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育论文范例

政治教育论文

政治教育论文范文1

(一)解决两者所面临的相同背景问题的需要

在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利益群体发生分化,利益主体逐渐多元,产生了劳动关系不协调、劳资矛盾积累、劳动冲突频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当前资本短缺而劳动力过剩的现实中,劳动者和企业的地位关系不平等,强资本、弱劳动成为事实,使劳动者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他们往往采取怠工或是极端“弱者的反抗”形式如自残自杀等来加剧企业内部冲突。二是劳动者出现普遍的职业心理压力,造成了员工缺勤率高、离职率高、事故率高、体力衰竭、精神恍惚、效率缺失、组织效力低下、抑郁症等一系列心理的和病理的后果。三是劳动者在当今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方式下,成为了大机器的奴隶,对工作失去热情与激情,人性发生了异化。四是企业对员工的物质激励逐渐陷入困境,这种短期行为无法起到长期激励的效果。③两者面临的这些相同的背景问题,使两者进行创新、寻找结合点成为了现实的需要和可能。

(二)企业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需要

社会工作在21世纪才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内地在实践层面进行开展,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后,一些部门一夜之间就宣称已经拥有社会工作人才,将之前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人员都称为社会工作者,有些部门也筹划如何使自己管辖领域的岗位与社会工作职业挂钩。当前企业社会工作出现泛功能化、泛内容化、泛主体化现象,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原则遭到漠视和背离。④企业社会工作在从西方移植的过程中产生了将其本土化的需要,如何找到与当前企业现实相切合的结合点,是其本土化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作为这个结合点进行两者结合的尝试。

(三)创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需要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伴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根本转型与综合性创新提出的新需要。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形成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长期沿用层级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与过去企业单一化结构体制相适应的刚性行政工作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企业员工多样化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建立,要求企业实现由权力控制管理向民主管理的转变、由刚性管理向弹性管理、柔性管理的转变。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朝向社会工作模式转变,企业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开展,为创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了可能。

二、企业社会工作模式向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入

(一)国外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

企业社会工作模式在西方开展以来,形成了诸多成熟的模式,大致包括:企业外模式、工会模式、企业内模式、员工服务模式、雇主组织模式、企业社会责任模式、公共政策模式等七种。企业外模式是指企业通过执行经理层与企业外部的民间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订立合同来享用和接受专业服务的模式;工会模式是指由工会聘用专职的社会工作者来为工会服务,并以工会为载体来为企业员工提供人文关怀和社会支持;企业内模式是指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部门,并聘请专职的社会工作者到社会工作部门中就职,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员工服务模式是指针对企业个别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旨在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员工对企业的使命感和对工会的忠诚度;雇主组织模式是以雇主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协助企业老板或执行经理层认定员工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发展企业福利项目或福利服务,达到劳资双方的持久和谐与良好的合作状态;企业社会责任模式是由社会工作者帮助企业确认和践行对社区的福利责任的专业模式;公共政策模式是在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组织、发动和策划下,促进政府权威机构出台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来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和社会处境,促进劳资精诚合作。⑤

(二)我国企业引入企业社会工作的模式

针对企业社会工作如何依照我国实际情况引入到企业中,目前理论与实践有三种本质上相类似的主张。⑥一种是主张空间范围上以企业为基础,组织形式上以工会为依托,资源上以NGO、NPO为辅助,服务上以职工为本。⑦一种主张嵌入式路径选择,保持现有的体制框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社会工作将其特有的理念、方法及工作模式嵌入到现有的工作组织与体制中。企业社会工作要依托现有的体制与组织,寻找嵌入的结合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⑧一种主张整体联动的企业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即政府提供阶段性的经费支持,倡导建立社区为依托的企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人员与工会合作,整合资源,为一定数量的企业员工提供个案、小组、社区服务。在初期,由政府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搭建企业、员工、社会工作者/机构、工会合作的平台。经过一段过渡期后,政府可以鼓励企业逐渐承担出资购买社工服务的责任。⑨

(三)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为结合点引入企业社会工作模式

结合上述不同主张,本文倡导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为结合点引入企业社会工作模式。以现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为依托,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企业外模式参与到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单纯采用企业外模式引入企业社会工作者不与原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相结合而导致对企业实际情况的错误判断与把握;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采用单纯的企业内模式而导致企业社会工作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附庸。以现有工会组织为依托,企业社会工作者来整合维护职工权益和提供职工服务的资源。当前我国维护职工权益和提供职工服务的NGO、NPO组织并不发达,而拥有这种职能的工会组织普遍存在在企业中,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依托现有的工会组织去整合维护职工权益和为职工提供服务的资源。以现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依托,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特有的项目。传统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教育,这些方面的教育有其合理性,企业社会工作需要在认同及坚持这些教育的基础上,以更加专业性项目的开展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

