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

统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

 

0引言   统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统计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方式的改变,统计课已经由原来的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案例教学、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形式多样的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随着教学体制的深化与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统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能在讲台上传授书本知识,又要求教师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只有同时具备这两项条件,才是当今合格的统计教师。   1目前高校统计教师存在的问题   1.1知识老化   现如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社会实践中的统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教材依旧没有太大的更新,非常需要有大批的具有理论知识又有一线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对现行的统计教材的内容推陈出新,使得统计教材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实用的实际操作技能。现在,有部分教师具有相当高的学历,但是没有实践经验,他们从大学课堂到讲台,缺乏对相应学科的动向的深入了解,拿不出贴近实际的案例和观点来更新教学内容。还有部分老教师,不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用十年前的授课内容与方法对十年后的学生进行着教学工作。   1.2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缺少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还在统计课堂上大量使用,而缺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也是从书本到书本,没有创新,没有变化。老套、陈旧的教学方法带来的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学生们不爱学,觉得没有用处,没有乐趣。教学方法的陈旧大大伤害了学生们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1.3统计教师缺少社会实践能力   我这里的实践能力指的是实际解决企业决策统计分析等能力,并非单纯指用软件计算几个例题。相比会计专业的老师而言,很多会计教师都在外面兼职,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教师自己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也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统计老师在这方面相对较差,似乎只讲课的多,具体在实践中怎么做,可以做什么,连统计教师自己都不知道。很多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讲课有点纸上谈兵。学生有的可能不愿意学习,这其中也有一部分老师的责任。   1.4教师的社会实践往往存在着走形式、混经历的缺陷   现如今,各高校非常注重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派教师前往企业实习实训。基于财务统计的特殊性,即:首先财务统计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工作,他们需要熟练的人长期连续的工作,才能保证对单位的深入了解和对单位数据的更深层次的解读,需要与相关的工商、税务部门进行接触与交流,在与税务工商部门的工作交流中不允许出现任何一点点错误,否则企业就会遭受处罚,新人上路都需要时间的,所以,企业怕新手,那是“伤不起”的啊,也就是直接花钱买伤害。而且单位领导需要对工作者的人品和工作能力都要充分的了解,生怕单位的统计数据的不正确,会对决策者研判未来形势产生致命的打击。因此,企业并不真正欢迎的短时间下基层的教师。只有企业了解你的人品、能力等,觉得你能胜任时,才逐渐把相关的企业的数据资料交给你,逐渐放手让你去做。这个过程最快需要一至两个月,因为统计核算的周期最短是一个月。这个时间恰恰就是教师实训的最长期限。假如企业觉得你的能力不能胜任时,也就安排你做些表面的很肤浅的工作,这对教师并没有太大的提高,且教师在企业实践没有定量的考核,只要混够了时间,实习单位在《教师实践表》上盖个公章,回去就算实习完毕。   1.5“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的虚假   在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的途中,各个高校派教师外出培训,全国寒暑假期间,由国家教育部认证的《双师证》的培训如火如荼,教师只要交纳培训费,在指定教室上课十四天,就可获得“双师证”。这个双师证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外行人都能看的懂,不用说专家学者了。获得如此的双师证的教师,依旧不能在企业中得心应手,又如何教授学生实践哪?双师证有如此的水分,如何来评判教师的实践能力哪?   2如何加强统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   基于上述原因,统计教师参与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丰富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对专业教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强统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2.1与企业或统计部门建立长期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与企业或统计部门建立互利互惠的业务关系。学校根据企业或统计部门的要求,特定培养一些用来满足企业要求的学生,如以企业名冠名的“浦发班”、“央视调查大队班”等,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学习计划,开设制定的课程。学生毕业后,择优进入企业,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能迅速地适应工作的要求;企业和统计部门则为学校提供具有真实业务的实习岗位,并容许教师像学生一样实习顶岗,教师要实实在在地实际操作下来。每年通过一至两次这样的实践,教师有了真实的工作经验,有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就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去完成“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2鼓励教师在社会上兼职   国外很多大学教师都是在外面企业工作的,例如:剑桥大学就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及教师在政府部门、学术研究机构、经济组织等单位担任专职或兼职工作。当教师暂时需要离开学校到其他部门任职时,剑桥大学一般都会保留其职位并雇佣临时工代替他们的工作。我国目前教师下基层主要是利用寒暑假期间,在企业干一二十天,最多一两个月,这样下基层,企业并不真正地欢迎的原因是;一则时间太短,刚刚熟悉业务,就要甩手离开,企业不得不重新找人替代他的工作。二是使得企业频繁换人,不利于稳定军心。三是企业的资料信息容易被教师当作案例进行课堂的分析,有悖于企业信息资料的保密性的要求。即使进入企业,也不会进入企业的核心阶层,很多统计的分析工作并没有真正接触。因此,我国目前统计教师在社会上兼职的并不多。鉴于此种状况,学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去社会上兼职,给予充分的优惠条件,用社会上的兼职工作替代教师的应授课量。如果统计教师能够兼职,有利于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基础,便于教师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对日后的统计教学工作的生动开展,及统计教材的重新编写都有着积极的作用。#p#分页标题#e#   2.3聘请校外专家来学校做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   为了弥补校内教师实践经验少等缺点,本着让广大的教师尽快提高的目的,从校外聘请业务熟练又精通理论知识的统计工作者、统计专家、学者到学校来开展讲座,或担任专业课的教师和实习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活动,向校内教师传授实际的工作方法,对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带给校内教师目前社会上关于统计实践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尽快地带动统计教师的成长。   2.4加快统计实践教材的改革   针对当前统计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特点,尽快推出一批由具有长期企业实践与较强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编制的统计实践教材。新编的教材,应当以真实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实际的业务事项及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的相关内容和外部的经济联系,各统计岗位的职责及相互的传递等,进行统计业务的实训。统计教师熟读这样的教材,先从理论上完全熟悉统计工作的业务流程,各业务岗位应当做的工作,以便真实下基层时的锻炼是最有成效的。在实际锻炼中,很多教师不带任何任务下企业,自己并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去干。在企业里显得无从下手,企业也会觉得教师并没有带知识下企业,解决企业的难题,还不如招聘一个毕业生。因此,先从理论和书本上对教师进行先期教育。   2.5加大能够在企业胜任的、能长期为企业所用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的奖励力度   对那些能够长期在企业中兼职的,并能够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员的兼职教师,那才是真正的能够获取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只有加大对这类教师的奖励力度,才有可能让更多的统计教师踏踏实实的做好实践的工作,才能全面提高统计教师的整体的实践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双师才能为我所用。   2.6针对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鼓励统计教师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做社会实践工作   针对全国上上下下都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小升初的奥数班屡禁不止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社会风气、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等,学校鼓励统计教师们积极立项,并拨付一定的经费,让教师带领学生们从问卷的设计、调查、整理及分析的全过程进行调查,取得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获取资料的全面了解与实践,使统计教师们掌握较为全面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形成一整套全面的社会实践资料,对日后的统计课堂与社会实践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统计教师能够掌握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同时,他们又是拥有较高理论知识的群体,充分改变知识老化、课堂无案例、无法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不足,改变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真正的“双师型”统计教师。   3结束语   加强统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已经成为当前统计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学校社会要予以大力的支持,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实践当中,充分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力争将统计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