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院班主任赏识教育运用探析

职院班主任赏识教育运用探析

在高职高专新生班主任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的背景

来自城市的学生因接触的社会信息较多,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相对较强,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容易盲目自傲。而来自农村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学生由于社会历练不足,信息相对滞后,容易自卑,且往往采用逃避的方式封闭自己,孤僻而不合群[3]。彼此原有的差距加上沟通渠道的不通畅,进一步加剧城乡新生之间的隔膜。另外,高职高专新生大部分属于高中阶段被忽视的阶层,缺少关注和赏识,习惯于随遇而安,没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容易迷失奋斗的方向。针对这样的一个群体,班主任必须独具慧眼,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其重新树立自信心,并激发其成功的欲望,从而促进其成长。在高职高专新生班主任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将能顺应高职高专新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其顺利跨过从中学到大学的门槛,重新树立自信心并走好以后的路。

赏识教育在高职高专新生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4]。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高职高专新生普遍渴求的一种需要。而应用赏识教育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归属感的班集体,给学生以家的感觉,并促进学生彼此关爱,恰恰能满足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高职高专新生进入高职院校初期,普遍存在对学校环境不满意,对高考失败不服气,背井离乡容易思乡等情绪,或失落,或疑惑,急需有家的归属和亲人般的关爱。针对这些实际情况,笔者召开了系列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们互助互爱,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并经常到宿舍与学生交流,与他们真诚地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他们的“同道中人”。随着交流的深入,学生们逐渐找到了新的归属感,并逐步融入班集体。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归属感的班集体除了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妄用“权威”,把赏识教育贯穿班主任工作的始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多一点关注,多一点体谅,多一点激励。因为赏识,彼此尊重;因为赏识,彼此关爱,大家都找到了家的感觉,也找到了共同奋斗的目标。

要维系好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这就需要把赏识教育落实到班干部选举、管理中去。首先,班委选举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民主、公平、公正。在班委选举时,笔者本着“信任、尊重、理解”的原则,没有圈定所谓的候选人,只是微笑着鼓励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投票结果出来后,笔者也没有自作主张按票数的高低指派班长、团支书等职位,而是根据当选者的意愿协商安排。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喜欢依赖“权威”安排工作,但只有学会赏识,学会信任,才能真正培养得力的助手,使班级管理工作实施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其次,班干部的管理要尊重客观规律,除了民主选举,还需要不断给予鼓励、支持,甚至重新“造血”。学期初,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班干部队伍已经很努力了,但感觉上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尽管有足够的鼓励和辅导,部分班干部仍然感觉力不从心。这是因为大学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更高的领导艺术,也需要班干部有更大的闯劲,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更强的韧性。这对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个学期后,经过多次的民意调查与沟通,并取得现任班委的同意,笔者尊重学生们的意愿,重选班委。重新“造血”后,班干部表现出了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更强的服务意识,整体工作能力明显提高,促进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民主和谐。此外,在班干部管理中,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班干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赏识与扶持。要及时肯定班干部的工作成效,并创新班级管理活动,让每一位班干部都有展现才华和受赏识的机会。

随着QQ、博客等社会性软件在学生中的普及,班主任工作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班级管理,还包括学生广泛涉足的社会性软件平台。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积极拓宽班主任工作思路,通过社会性软件平台开辟新的班级管理窗口,把赏识教育理念渗透到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赏识教育体系。在班级的聊天群上静心聆听、嘘寒问暖;在班级博客上看学生激扬文字、尽抒胸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班务工作群上与班干部民主交流、共同谋划利用社会性软件平台构建的赏识教育体系使赏识教育的舞台更宽广,既创新了赏识教育的方式、内容,又有利于赏识教育适时适地实施,增强了传统班级管理的效果。

在高职高专新生班主任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高职高专新生班主任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是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但必须实事求是,把握好其中的度,尤其要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每一位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实施赏识教育必须因人而异。赏识教育源于家庭教育,争取家长的支持是顺利实施赏识教育的保证。只有保持与学生家长的互动,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成长历程,挖掘其特异性,找准赏识教育的切入点。家校一体实施的赏识教育,能使学生迅速找到归属感,并有利于正面强化学生对自身闪光点的认识。但若脱离学生家庭实际,闭门造车,则难以体现赏识教育的效果。家校合作越密切,能掌握的学生成长情况就越多,能创造的赏识机会也越多。随着学生的亮点被一一挖掘、赏识,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也越来越强,赏识教育的效果显著。

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人们普遍认识到赞美的重要,但往往对批评教育失去了理性的认识,对之过于敏感,甚至抛弃。赏识教育主张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不批评。适当的批评是对学生的友善提醒,能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赏识教育并不排斥必要的批评教育,也不排除适度的惩罚。适度的惩罚是为了纠正错误,也是为了更好地赏识。赏识与惩罚二者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关键在于把握其中的度。如果对学生一味过分地赏识,会导致学生自满、任性而不自知,难以客观地评价自己,无法磨练抵抗挫折的能力。反之,如果一味批评、处罚,又会加重学生的挫折感,甚至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自暴自弃,恶性循环[5]。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应用赏识教育时,既不能吝啬赞美之辞,也不能缺乏批评之音。此外,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及时、适当的惩罚能使学生幡然醒悟,浪子回头。#p#分页标题#e#

对学生的行为表示赏识时必须客观实在,避免主观臆断。客观实在的赞扬、批评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口服心服。主观臆断的赞扬、批评只能使学生奉迎、反感。对学生的行为表示赏识时,还必须及时。及时的赏识,能激发学生进一步行为的愿望,成功的体验增加其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促进良性发展。而姗姗来迟的赏识则使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因学生失望而回天无力。另外,赏识的内容要具体细致,避免空洞笼统。空洞笼统的赞美只使学生猜疑,甚至被认为是糊弄、廉价讨好,难起激励作用。而具体细致的表扬则会使学生看清目标与奋斗的方向,激励效果明显[6]。此外,实施赏识教育还需教师不断增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能胜任“伯乐”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的闪光点得以发挥。总的来说,赏识教育就是一门爱的艺术,它既要春风化雨滋物无声,又要施之有度,奖罚分明。作为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新生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应用好赏识教育,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把握好赏识与惩罚的度,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踏实地走好以后的路。(本文作者:张金荣 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