三、结论

政治教育论文范文2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2]。所有的创新工作都是建立在创新理念上的,然而创新理念是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理念创新的理论基础,稳固扎实的学习,才能具有创新的能力。

1.1要人民共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

时代的改变、时代所赋予的重大责任是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承担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更加坚定、更加自觉的武装自身的头脑,积极的为基层组织工作谋求新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共同享有发展成果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取向,切实的关注民生,针对职工群众应该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等进行切实的维护和保证,促使他们对改革发展的成果享有与其他成员一样的平等权。

1.2树立新理念,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飞跃

在党的十七大上,对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新的职责,若是要履行好这一新的职责,那么就必须要在最容易发挥群众优势的领域里面积极的探索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最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飞跃——“软实力”转变成为“硬实力”。

1.3树立共享、共进的工作新理念

社会的和谐与党的科学发展其内在都是统一的,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要立足基层,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锻炼自己的意志;并且用自身的思想、理念以及实际的行动去感染、鼓励其他人,最终实现各种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目标。

2创新其服务,实现角色的转换——“管理员”转“服务员”

所谓服务创新就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理念的基础下,转变的工作的角度,将传统的角色进行转换、过度,最终实现“管理官”转换为“服务员”。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比较广泛、具有一定的深度,其发展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那么,作为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要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去开展呢?这是非常重要的。

2.1完成角色的转换需要找准合适的位置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找准适合自己身的位置,完成角色的转换,这是学习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党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那么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人民的服务员[3]。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我们,其工作的目标就是人民群众的想法和需求。因此,为人民要全心全意的服务,一切工作中心以人民的利益为主。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完成服务员这个角色的转换,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将此服务延伸至实际工作中,真正的了解他们的困难、他们的苦难,切实的掌握它们的想法和真正的需求;将此看做是自己的问题及时的解决,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坚定其信念,将会实际困难转换为工作的动力,积极的奉献。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实现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2.2避免走过场,注重长效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正直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那么在工作中必须要摆正态度、检定思想和立场,坚决符合组织的要求。首先需要需要工作者明确实事求是的重要性,避免出现走过场、充门面的不良行为,切实的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坚决不能出现:工作的时候是一名“服务员”,工作完成之后是“管理员”这样的虚假现象出现。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将自身定位于终身服务员的位置,在各项工作过程中,坚持下基层服务,将好的政策、丰富的资源提供给基层,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的利益,提供更好的条件促使基层更好的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绝不能逃避、不能妥协、不能回避、不能安于现状,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解决,实现实际工作中的务真求实、实实在在,以优秀的业绩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拥护。

3增强形式的创新,促使问题的发展、解决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严肃的、严谨的,然而学习形式的创新,就需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彻底的摆脱以往传统的说教形式,积极是尝试新的、有效的形式。

3.1创新学习形式。

将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学习、传达会等转变为座谈会、报告会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增加群众的参与性,实现人员的互动、互通。

3.2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

将思想政治工作所需学习的荣内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成为专题片等,完美的结合声、像、物,形象的传达给群众,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3.3创新学习的环境。

以往室内的学习可以适时的转换至室外,或者是搬至车间、厂房,让先进的员工讲述实际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行为,促进其他人员积极的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学习。

3.4创新奖励机制。

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竞赛、评比活动等,充分的调动人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此外还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质量,坚持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加强对内部工作的整合,促进基层工作及时、科学、的顺应时代的发扎要求。

4结语

政治教育论文范文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生动,由少数人掌握到被大众熟悉和理解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就是理论掌握群众,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或者说,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当代青年,能够普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普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修养。从我国的教育方针来看,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人才。为了保证高校培养出来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是其他事业的接班人,我国的大学生都应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从大学生自身发展而言,他们未来要承担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其思想道德素养决定着国家的性质与方向。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与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毫无疑问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在许多层面和平台进行,其中高校是最重要的平台,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主战场”。这是因为:其一,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下,社会思潮易于向高校集散、社会问题易于向高校投射、社会热点易于向高校传导、社会矛盾易于向高校转移。

此外,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但理想信念还不稳定,同时他们涉世未深,求新心理很强,所以容易受到种种社会思想的影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往往乘虚而入,与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并希望通过影响大学生而改变现实世界。其二,高校能够有效地实施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拥有较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等,具备系统地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良好条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即是一定阶级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向人们传播他们的思想观点,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意识形态的体现。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在广大青年中得以传播,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反过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就是“大众”接受马克思主义,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过程,因而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一部分。

