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观下的英语人才培养方式

通识教育观下的英语人才培养方式

 

一、对通识教育的理解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的加快,接受高等教育的国民越来越多。大众化形势下的高等教育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教师队伍的扩充导致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扩充规模之后的许多高校硬件、软件设施都没完全跟上,尤其是科研实力,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面对新形势下的社会需要,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通识教育的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引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中。通识教育并不是指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内容,而是一种教育理念。通识教育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不要忽略对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培养出一种综合的人文素质、一种健全的人格魅力和品德。   二、在通识教育理念下改进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由于语言学习的特殊性,使得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训练自己的语言技能。学生们接触其他学科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也几乎只涉及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涉及英语使用的相关工作,但是如果在工作中涉及到其他的领域,或者交叉学科的知识,学生们普遍感到有难度,对其他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然而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样性和复合型的。为了适应新的需要,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调整,通识教育理念正好强调对人的综合素养的培养,符合新形势的需要。   三、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如何改进目前的英语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面我们基于通识教育的内涵,从课程设置,对教师的培养以及新培养模式的考核标准等方面具体讨论如何改进目前的培养计划。首先,课程设置。我们完全可以考虑在学生进入外国语学院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通识教育内容应该按照通识教育的内涵来设计。在具体课程的安排上,我们可以考虑作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第一,区分专业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进行核心课程的学习,以保证学生习得必需的知识结构。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只要修满要求的学分就可以了。这样可以照顾到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于选修课程的确定可以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通识教育理念来设置,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兴趣及知识结构的特殊性。核心课程的确定以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教学要求为基础,以学生的职业导向为参考,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水平进行确定。   第二,选修课程的内容。选修课程的设置按照通识教育理论中对一个完整的人的理解及其内涵来设置。开设诗词歌赋,古现代汉语,为学生的汉语水平打下扎实基础。开设数学和统计学选修课程,为有志于继续学习的学生打下数学基础。开设哲学、心理学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健全独立的人格。   第三,选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与测试方法。培养目标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与社会要求。如果只是修改了培养目标而没有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教学与测试的评估手段,这些课程的开设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课程测试需要进行改革。同样与测试密切相关的教学也需要改革。我们开设诗词歌赋,古现代汉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以赏析和背诵为主,帮助学生学习相关语言材料的特点,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看多读,学会模仿别人的遣词造句。在授课方式进行改革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测试也不能按照传统的考试办法进行。老师们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重在思考,重在百家争鸣的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自由作答。也可以将考试设计成开卷的形式,给学生安排一个读书评论,或者读书报告。总之,文学类选修课程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尽量吸收更多的新鲜知识,培养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对于数学类的选修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文科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讲授课程的老师需要照顾到文科学生的基础,将课程内容难度降低,从简单到复杂,以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为主。学会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开设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选修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婚恋观。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对于集体生活,不是很适应,不能正确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承受挫折的能力极差,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培养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排解困难,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通识教育所提倡的。   其次,教师的培养。培养的学生素质好坏和培养他们的教师关系密切。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我们也需要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下面几个方面主要涉及对教师的培养:我们需要制定系统,长期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计划。只有老师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才能有进步和提高。对老师的培养涉及两个重要方面,第一,专业知识的继续提高。第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很多老师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之后,主要只上一门或者几门课程。比如上听说课的老师,经过很多年后,词汇知识,英语语法可能严重欠缺。上综合英语的老师可能英语听说能力也常时间没有得到锻炼,水平下降,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学校应该针对在职教师的特点制定多种方案的培训计划,满足老师们的继续学习需要。以就业为向导,培养专业英语教师,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许多双语课程教师是从外语学院选拔出来的,外语学院的老师英语水平比较好,学院应该鼓励老师们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利用英语优势,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能够掌握一门其他专业的知识,并用英语给学生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也能提高自己,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p#分页标题#e#

最后,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对于通识教育的贯彻落实,还需要相应的考核标准。任何培养计划和模式的出台都必须有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标准,只有踏踏实实地贯彻落实了考核和评价标准才能将通识教育理念深入到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考核以及根据学生的评教情况来考核老师。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由相关课程老师给出。另外还要由班主任根据对每个学生的总体了解进行考核,并参考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采取定量与定性的考核相结合。下面主要谈论在新的培养模式下,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评价:第一,授课教师的评价及课程成绩。授课教师的评价与该门课程的成绩肯定是最主要的。从中可以看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接受和掌握情况。第二,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很重要,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通过自我评价与反省,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与不足。第三,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最多,同学之间对彼此的了解也相对较多。同学互评虽然可能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是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第四,班主任的评价。班主任的评价主要是主观的定性的。第五,兄弟院校的评价。我们可以在同类院校中开展对对方学生的评估与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新模式下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理念,一个优秀的学生不应该仅仅是成绩的优异。   英语专业人才所具备的能力不应该只是简单的会英语语言知识,还应该同时掌握更多的跨学科知识。通识教育理念提出培养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人的理念有助于我们找到更好的方式去改革目前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社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当然通识教育理念的实践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科学合理地界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配备合格的教师,如何优化课程的设置等。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改革建议与探索能够引起相关领域学者的重视,推进目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