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综述

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综述

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无结构、低结构化、高结构化和完全高结构化四类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同样有行为取向、过程取向和表现取向之分。在设计高结构化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时,活动设计者往往会采用行为目标取向。由于相对强调教师的作用,强调让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强调教育活动的结果,因此,活动设计者所表述的活动目标往往比较具体和特化,指向明确,即指向通过这个教育活动,幼儿行为中即可反映出的、可被觉察的变化。这样的教育活动目标倾向于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完成同一任务,要求所有教师按同一方式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在设计低结构化的教育活动时,活动设计者往往会持生成性目标取向或表现性目标取向。由于相对强调幼儿的作用,强调幼儿自身的发展,强调教育活动的过程,活动设计者所表述的活动目标(或有益的活动经验)往往比较宽泛,并不强调幼儿即时获得行为变化,而是将活动价值定位于期望幼儿逐渐形成某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的活动目标常可根据具体教育情景进行调整,甚至可让活动目标处于游离状态。这样的活动目标倾向于让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进行学习,也要求教师充分顾及幼儿之间的差异。

对于这样的教育活动而言,目标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动过程是否体现了活动设计者追求的价值和所持的原则。无结构的教育活动就是纯游戏活动,这样的教育活动是没有活动目标的;完全高结构化的教育活动则是指在理论上不含任何游戏成分的教育活动,它在教育实践中不一定存在。从理论上讲,在自“纯游戏活动”到“非游戏活动(完全高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连续体上,可以有无数种表述教育活动目标的方式。在从无结构的纯游戏活动到完全高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连续体上,从无目标(纯游戏),到宽泛的、生成性的或表现性的目标,到具体化的、指向比较明确的目标,到指向专一的目标(完全高结构化的教育活动),随着教育活动性质的变化,活动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三维目标的提法来自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尽管学界对三维目标的提法有种种质疑,诸如“在学理上,‘过程与方法’不是目标”“这三个目标不成三个维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难以把握和操作”等,也不管三维目标的提法在幼儿园课程中能否被套用,我们应该看到,在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中,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关注情感、态度和能力等因素总是好事。那么,在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中要求有三维目标,给幼儿园教育实践带来了怎样的乱象?问题出在哪里?

尽管不同的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会有所不同,但那只是程度上的差异。换言之,绝大多数幼儿园课程都包含幼儿的游戏成分和教师的教学成分,即由不同性质和比例的无结构教育活动、低结构化教育活动和高结构化教育活动组成。一般而言,无结构教育活动没有目标,低结构化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泛化,儿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及教育主要通过长期的、众多的无结构教育活动和低结构化教育活动得以实现;高结构化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特化、细化,儿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通过高结构化的教育活动得以实现。由此可见,由于各种性质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会分别侧重于知识、技能、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因此从整体而言,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各种教育活动目标的“总和”,自然会包含知识、技能、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所有方面。就这点而言,幼儿园课程比中小学课程更关注情感、态度和能力等因素,这是幼儿园课程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而中小学课程主要是由高结构的教学活动组成。但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如果不管活动的性质如何,都必须设计“三维目标”,那么就必然会出现问题。

笔者常用“拉弓射箭”和“滴水穿石”分别比喻高结构化教育活动与低结构化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高结构化教育活动就好比“拉弓射箭”,旨在射中“靶心”,获取即时可见的目标;低结构化教育活动就好比“滴水穿石”,虽然一滴水对石块的穿透几乎不起作用,但无数滴水就能穿透石块。因此,如果要求对每一个高结构化教育活动都设计情感、态度目标,就如同相信一滴水也能把石块穿透,这样的要求看似“理念正确”,实际上不仅会弱化知识、技能目标,而且只能使所设计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目标形同虚设;会让教师要么感到“雾里看花”“拿捏不住”,要么“依样画葫芦”。同样,如果要求对每一个低结构化教育活动也都设计知识、技能目标,就会让教师在实践中过度关注“结果”,关注低结构化教育活动本不应该关注的事情,这样不仅在理论层面上难以合乎逻辑,而且可能会在操作层面上异化低结构化教育活动,使之失却原本具有的价值。虽然高结构化教育活动与低结构化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有时还可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自“纯游戏活动”到“非游戏活动(完全高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连续体上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状态,但是目标的倾向性还是至关重要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为无结构的教育活动—儿童的本体性游戏人为地设计目标,就会使“儿童游戏”演变为“游戏儿童”。同样,为较低结构的区角活动设计比较明确的活动目标也是异化区角活动原本意义的。

作者:朱家雄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