从历史上看,高校也一直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平台,其主要方式是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早在1949年10月8日,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发文件规定专科以上的学校都必须学习公共必修课,主要课程内容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等。1951年9月,教育部又作出规定,为了加强学生的世界观,“社会发展史”一课增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之后,虽然课程类型和名称不断发生改变,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性质没有变,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最主要的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方式。正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大众化重要载体,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大众化状况,反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提高了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方法和实践都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办法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看成只是一个认识问题,所以工作重心就放在提高或改进“认识”的方式和手段上,也正因为这样,不少学者赞同列宁的主张,即认为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很有必要用“灌输”的方式,并且论证“灌输”是任何理论宣传都必不可少的方式。但实际上,按照现代哲学解释学观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远不只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一个生存论的问题。大众和作为大众的特殊部分———青年大学生在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受到历史文化传统影响。根据现代解释学的理论,他们是处于一定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人,未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前,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前见”,但这不是消极的。这种影响和“前见”正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大众和大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视域”出发去面对马克思主义,如果不顾大学生的“视域”,忽视他们的“前见”的合理性,那么要求他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时尽量消除自己的存在,以便来走进所谓客观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由此可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考虑到接受者的历史文化处境,尊重他们的自主性。无论是大众还是大学生,他们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而是一种理解和解释的关系。

根据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观点,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个现代哲学解释学的问题。“大众化”就是大众解释文本过程,大众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者,解释是大众的生存方式。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本已经与大众处在某种存在意义上的先行关系之中。就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中绝大多数在现实生活中早已广泛地接触了各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文本”,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文本不是仅仅限于纸质的东西,党的方针政策、红色遗址、红色的影视影像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因此,党的政策方针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外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文本,而这种文本与大众关系最为密切。正是因为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普及只看成一个认识问题,所以,我国虽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广大宣传工作者和教师也想方设法改进方法和提高效率,但是其效果却依然不尽如人意。其中原因异常复杂,但是最根本的的原因是影响大众和青年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大背景———社会民生状况还不尽如人意。所以就此而言,改善民生迫在眉睫。所谓改善民生,“就本质而言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是对作为社会主义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尊重”,然而,在当代中国,改善民生的作用与影响远不止此。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改善民生还关涉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问题,也涉及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否信任等问题。民生改善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接受和信仰的人逐渐增多。改善民生也改变了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感情。改善民生使大众的“处境”变好,同时改变了大众的“视域”。大众的处境和视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模与水平。

三、总结

政治教育论文范文4

多年了,矿党委高度重视企业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的意见》,健全完善了党建思政工作领导体制。成立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面统筹开展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班子成员分工和内设机构变动,党建思政工作领导机构成员对应调整;现在形成了以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主管副矿长、为副组长,党政有关部门领导和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思政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部署全矿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各所属单位也成立了党建思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本本单位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党委书记要以主要精力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定期主持召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矿长坚持两手抓,切实做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矿务工作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实施、同时检查、同时评估,推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制度及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主管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积极支持的工作格局。

二、建设学习型煤矿,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境界

2010年初,我们把大力倡导读书学习风气,全力打造学习型企业作为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戒骄戒躁,循序渐进地提升个人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针对性、渐进性和贯通性。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用我们国家不断取得的辉煌成绩教育和鼓舞自己,用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矢志不渝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指导自已,努力提升个人政治素养,全面构建个人思想境界。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在全矿员工中发起了一场历时四个月之久的“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主题读书活动,通过班子成员包队学习、支部学习、个人品读、专题讲座、体会交流、演讲比赛、研讨座谈等形式方法,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责任心,提高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执行力,在全矿上下形成了“人人爱岗敬业、人人拼搏争先”的浓厚氛围。此外,根据上级党组织及公司党委要求,我们于2010年11月份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两委”班子,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建设廉洁型煤矿。

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2010我矿纪委坚持教育为先、制度保障、监督并重的工作原则,通过下发《读文思廉》学习资料,每月开展一次党风、党纪主题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形成了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和“四个文件”,对各种不良宴请、班中喝酒等现象进行了专项纠风整治;加大效能监察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废旧物资的效能监察活动,参与清查“小金库”工作,都取得不错效果,全矿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

四、创新工作方法,深入推进创先争优。

2011年我们要以支部为单位,多举措、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推广“正面教育引导、评先创优激励、家访体察亲情、排忧解困帮扶、尊重职工赞赏、和谐家园吸引”六步工作法,不断总结经验,开拓思路,通过六法在我矿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实际应用,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为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以创建“六好”党支部和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开展民主评议、党性教育、撰写党性分析报告、民主生活会、评比表彰、宣扬典型等主题活动;持续推进和深化“特色工作”、“党员创星”、“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和“党员服务区”等为载体的主题实践活动,矿党委今年计划创建三个“标准化党支部”,为党组织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为党员岗位创优搭建平台,引导广大党员在推动企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政治教育论文范文5

