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类培育措施设计

应用化学类培育措施设计

作者:赫荣安 黎成勇 刘静宇 赵晨曦 单位:长沙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的分析

应用化学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化学类专业,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是各类高等院校设置较多的一个专业[6]。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大类归属,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划分。有的学校是按照文、理、工科分类,将应用化学划归到理科或工科大类,而有的按学科划分,将应用化学划归到化工大类。不管如何划分,都是将应用化学专业与相近的专业组成一个大类。我系现有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这3个本科专业分属于3个专业大类(化工与制药、环境科学、生物工程),以工为主,工、理交叉。面对这样一个实际情况,我系参照国内其它院校的一些先进经验,将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划归到生物与环境大类,即我系为一个大类,这样有利于优化资源、避免跨系进行大类划分带来的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这一提议已为学校党委讨论通过。应用化学与另外两个专业有一定的通识基础,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但与另两个专业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如环境工程专业对分析化学、化工原理要求较高,对其它课程要求较低,生物工程专业对有机化学要求较高,对其它课程均要求不高,而应用化学专业对这些课程均有较高的要求。要满足专业大类课程统一教材、统一授课的要求,兼顾3个专业设计大类专业课程,并作好专业课程与大类课程的衔接是培养方案设计的一个难题。另外,大类培养方案对实践环节、选修课程比以前更为重视,要求增加相应的时间,这就使由于大类课程而向后压缩的专业主干课程的安排变得更为困难。如何设计出适合应用化学人才培养、保持和发挥应用化学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设计

1.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应体现学校的教育教学宏观管理思路,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符合学校教育的顶层设计。作为新升格的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设计生物与环境类专业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方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低年级培养阶段必须重点体现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宽口径、厚基础”培养目标,高年级培养阶段重点体现“强能力”培养目标,全学程都必须贯穿“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2.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原则培养方案的设计要围绕人才培养的目的进行,树立应用化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识。同时,要注意大类培养增强学生通用性和适应性的目的,适当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学科专业的理念。

(2)效率性原则对于地方高校的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一方面是拓展学科专业,增强人才的复合性和通用性,另一方面也是期望通过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的。故在培养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提高设备、场地的利用效率,否则,不仅会造成教学场地、设备某时段不够用,从而影响教学进度。这与培养方案的目的背道而驰。

(3)以人为本原则培养方案的制定,是用于人才培养,其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负担。因此,课程的编排要遵循先易后难、先基础后深入的顺序。同时,专业基础课放在大类课程后进行,需要与大类课程良好地衔接,否则容易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或脱节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也违背了效率的原则。(4)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高校的专业发展是渐进式的,教学资源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办学特色的形成等都不是短期内完成的。因此,大类招生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必须体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脱离现有资源、完全否定传统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脱离实际的,也是达不到专业人才培养目的的。合理的培养方案应在传统模式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有机地整合传统模式培养方案中的优点,形成大类招生模式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3.培养方案的构架和内容长沙学院的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传授通用性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必修课程。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学校的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基础上提出的,由专业大类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

(1)专业大类课程专业大类课程是该专业大类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与专业大类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我们根据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3个专业对基础化学课程均有要求,而要求掌握的程度有较大的差异的情况,将3个专业所共同需要的基础化学知识整合为大学化学,作为大类课程进行教学。另外,将应用化学专业的“化工制图基础”与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所需的工程制图课程整合为“工程图学”,可基本满足3个专业的需要。

(2)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从大二开始开设,是直接指向应用化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实验课两大类,它与专业大类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一起为学生提供与其未来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专业主干课由原来的10门缩简为9门;将与学科大类课重复的“化工制图基础”去掉;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课程适当压缩,专门为这些课程与大学化学的衔接进行了设计,将这些课程作为以大学化学为基础的提升课程。这样可在有限的课时内保证基础化学的教学质量。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平台课程从大二开始开设,是指向某个或某类专业的选修课程,目的在于强化专业教育,体现专业内涵和专业特色,进一步扩充和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培养。将原先13.5学分的专业限选课,压缩为12学分,将精细化工方向的“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去掉,该课程与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有较大的重复。将表面精饰方向中相互有重复内容的“电化学与测试技术”、“金属腐蚀理论”合并为“应用电化学”。这样既能保持应用化学的特色,又可实现课程的精简。虽然精简了专业限选课,但专业选修课的总量并没减少,比原培养方案还增加了0.5个学分,即增加了任选课的比例。这样保证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同时夯实实践教学环节,扩大并精选专业选修课比例,部分课程实行分层次教学等措施,满足各类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选择权和自主学习空间,使更多的学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特长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确立个性化学习目标,成为个性充分张扬且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学院大力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优化课程结构,如将原化学专业选修课由22门优化为14门,将原应用化学专业选修课由24门优化为16门,原材料化学专业选修课由26门优化为16门,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一般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占30%,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占10%,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占15%,专业主干平台课程占10%,专业选修平台课程占15%,公共选修平台课程占20%。此外,无论是专业选修课还是公共选修课,都必须提供足够多的课程资源,切实保证学生的选择空间。#p#分页标题#e#

(4)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必修的教学环节,一般以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体现,教学环节贯穿全部人才培养过程。应用化学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集中实践和能力拓展等环节,共设74个学分,约占总学分的40%,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充足的教学时间保证。对于集中性实践,继续保留了公益劳动、金工实习、基础化学综合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综合创新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效果良好的环节。生产实习是集中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较长时间的生产实习安排,受企业生产安排的影响较大,不便于企业安排实习。另外,生产实习场地一般在大型化工企业,不允许学生实际操作,故学习主要通过企业人员的讲解和现场观察,掌握实习内容不需要很长的时间。由此,我们将原生产实习改为生产见习,实习时间由3周改为2周,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实习时间和实习场地,也有利于提高实习效率。

结语

在新的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体现了重基础、宽专业的主导思想,设计了实践知识体系模块,为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合格的应用化学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目前这套新的培养方案,已经在长沙学院实施,其实际效果尚在跟踪和反馈阶段,还需要事实求是地观察、分析和研究,发挥其优点、改善其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