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性在思政教育的用途

渗透性在思政教育的用途

作者:张瑞军 李金玲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自由主义等现象屡见不鲜。社会的法制建设相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略微滞后,出现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贪污腐败行为,严重的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也毒化了社会风气。

国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上,随着大量的跨国大集团公司进入我国国内市场,它们不论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都相对比国内许多企业占优,这就导致我国国内下岗失业人员逐渐增多,就业形势严峻化并给社会稳定工作也带来重大压力。在政治上,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本身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不择手段地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意欲对我国进行政治观念的渗透,为达到“西化“”分化”我国的目的。在文化上,随着国外大量的影像制品进入我国,西方的一些颓废思想也随之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等。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可控性,其本身还具有开放、自由、隐蔽、快捷等特点,很容易被国外反动势力利用进行大肆宣传负面的、反动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使我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受到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增加了舆论导向的控制难度。

受教育者思想和行为随社会环境的变化发生变化。现在的青年对集体主义,社会使命感和家庭责任感的认同有了一定的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自我价值,个性张扬、我行我素,表现出日益明显的自我意识强化。在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人们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明显增多,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自我主体意识增强,并在追求自我利益实现的同时,常常因为自我利益与群体利益或者他所处周围其他个人利益相冲突而陷入矛盾和困惑当中。另外,表现出政治取向倾向功利化、道德观念知行不一。对道德评价是采用双重标准,对别人他们要求得有服务精神,有爱心,关心他人,尽职尽责等;对自己只求利益,不尽义务,虽然崇尚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和相互关心,可自己却往往表里不一,不愿为别人服务。这些因素影响着我国社会发展,更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尤其是那些青年学生,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传统的说教和填鸭式灌输已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家所揭示的那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越明显、直白就越容易导致人们产生逆反和对抗心理,同时也容易产生一些不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和行为,这是已被实践所证明了的。

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渗透性教育可以通过各种载体和社会活动使教育主体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影响教育客体最终达成教育目标,同时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反馈对教育者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并且通过本身特有的潜移默化的特点让受教育者无论在心理上、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都能受到教育。

1通过渗透性教育,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新时期人们的思想状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在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都过重地强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缺乏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培养,而是一味的、单纯的进行灌输教育使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抵触、厌烦、排斥等消极思想,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注重教育过程的自然性、隐蔽性,并借助于形式多样的教育模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教授内容,以求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

2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导向作用约束规范受教育者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自主并且多样,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社会。缺乏理想和信念的人很容易在社会发展中迷失方向,失去自身约束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给教育对象,对他们进行导向培养,然后发挥导向作用来约束和规范受教育者。导向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社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表现十分丰富,主要有理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和行为规范导向,它们不论在作用上还是在内容和方式上都是随着社会和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并且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新时期,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更好地解决将思想政治教育“进头脑”的问题才是首要目的。在单纯的说教方式不容易被教育对象接受和理解的情况下“,润物无声”式的教育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关键是让这种教育“随风潜入夜”的渗透给教育对象,同时大力宣传各种典型。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思想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实效性、有效性。

4通过日常渗透的办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情况下不分教育对象一味地进行灌输教育,然而人自身是有的思想感情,如果忽视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沟通,那么教育双方也就很难在情感上产生共识和沟通,更无法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以理服人,但也不能忽视情感熏陶的作用。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到载体的作用,它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能使教育双方得到联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必须运用好情感载体,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情感的作用,通过日常渗透的办法实现教育目标。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的应用途径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的应用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拓展。

1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渗透意识,加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受教育者在通过教育者以正面教育与辅助渗透为引导的同时,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提高自我渗透意识,积极进行自我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水平。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采用灌输的教育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从不考虑应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等,认为那些与己无关只要听就可以。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过程中,受教育者能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到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在主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将带有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倾向的活动载体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从外部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施加积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否具有有效性,关键在于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能否被受教育者所吸收并将其内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品质素养,有利于帮助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其实,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p#分页标题#e#

2更新教育者传统教育观念,提升渗透性教育的应用技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时间远远超于在家的时间,为此学校不仅承担着教书的职责,更重要的在于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育人的作用。教师们应意识到他们并不只是简单的教授知识者,更应该是一个思想、道德的教育者,从而能让教师们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两课”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全面、系统地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同时更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们树立榜样,并用自身的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去感化学生。在教学中,文科类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学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理工类教师也可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社会、历史和伦理等多角度去学习理工类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积极性。

3加强实践渗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社实践活动是带有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倾向的活动载体,能使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能够使受教育者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社会实践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推动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接触社会、加强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渗透到社会实践中活动当中,可以使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对思想、政治、道德以及知识等方面进行自我理解、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最终由此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其中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体力为社会、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尽自己的责任做奉献,能够加深责任感、道德感的理解和体验,丰富他们的思想感受和情感愉悦,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

4重视亲子文化的渗透,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都受着家庭的影响。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是搞好家庭美德建设的实施者。亲子关系和文化也关乎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亲子关系渗透给子女,可以让子女在良好思想品德的家庭环境中,培养出社会责任感,具有自主、自立、自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家长用自身的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子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他们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