(一)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古代的礼仪之道,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以“仁”为核心的学术思想体系。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时期;在先秦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而大行于世。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被后人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主要内容是“士”修身方面的道德规范与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第二阶段是以《天人三策》、《白虎通义》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儒学,其中的一些主要内容被政治制度化而后成为了人们必须遵守的外在规范;第三个阶段是以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主要是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儒学;第四个阶段从康有为开始,是与西方近代民主与科学思想交流融通的近现代新儒学,主要对当代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民族主体意识发挥作用。从四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出,无论儒学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都实际上承担了教化民众、维护统治的社会功能,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十分相似。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对儒家思想的继承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是统治阶级为了夺取和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培养合格接班人和社会成员而开展的社会教化;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道德教育、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人格教育等,涉及思想意识、文化心理及行为模式等多个层面;主要任务是在统治阶级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导思想意识(或称“主流文化”)的灌输和规范行为的训导。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二、儒家思想的特点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教化民众的正统思想,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点:第一,以人为本,儒家思想重视人性,强调人的内心中具有一种价值自觉能力,包括“自我修养”、“自省”、“慎独”、“自我完善”,还提出了“做人”的要求和方法,使人们从中得到乐趣。第二,注重德育,儒家思想特别重视伦理道德,孔子从道德教育的内容方面进行了总体设计,创建了以“仁”为核心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为确立儒家道德教育的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尊师重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尊重教师的实质是对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视。第四,崇学重教,孟子认为,教育使人懂得人伦规范,是控制人们思想观念、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第五,因材施教与言传身教,孔子主张根据人的不同资质加以教育,主张教师以身作则。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重视教育客体,具有相同的意识形态性即政治性,同样是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

三、比较儒家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儒家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教育方法,社会教化和修养两个方面的主要方法有:教化方法,主要有教育灌输、化民成俗、身教示范、礼乐结合、环境陶冶、践履笃行等几个方面;自我修身方法,主要有学思结合、自省、克己、慎独、积善成德等几种方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有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咨询辅导法等。从教育方法的比较结果中可以看出,教育灌输与理论灌输法相一致、践履笃行与实践锻炼法相一致、自我修身方法与自我教育法相一致、身教示范与榜样示范法相一致;比较鉴别法和心理咨询法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方法,儒家思想中化民成俗、礼乐结合、环境陶冶等方法可以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示。

四、儒家思想育人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儒家思想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的作用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和手段,为统治阶级提供了系统的治国之道,“四书五经”中大多论述了儒家的治国之道。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是王道政治,宣扬“君权神授”的观点,真实目的在于解决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同时,儒家主张“为国以礼”、“为仁以德”,《论语》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为,以强硬的行政权力、政策法令来管理国家,使子民顺应服从;以残酷的刑罚来约束,使子民安分守己,只不过让人隐藏了一颗不知羞耻的心,暂时不表现出违法违规的现象,只是表面的平和安定;如果以礼仁之德来感化人民、以礼义之法来引导人民,那么民众就会勇于知耻,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不良习惯和丑恶心理,并长期保持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地服从政治权威,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也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二)儒家思想在教化民众方面的作用

儒家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设计者,其核心就是通过向民众灌输政治理念,形成民众的政治情感、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儒家思想认为,人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国家观念,个人应该服从国家、忠于君主;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规约人们的道德,使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责任,从而“克己复礼以成仁”。儒家思想强调向内扩充人性中本有的“善端”,倡导反求诸己的修养路径,使人们坚信有成圣贤、达到理想人格境界的可能。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养了民众良好的道德品质,既巩固了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又达到了引导民间才智忠君报国的目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当代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以共产主义为方向,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因此,当代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激励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括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两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作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即实现个体性功能;进而通过人的发展来影响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即实现社会功能。

(四)思想政治教育从儒家思想中得到的启示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善”,中国传统社会大多数时候以善恶来评价人的行为,善恶观念是深植于人们意识中的价值观念。儒家思想中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贯穿于中华伦理观念的发展中,给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诸多的启示。《论语•季氏》中提出,做人要“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见到好的、善良的,要努力思考自己的不足,争取达到同样好的程度;见到不好的、恶的,要像碰到热水一样,尽力避开”;要“省”在高处,学典明理,坚定信仰,守住良心,不为蝇头小利而鼠目寸光,不为荣耀光环而急功近利。运用儒学的语境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现,其中的大多数内容已在儒家思想中存在并早有阐释。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文化有着功能上的价值契合点,正确的理解运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达到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对于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与方法创新

