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状况及革新措施

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状况及革新措施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全面进步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使得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融通中都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加快更加剧了经济和文化格局的巨大变化。在音乐行业,如何推动民族文化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同步发展,成为当前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高等音乐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低、教师的教学效果差的现状。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我国于2011年出台了《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并特别指出要注重本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双重发展。2004年举办的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不仅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对我国的现有音乐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需要在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热爱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即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对外来音乐文化的不断学习和促进本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我国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呈现出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手段落后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改革,才能适应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拓展音乐视野,掌握各地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热爱民族文化。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听不懂、学了不实用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民族民间音乐采用讲授法教学,即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解释概念、阐明规律的教学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信息量大、灵活性大、逻辑性强、教学进程中便于调控。缺点也非常明显,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直接实践和及时做出反馈的机会。这种方法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单调。     (二)教学手段落后,教具单一   长期以来,本课程还是采用粉笔、黑板、收音机、钢琴等传统教学设备。学生无法感受立体、直观、生动的感性知识。教学手段落后,导致“海量”信息难以传输。     (三)教学实践单一   一是学生缺乏将这门课的知识运用到相关课程的能力;二是缺乏田野实践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民族民间音乐是一门“活”的课程,不深入民间进行田野实践难以真正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精髓。  上述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如何解决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措施。   二、音乐院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师应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   教师的专业技能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形成新的基本技能,才能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我们所知的教师的基本技能不仅包括知识形态的技能,还包括各种行为方式的技能,主要通过教学行为策略的理性认识来体现。   首先,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变。理念的转变是改革的基础,只有对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变,才能促使教学过程更富有感情化、才能对教学的良好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第一,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音乐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第二,在教学中,不要过分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教学,而是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现代社会的发展等相联系,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来为学生灌输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技能;第三,在教学中,不要过分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而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他们乐于思考、探索和动手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合作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其次,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行为,而是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注重学生学习中的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调查和探究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第一,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来实现,营造一种信任学生学习能力、与学生进行探讨式的、宽松的课堂氛围;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创造性,根据具体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兴趣来即兴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学方式应该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程序,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而因势利导;第四,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构建,不能强加塞给学生。最后,进行教学情境的变化。只有对教学情境进行适当、有效的改变,才能改变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改变。   (二)实现多媒体教学   近年来,伴随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等先进信息技术也逐渐走进音乐学院的教堂,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将是各音乐院校在音乐教学改革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具有动人的图像和画面,富于直观性,能实现教学的视听效果的完美结合。在知识不断更新和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补充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尤其受到重视。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堂教学中的需要,吐陈纳新,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修改,增强音乐教学的主动引导,实现课堂教学的积极互动,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音乐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目的。在音乐院校,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是一门主体基础课程,因此,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只有将创新不断融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掌握学科的新知识、新动向,有效利用新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源,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手段,才能使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各种教学形式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促使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提高,实现民族民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p#分页标题#e#   (三)在形式上,再强调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伴随我国社会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文艺教育政策开始逐渐倾向于对传统民间音乐的重视,但是其力度还是相对较弱的。因此,在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中,呈现一种对教育的不重视,只有较少的民族民间音乐老师。但是中国音乐学院却在这方面为各地方音乐院校做出了表率,比较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如在2008年末,中国音乐学院邀请襄樊的五位曲艺表演艺术家来进行襄樊特有剧种“襄河道坠子”的表演和讲学。同时,他们还录制了相关的影音资料,被中国音乐学院收入“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在演出现场,民间艺术家以他们精湛的技艺不断将演出推向高潮,引得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投来不断的赞叹。正是缘于对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重视,中国音乐学院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使他们更深刻地领会到民间艺术的真谛。除了将民间艺人“请进来”,让学生们“走出去”也是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重要一环。走出去就是带领学生们深入民间采风。采风是一种直接面对民族民间文化,并感受、整理记录民族民间文化的艺术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地向民间艺人取经,学习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充分汲取民间音乐中蕴藏的丰富养料。通过采集民族民间乡土音乐,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本地域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特点,更有助于他们汲取民间艺术的营养,扩大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加强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我们将启发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介入课堂,不仅有效弥补讲授法的不足,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讲“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交融与板块分布”一节的内容时就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很多民歌虽然曲名、流行地域不同,可旋律、节奏、调式、结构却惊人的相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能否说它们是“同宗”民歌?它们的“宗”在哪里?如何流传到各地的?不同地域的“变体”间有何差异?教师先用启发法启发学生思考,然后用演示法向学生展示直观的视频资料,接着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辨,最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以上启发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 .   (五)课程实用化   课程实用化是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目标,通过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音乐创作、表演以及研究等,促使学习中理论向实践的良好转换,创造出更多的好作品。在我国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存在较多的理论家,没有将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强调,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对音乐学的研究,更是通过培养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来提高民族音乐素养,从而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音乐表演和创作中。音乐院校在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研究的初衷真正用于实践的指导,注重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引导和鼓励。才能让学生才成长的更快,对音乐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作出好作品,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结果。   三、结论   当今我国的发展逐渐向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方向转变,更加注重在文化层面上与世界的接轨。我国音乐院校在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中,为了实现与世界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同步,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后,提出了我国音乐院校应该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对传承民间音乐文化、提高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水平、改善当代音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认识起到一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