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伦理自我教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网络伦理自我教育路径研究

1网络伦理的内涵

网络伦理(internetethics)可以界定为在网络信息活动中被人们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守的道德标准。对于网络伦理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自由平等是网络伦理的鲜明特征。由于网络克服了地区限制、文化限制,甚至国家限制而将全世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广大网民成为了地球村“村民”。显然,与现实的伦理道德相比,基于网络这个无边界的交流平台之上产生的网络伦理自然也在朝着大融合的方向发展。这种伦理观念体现了更加广泛的人民的意愿、思想和利益。目前,网络伦理中一些公认的伦理规范,如协作原则、全民原则、自由原则、互惠原则等正在逐步形成。因此,网络伦理是一种自由、平等和充分宣扬个性的伦理模式。其次,自觉性是网络伦理对网络伦理主体的高度要求。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中人们对个人信息的设置有着很大的自由度,其行为往往更多地由自己决定。这种高度自主的伦理模式要求人们具备高度自觉的伦理道德观念来保障网络行为的正常有效进行。当然,这种高度自觉性并非意味着网络行为完全没有规范。事实上,网络社会依然存在着是非观念,一旦你的行为违背了伦理道德线,那么网络大众就会无情地对你口诛笔伐,使你受到网络舆论的压力。

2当今大学生网络伦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现实课题。正如,2006年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杨霞教授忧心忡忡地表示,当代大学生网上聊天语言失范、网络色情、暴力信息泛滥、黑客行为英雄化,同时出现了道德观念紊乱,网络伦理教育迫在眉睫。就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问题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意识冲突、价值扭曲

因为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历史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形态,彼此的交流,相互的吸引与排斥在所难免。但在良莠不齐的网络时代,因大学生的心智发展程度不一,当潮水般的西方文化思潮席卷而来之时,来自不同路径的各种价值观通过网络的强劲辐射力和渗透力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人格形成与发展,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与信仰认同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当代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因此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大学生们的行为抉择一时陷入了前路迷惘与现实冲突的困境,其价值取向被严重扭曲甚至置换。

2.2诚信缺失、情感冷漠

作为现代社会生活重要环节的高校大学生的诚信建设无疑是时展的现实要求和重大使命。然而,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中的真实身份得到隐匿,没有明显道德约束感。于是,他们借助于网络尽情发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压抑和烦躁。此外,大学生们热衷于网络空间中的符号化和数字化的交流模式。现实中的直接交往越来越少,校园中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受到一定影响,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情感冷漠化,出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的功能退化。

2.3迷于网络、难以自拔

面对网络的迅猛发展,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迷恋网络,除尽情享受色情信号的挑逗与诱惑以外,各类网络游戏更是让他们如醉如痴。许多大学生在其网络游戏魔力的驱使下,不吃、不喝、少睡早已司空见惯。有的大学生因迷恋网络而出现成绩下降、留级甚至犯罪等现象,还有个别大学生因迷恋于游戏而出现了精神问题。

3大学生开展网络伦理自我教育的基本路径

大学生开展网络伦理的自我教育即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标引导下,不断地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自我监督,力争达到一定预期效果;然后用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形成对自己的新的认识,然后在这一新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自我教育循环上升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开展网络伦理的自我教育是一个由自我要求、自我践行、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四个环节组成的动态过程。它们彼此衔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处于自我教育统一体之中。

3.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基础性环节,它在整个自我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自我认识的基本内容包括:自己是否做到了善于网上学习而不是浏览不良信息?在网上交友时是否做到了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而且在网络交往中是否具有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利用网络时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利用网络时是否注意要有益身心健康,而不沉溺虚拟时空?大学生要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客观回答,以对自己的网络伦理水平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可针对网络伦理自我教育提出自我教育的目标,即自我要求。自我要求一般包括“具备面对繁杂信息时的科学选择能力、面对多样诱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面对潜在危险时的自我保护能力、面对监督缺失时的自律能力”。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分阶段设定自我教育的目标。

3.2自我践行

自我践行是自我教育四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不迈出实践这一步,自我教育永远是一句空话。我国古人虽然注重自我修养,但是不少人却远离现实实践,最后把自我修养变成了“闭门思过”或者“坐而论道”。关于网络伦理的自我教育,大学生在自我践行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尊重隐私权,不窥探别人的信息或泄露相关隐私[7]。大学生在自我践行过程中必须坚持诚信,不在网上虚假信息。另外,大学生在自我践行过程中必须坚持在网络中文明交往,不辱骂网友。网络中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符号或者昵称,现实存在感较弱,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必须像是在现实社会一样坚持文明交往,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3.3自我监督

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我教育必须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建起一道思想的防火墙,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自觉抵制网络伦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我监督一般有两种途径:(1)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情况下,能自觉按照一定的政治和道德要求去思考问题和从事社会活动。网络是一个无约束的虚拟世界,每一个人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出现,大学生在网络上摆脱了现实社会环境的制约或他人的监督,只有慎独才能避免网络不轨行为。《论语》中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弟子曾参也曾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主张。可见,通过自省,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网上言行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剖析,不断改过自新,从而修正网络不端行为。(2)克己。当前,QQ聊天、网络游戏和网恋对大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其中一些大学生因自我克制能力差,把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了网络上,进而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大学生通过克己进行自我监督来约束自己对网络游戏的迷恋,不发表不健康的信息,自觉抵制对色情、暴力信息的渗透,杜绝网络不诚实行为和网络攻击行为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3.4自我评价

作为自我教育的重要环节,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一个人如果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就能理性地处理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网络伦理自我教育语境下的自我评价是评价主体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参照自我教育已设定的目标对自我教育取得的实际进展进行客观的评判,从而为下一阶段开展网络伦理自我教育发挥指导性作用。自我评价的范围基本涵盖了网络伦理学习水平的评价和网络伦理行为表现的评价。其中,网络伦理行为表现的评价是自我评价的重点。它包括面对繁杂信息时的科学选择能力如何;面对多样诱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面对潜在危险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如何和面对监督缺失时的自律能力如何。由于网络伦理自我教育语境下的自我评价问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许多内容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待于以后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自身开展关于网络伦理的自我教育是帮助大学生走出网络伦理困境的有效途径,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

本文作者:廖妍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