(一)儒家思想的精华与糟粕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中的积淀和精华,博大精深,对于建构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观与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以德润身、内圣外王”的身心和谐思想、“仁者爱人、以礼待人”的人际和谐思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和谐思想以及“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生态和谐思想。当然,任何思想都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儒家思想在维护和推崇“大一统”社会政治理想的同时,必然会抹杀了人的个性,压制了人的创造性;因过于强调人伦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而存在浓厚的“官本位”倾向且缺少民主意识,更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一种功利化的倾向;另外,因循守旧的思想和过于保守的作风也不利于社会进步,因此,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鉴和吸收儒家思想中的精华、认清和摒弃其中的糟粕,并树立开放的治学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推向前进。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

儒家思想中的许多内容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也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需要,但是,一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推移已不再符合时代的需求。在建国之初就向全党提出,应系统总结从孔子到孙中山期间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任务,采用“古为今用”等对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原则。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儒家思想的阶级性和封建性,不能全盘照搬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而是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批判性继承的态度。

(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儒家思想启示下的方法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显的阶级性,也与政治和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关联,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封建制度下产生的儒家思想反映出当时政治社会和教育文化的需求,并随着几千年的发展深植于大众的思维之中。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儒家思想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割断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思想的文化关联,却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符合人性的观念和方法,并将其科学地运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有效途径。

1.化民成俗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如果民众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学到良好的社会风尚,就会在思想上生成道德规范、在行为上养成风俗习惯,并自觉自然地认同法治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礼乐结合

礼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乐文化能提升人的道德水平,使人们实现自我完善。“礼”是从人的情感出发来制定,又是以修正人的情感为目标;“乐”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之声。礼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也使人知道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人伦和谐,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环境陶冶

政治教育论文范文6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一轮新的课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中学政治课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并获得理想的成绩。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法长期以来较为单一,一些教师仍坚持“注入式”或“满堂灌”的教法。所以,形成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主观认为政治课学习只需要投入少量的时间来读读、背背、考试前临阵突击即可过关的错误认识;少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学习政治课,对教师单元复习时划出的学习范围或归纳的不同类型的习题也抱着应付的态度。

二、关注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选用相关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

政治课和时政是密切相关的,若政治课堂脱离了时政,单纯的进行思想理论的教授就失去了政治教学的意义,学生也很难产生兴趣。所以选用相关的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无疑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授《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节时,教师可选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时政来引发学生对这类信息的关注,从而对本课产生期待和兴趣。与社会现实题材相关的视频短片可以凭借其独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在瞬间巧妙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关注现实,重视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增加政治学习的亲切感

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程度,促进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为此,有效的手段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将道德知识理论转化为道德实践,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知识来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如在《改革开放成果辉煌》这一节教学时,可实现设计改革前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或衣食住行等项目的对比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走访周围的亲戚好友,在他们具体的生活经历的前后变化的记录整理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丰富其社会生活的经验,促进其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更新充实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要将政治课和社会的现实生活向结合,教师就要增强二者的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结合社会现实问题来培养学生的信心和乐观心态。社会现实的问题中其实蕴含了丰富的理论和知识,教师要对其挖掘利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就有了更主动和深刻的理解。

三、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对社会的现实问题投以关注,将初中的政治课上好,要求学生从教材章节的主题着手,亲自访谈、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图文资料和事例等,在此基础上,使活动更加富有意义、更加充实。此外,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从内容到活动、从活动的过程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注意事项等,均需做到胸有成竹。

(二)确保形式灵活,切忌死板教条

政治教学实践活动要有创意、灵活多变,切记墨守成规、在教室或学校内搞“闭门造车”。可选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也可组织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的那个,重要的是能被学生喜闻乐见,调动其参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认识。

(三)倡导学生对社会现实的问题投以关注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利用它来开展初中的政治教育,这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的节奏,有理有据有度地对其进行适时总结,避免学生讨论偏离了主体。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应及时总结,严禁走马观花、难以深入,特别是三分钟的热度更要严防。还可在活动展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收获、说感想、讲打算,将“明理导行”落到实处。

四、结论

政治教育论文范文7

(一)价值引导作用

榜样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价值引导。针对受教育者思想境界的不同,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甄选先进的榜样先锋人物,进行模仿、学习、践行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在自我反省之后构建思想道德内在品质的新模式,根据时代要求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鞭策大学生积极向上、精益求精。

(二)心理激励作用

当前,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望,情感敏感、丰富,独立自主,但是,社会经验和阅历的缺乏常常导致其在判断正误的时候出现迟疑和偏差,更有甚者走向了极端。榜样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大学生,使其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行为示范作用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其行为示范价值,这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挑选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优秀品质进行宣讲,让大学生通过自省发现不足,使其向着榜样不断努力,完善自我,将榜样的事迹转化为自我的力量,从而实现自我道德品质的飞跃。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榜样形象选择缺乏时代性、公信力

