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对品行教育的影响

自我教育对品行教育的影响

一、自我教育是品行教育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的必然结果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可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能力,就可以自动自发,就可以具备自省自查自律、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才是具有丰富的知识又有健全的人格,是知行统一的螺旋式上升,具有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动力。品行教育过程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二、自我教育是品行教育的内动力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是促进其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学习有三个境界:第一境界“要我学”;第二境界“我要学”;第三境界“要学我”。这里“要我学”是学校、老师、家长实施品行教育要我学,学生会有压力。品行教育一定阶段,学生会有“我要学”的动机,要主动学习,产生学习主动性。通过自我教育的培养才会达到“要学我”的境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出现的许多品行不端问题和现象都与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太低有关。分清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与学校道德环境品行教育的关系,分析品行教育工作的盲点和误区,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对于品行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教育实际是由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组成,而真正的教育是通过自我教育而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发生相应的变化,自我教育将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人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他人教育引导、启发基础上才会产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自我教育是在他人教育催化、影响下萌发、成长的过程,可以说自我教育是内因,他人教育是外援。从哲学角度讲,人的成长与发展,关键在内因。教育的作用虽然是重要的,但对受教育者来说,毕竟是一种外部影响,外部影响要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即品行,还要经过“内化”的过程,也就是思想上矛盾斗争的过程。教育者无法代替受教育者思想矛盾斗争,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把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变成了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诸实现的时候,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实现。相反,没有自我教育的所谓教育,就会变成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实际是一种反教育。自我教育因素是影响学生成人的重要因素,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即自我教育能力,激发学生高度发展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才会使学生产生知识上自学、行动上自律、品德上自修、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生活上自理等中职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和健康心态。“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三、自我教育在品行教育中的作用是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而且年龄大都在16至19岁之间,普遍存在着娇嫩、怯懦、脆弱、依赖、任性、怕吃苦的性格,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未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体了解、接触社会,受到社会中形形色色事物的影响和诱惑;父母下岗,学习期间生活缺经济保障;毕业后希望进公司从事白领工作,却事与愿违;品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已刻不容缓,根据现在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最理想的品行教育方法应该是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全面地考虑问题,着眼于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深入地探求事物的本质,看到更多的因果关系,而不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当挫折来临时,他们会冷静面对并思考,而不会轻易崩溃。他们会自己检查自己,自己说服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这时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关心指导,就更有利于走出思想的困境。相反,挫折会让他们很好地检讨自己的不足,会更加加速健康成长。自我教育既是品德教育的必要途径,又是教育之根本,是学生独立生活的必备能力。离开学校但学习不能停止,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育的至高境界。随着自我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必将提高他们要求上进的积极性,解围不如自救,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时秀勤 单位:大连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