税收优惠减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税收依法征管和稽查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偷税漏税骗税等违法行为,防止税收入流失;做好零星税收和征管工作,既抓“西瓜”,又拣“芝麻”,做到有税尽收、无税禁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规范非税收入,确保非税收入的足额征收。#p#分页标题#e#

4、优化支出结构

当前情况下,新荣区财政仅能勉强维持“吃饭”,无力有效发挥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作用。这就要求在有限的财力情况下,要严格遵循以收定支原则,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做好对支出项目、支出方向的调控管理。把好每一笔资金的使用关,使有限的资金用在最能满足人民需要,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刀刃上,避免财政支出“越位”“、缺位”,达到事权与财力的协调;强化对财政投入经费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保证纳入预算的项目有资金,资金全额合理地用在相应项目的建设上,避免资金到位不及时、资金缺失或资金他用的现象,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