时代需要榜样,这也就决定了它的价值。实践证明,想要榜样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就要使其具有时代精神风貌和时代精神内涵,从而放大示范和激励作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运用的榜样过分夸大了其地位和成就,显得不切实际,没有真实的生活气息,不能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赢得大学生的认同感,这些高大上的榜样只能被仰望,却无法触及或是超越,过于理想化的状态脱离了现实,远离了生活,甚至引起大学生的反感、抵触心理。

(二)榜样类型选择单一,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

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年龄、专业、性格的差异导致其现有的价值观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这些个体差异也会对其在榜样的选择上造成影响。因此,榜样教育的选择类型要多样,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需求,让拥有不同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都能选取到适合自己的榜样。但是,高校在选取榜样的时候,大多只选择了英雄式、模范式、先锋式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太过于高大,难以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在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对于榜样的评判标准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没有清晰的评判标准,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作用大大减弱。

(三)榜样教育方法枯燥,宣传手段单一

部分高校在实行所谓的榜样教育时只是走过场,并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通常来说,高校在宣传榜样的时候会采取思想理论课堂教学、宣讲会、报告、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但都存在着应景式和突击式的弊端,虽然会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形式上,过于肤浅,而没有实质上的内涵,榜样教育基本上没有获得大学生较多的认同感和共鸣,效果不够明显。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榜样教育也应该寻求新的途径和模式,但高校在对榜样的宣传上没有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法上,榜样教育形式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途径

(一)注重榜样的时代性、真实性与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每个年代都会出现各行各业的榜样。榜样崇拜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所有榜样崇拜中的情感也是具有时代烙印的,所以,要开展良好的榜样教育,必须在选择的过程中带着时代的眼光去审视。每个时代由于其不同的发展特色,都会出现一批具备着时代特征的模范人物、先进集体,我们在选择榜样的时候不能让榜样脱离时代背景,因为只有在具有时代背景的前提下榜样才能产生更为深刻、久远的影响。同时,榜样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人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为了榜样教育的目的而凭空捏造榜样人物和榜样事迹,唯有真实的榜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模仿欲望。最后,在选择榜样时还要重视榜样的层次性。由于大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不同,对榜样会有不同的需求与认同,可以接受的榜样影响的程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等特点进行榜样的选择。

(二)注重宣传方法的多样性、层次性与实效性

对榜样进行宣传,首先要注意宣传方式的多样性。宣传手段要不断推陈出新,多渠道相结合,不能一种宣传方式针对所有的榜样人物。在运用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栏、报告会、广播、报纸等媒介进行宣传的基础上,还需要灵活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以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体系,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其次,宣传过程要循序渐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榜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进,一步步引导和深入。榜样教育所依靠的并不是“捧”和“压”,更重要的是“疏”和“导”,思想工作本身就应该潜移默化,而不是疾风骤雨般流于过场。最后,要意识到宣传的实效性。通常来说,人们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周围的人身上,也容易对其产生情感上的倾向,受教育者最熟悉的对象应该是身边的同学,他们的事迹也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虽然这些事迹往往不是很伟大,但却充满生活气息,更容易让受教育者接受和认可。

(三)注重教育者自身的示范性、影响力与感召力

政治教育论文范文8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高职院校管理程度不够加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本身就处在青春叛逆期,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是带着受伤的心灵走进学校的,他们更需大学教师的关怀,但有些高职院在管理方面却做得不好,管理时缺乏人情味。有些院校怕大学生打仗出事,往往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大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在学院内进行,就像被关在笼中的小鸟,失去了飞翔在天空中的机会。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高职学生几乎完全被封闭起来,导致学生绞尽脑汁去冲破封闭,学生大多数采取晚上跳墙的办法,这样虽然会冲破封闭,但也带来安全的隐患。同时,高职类院校的教学模式还是沿用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思路,抑制了高职大学生全面的发展,这就使学生总感到在职业类大学学不到东西。于是学习了一阵感觉学不到知识就退学了事。

二、根据高职学生的现状,针对性地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偏差的现状,高职类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必须结合实际,制定可行的对策,针对性地开展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格。这一任务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却有着诸多问题。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培养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基础目标,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首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基本上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尽量创造艰苦环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带领高职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参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次,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优秀大学生事例进行对照教育,让高职学生懂得通过努力刻苦的学习,自己也会像优秀大学生那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事迹还要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成功。

(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高职学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首先要在学院树立尊重知识、重视知识的良好风气。尊重知识,重视知识是我们国家大的政策方针。作为高职类院校来说,更应该强调知识的价值和人才的培养。作为高职学生来说,就是要认真学习学院开设的各种文化理论课,认真学好各种专业技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学习偏科,有些课程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习就不学。学院应该大力表扬学习成绩好技能水平高的学生,并且把以前毕业的学生现在外面工作很好的学生请回学校做讲演。让学生明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从而形成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学习风气正、学习风气浓,才能让学校更好地发展。其次,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现在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实际就是基础知识比较差,动手能力也不强。

如果按照劳动部技工教育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就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完不成学业。因为学生根本听不懂课程,何谈毕业?针对这一情况要作如下调整:一是要取消部分理论性较强,工作时用不上的教学内容,二是增加学生技能操作课时,三是增加语文、应用文写作、就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等能够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课时量。第三是改变学生期末成绩的计算方法,为了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用3-2-5记分法。就是说,课堂表现(包括上课听讲程度、回答问题、作业完成质量等)成绩占30%,平时考核成绩占20%。期末理论考试占50%。然后将三项成绩加起来作为该科的总成绩,规定60分及格,不及格需要补考,而且补考应该收取相应的费用。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照顾了成绩差的学生,如果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并且积极回答问题,平时能按时出勤,按时完成作业,即使理论差一些期末总成绩也是能及格的。第四就是考试要认真严格,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阶段学习成果的手段,考试严格才能体现出学生是否在一个阶段认真学习,是否掌握谋生技能。所以考试严格对于学生发展也十分重要。考试严格也会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学生自信心,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从做一名文明守纪的大学生为出发点,塑造良好的校风校纪

首先,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就提出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标准,开展做一个文明学生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虽然提出好多年了,现在看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特别是用来教育我们的大学生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就是各班级为单位开展建设和谐班级活动。班级是学校的最小组成部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所以一定要抓好建设和谐校园这个主题,来推进和谐班级形成。再次,以法治教育为主,形成管教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引导,但会有少数学生不听教育,这就需要教育者加强管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法治教育。现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期极容易走向犯罪道路,加强法治教育会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二是加强与公安机关的配合,把学校建成警校联系点,这样就会给不法分子予以警示,同时可以警示学生不犯错误。三是加强惩处力度。对于那些打仗斗殴、不愿意学习还扰乱学校秩序的学生予以开除。

三、总结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而且复杂的工作,要靠家庭、学校、社会来共同来完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教育环境差、教育管理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团结一致,我们就能培养合格的蓝领工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者:高喜君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

第二篇

一、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形式,也是当今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奉献,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是每位中国公民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对这个信念有着深刻的理解。教师要将其溶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课上宣传,让大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通过课上宣传无时无刻向学生渗透着爱国的真挚热情和高尚的民族情感。教师应善于挖掘,以此增强学生从情感上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激发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怀,让他们懂得通过努力学习,将来可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和富饶。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理年龄和思想观念还不完全成熟,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很有可能受到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要让大学生早日建立起明辨是非的标准系统。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范畴,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思想政治教育课虽然比较系统,但容易使学生产生难以理解的感觉,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光靠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其他的教育方式弥补不足。在其他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导,使大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区分好坏、善恶、美丑的标准,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一般都是十八、十九岁的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阶段。他们精力过剩,在这种条件下极易做出冲动的事情。做事也容易走极端,顺利时,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旦遇到挫折,就会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对这一时期教育管理,既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过于放松。要结合实际做到收放自如。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轻松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如果我们只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填鸭式灌输某种思想和观念的话,学生即使能理解这种思想和观念,但是不可能记忆深刻,一旦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诱惑,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发生动摇,走向极端。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就是为了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教学,使学生改变观念,从“让我学”到“我要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在课外活动中教育学生

虽然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但是在CENTURY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唯一的战场,课外活动也是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战场之一。高校教育时期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代的教育体制下,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并且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接受教育,从而达到书本教育所不能完成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效果。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会让学生在一些游戏中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活动教学往往比其它教育形式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课外活动会让大学生感受到内容更丰富、知识范围更宽广、教育影响更深远。教师还可以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大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使大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中,尽情地展示自己,通过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参与能力,又能收到课堂教学达到不了的教学效果。现在许多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受,有些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并不十分好也不算太差,但是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参与能力较强,即使不太熟悉的人通过短时间接触也能成为好朋友,这样的大学生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有着突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有些在大学生成绩特别十分好,但组织能力和参与能力较差,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反映平平。我们作为教育者很容易发现这样的问题:表现好的同学,往往是在学校各项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充分说明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又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通过课外活动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得到锻炼。这样能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通过历史发展、时代的变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历史发展的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出现过无数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他们都是因为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为此献出宝贵生命,这些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都有对中华民族的崇高爱国精神。通过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的事迹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方法。

五、通过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教育环境,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班级摆放几盆鲜花或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给予大学生清新、高雅的感觉,这样才使大学生充满活力,陶冶学生情操。还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多给学生准备些健康向上的图书,一本好的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大学生通过多读好书,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课外生活,这样可以远离网吧等地,对大学生健康思想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六、总结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教师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还要成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因为教师的教育不光会影响现在的学生,可能会影响以后几代人。所以教师的理论知识尤为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但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大学生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分析新问题,区分善恶是非等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争取做个好公民。

作者:孙伟娜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

第三篇

一、内容具有针对性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1.内容要合于实。当前在高校中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教育者讲的大都是正确的废话,灌输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大道理讲得很多,小问题解决不了,讲的人觉得难,听的人觉得烦。改变这一现象,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切实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关注整体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个体的提高,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的教育方法,分层施教、分类施教,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个性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务实有效。

2.内容要合于时。把握时代脉搏、做到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做不到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落空、就会落伍。当今时代变化日新月异,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些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得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设置新内容,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针对国际国内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消除错误思潮可能产生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针对互联网时代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落差逐步缩小的实际,不断扩大信息摄取量,及时更新和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避免观念滞后、知识落后、技能落伍;要针对大学生由于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而产生的心理波动,适当增加心理调节与调适的内容,引导大学生们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二、形式的多样性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哲学告诉我们:形式是服务服从于内容的,但同时好的内容也需要新颖、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概括地讲,重点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1.依托文化资源推进以文化人。高校是思想碰撞、文化荟萃之地,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按照“倡导主流文化、促进文化融合、提升文化素质、净化文化环境”的思路,推进以文化人和以德育人。“倡导主流文化”,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文化的功能,在我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交往碰撞中,调节文化冲突,坚持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用主流文化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非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实现对多元文化的整合与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融合”,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与弘扬文化的功能,树立“以我为主”的理念,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多种思潮的激荡、多元文化的冲击,确立文化融合的思维方式,形成文化交往的全球视野,努力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文化素质”,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的育人文化功能,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寓教于乐的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净化文化环境”,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坚守文化阵地,坚定理想信念,形成积极的、健康的思想,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2.依托政工队伍和心理学教师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政治思想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常常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致使许多大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靠政工队伍和心理学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一是要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二是要强化大学生的抗挫折教育、励志教育,并使之成为一种常态,不断增强大学生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三是加强对大学生网民的心理辅导,让大学生了解网络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做好上网成瘾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调适工作,使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四是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拨出专项经费,配备专业人员,创新工作机制,在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做好全程跟踪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3.依托新媒体搭建教育新平台。近年来,社交网站、网络学堂、QQ群、博客群、微博,这些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在改变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要在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和网络道德上下功夫,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由一个简单的信息转播者变为一个负责的参与者。二要拓宽教育领域,实现网上网下的教育联动。在网上,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学习新技术,开辟新途径,占领新阵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和沟通网络,以便及时获取信息,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网下,要按照因势利导的原则,积极发掘网络资源,经常更新教育素材,成功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活动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鲜活生动、形式更加新颖活泼。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网友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社交联谊、文娱竞赛等活动,推动大学生以网络为媒介,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增长知识和才干。三要加强网络管理,优化网络环境。制订网络管理办法,规范网络秩序,加强对高校网络信息的管理,促使大学生科学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网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走进网络,强化网络的正面引导功能,积极传播“红色信息”,及时封堵“黑色信息”和“黄色信息”,着力疏导“灰色信息”,把网络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

4.依托社会大课堂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掘地方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大学生走出课堂,到革命旧址、厂矿企业、开发新区、创业基地等单位和场所参观学习,接受教育,了解形势,增长知识才干。二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积极探索社会实践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实施一些志愿服务和实践育人项目,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勤工俭学,服务社会。三是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奉献精神强、工作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选好社会实践单位,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效。

三、课堂教学的精彩性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必须重点把握四个环节。

1.理念要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要突破理论灌输、条条框框的束缚,走出传统的、单向的教育模式,做到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需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必须正确处理四对关系,牢固树立四大理念:即正确处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树立师生平等、学习自主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传统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关系,树立在继承中创新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单向灌输与双向互动的关系,树立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

2.教材要好。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要按照“政治性、可读性、时代性”的要求,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所谓“政治性”,是指要编写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所谓“可读性”,是指要按照“大众传播”的规律和要求编写教材,特别要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尽量不用主观的、教条化的语言,而多用让学生感觉客观平等的平民化语言和事实性语言,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作出独立判断和客观评价。所谓“时代性”,是指教材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摒弃因循守旧、止步不前的观念,充实时代新内容,体现时代新风貌,做到面向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容易被大学生所接纳。

3.教师要优。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高质量的教材需要高水平的讲授。要按照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深、专业能力强的标准,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要重视师德培养,通过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要重视教师培训,定期组织对思想政治教师系统的轮训工作,在每本思想政治新教材使用之前,组织实施对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思想政治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做好与时俱进、真信真懂,以自身的入脑入心,引导学生的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