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摘  要: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必须以“五有”为保障,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    “五有”    校园文化建设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理念是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正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以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知识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我国高校推行公共艺术教育的缘起及发展

    早在1987年,原国家教委就专门召开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1988年下发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1989年制定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 ,正式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了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标志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进入一个正规的发展阶段。

    199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199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同时,还成立了以杨叔子为主任的“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随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加明确了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其终极目的就是丰富与提高人的全面素养,从而为艺术教育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极大地推动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2002年以教育部部长令形式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要求:普通高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选修课,艺术课程应当进行考试或考查,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将成绩计入学分。同年教育部下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对此做了更明确具体的规定:“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   

    2006年教育部成立课题组研制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并要求从2006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实施。至此,公共艺术教育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高校提升教育品质、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依据。

    二、怀化学院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良性运转20世纪80年代我国许多重点院校相继成立了公共艺术教育机构,开设了相应的公共艺术课。相比之下,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我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是从1999年开始的,至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9年—2006年,当时主要是作为公共艺术任选课程,面向全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200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进一步将公共艺术课程列入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明确规定公共艺术课程为必修课程,其成绩计入学分,要求“所有学生须修读2学分的艺术类课程且考核成绩合格,方可毕业”。

    第二阶段是2007年以后,我校根据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对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的要求,在公共艺术任选课的基础上,又开设了公共艺术限选课程。目前我校共开设了艺术限选课6门(艺术导论、舞蹈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书法鉴赏、影视鉴赏),任选课36门,将艺术理论、审美理论有机地贯穿于艺术教学过程。

    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公共艺术课程的普及和艺术鉴赏类限选课程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而且为校园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普通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探讨

    在我国高校推行素质教育是形势的必然要求,全面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也势在必行。但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不是一句空话,更不能只是表面文章,笔者以为必须以“五有”为保障,才能使公共艺术教育落到实处。

    1、有实实在在的领导机构。高校领导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认清时展所赋予艺术教育的神圣使命。学校要成立公共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由校级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负责组织协调,公共艺术教研室具体实施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机制。从而真正做到通过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激发其人文追求,使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保持主体性、独立性、开放性,心灵世界更广阔、更深沉、更丰富、更美丽。

    2、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指导方案》中明确指出,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教师总数的50%。艺术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知识系统,只有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地保障知识的深度传授。而且现代教育更讲究双向交流,更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要求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主体的接受状况,而教师队伍的稳定则正是实现师生间双向交流的有力保证。

    3、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艺术教育既然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性质、特征、功能、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有自己独立的教育目的。因此,开足开齐公共艺术类限选课和任选课,保证课程学分,就力求课时、进度与考核等稳定化、正规化。制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及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严格规范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和管理,才能做到课时保障,教学内容保障以及考核机制的保障。

    4、有固定的教学设施。艺术欣赏课更讲究直观,讲究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因此借助影、音、像等电化教学设备,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为艺术教育提供更加形象直观、真切生动的教育手段,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聆听与观察密切联系,使声音与画面有机结合,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做引导,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从而使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哲理,在探索总结中逐步拓宽审美思路。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应专门设置供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场地,甚至功能较齐全的演播厅,能满足各种艺术节目的表演要求。#p#分页标题#e#

    5、有专门的经费开支。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场地、设备设施、图书及音像资料,这些必要的教学条件是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物质保证,各高等院校应在年度经费预算中列入公共艺术教育经费,确保公共艺术教育经费逐步提高,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和规定。既能满足学生学习,也能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四、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的现状与分析

    当今的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只喜欢通俗的、不需要多思考的“快餐文化”,只喜欢片面追随所谓的“潮流、时尚”。在欣赏品位上,很多大学生说我喜欢音乐,其实就是说我喜欢流行歌曲,流行歌曲成了音乐的代名词。更有甚者,部分学生误以为音乐欣赏课就是给他们听或者看一些当今流行歌手的演唱会,音乐鉴赏课就是欣赏流行音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专门就音乐方面在湖南省几所普通院校作了一次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怀化学院、邵阳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工程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六所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试卷4790份,问卷回收率为 95.8 %。问卷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建议新开设的音乐类选修课程等。

    2、调查结果

    在回收的4790份问卷中,喜欢简谱的有4206人,占 89.8%,喜欢五线谱的有584人,占10.2 %;喜欢中国音乐的有3920人,占80.2%,喜欢外国音乐的有870人,占19.8 %;喜欢民族音乐的有1843人,占38.5 %,喜欢流行音乐的有2847人,占61.5 %;喜欢声乐的有3276人,占68.4 %,喜欢器乐的有1514人,占 31.6 %。建议新开设的课程以器乐方面的居多,有吉他、电子琴、小提琴、二胡、葫芦丝等。

    通过对这六所高校音乐选修课的调查得知,很多学生喜欢音乐并渴望接受音乐教育,但他们当中很多人还不懂音乐的基本常识,能够识简谱的仅占5%,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5%,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没有。尤其是对音乐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往往就是唱唱歌,听听音乐,而这些也只是为了消遣、娱乐和调节情绪。但另一方面,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又都迫切希望学习音乐知识、开设音乐常识及音乐欣赏课。

    五、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从教育学角度来看艺术教育在培养学

    生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德育功能。艺术教育是情感的教育,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格调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通过欣赏、对比,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我国民族艺术作品,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欣赏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欣赏经典的西方音乐、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感悟人生,赞美生活,树立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就是艺术教育中独具魅力的德育作用。如果德育是晓之以理,以理服人,那么艺术教育的功用则是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2、美育功能。美育的目标是培育健康的心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如何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可以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每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总会使人在困难面前增添勇气,在痛苦中变得坚强,能美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感。

    3、益智功能。感受艺术和表现艺术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发展和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艺术教学的过程,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艺术教学从根本上说有益于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如在音乐欣赏课中,借助音乐的形象来唤起学生对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相关事物的联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需要一大批具有开创性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发明创造过程中特有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结合,是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特定范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经济腾飞,社会的发展也向高等教育提出了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因此,在普通高校推行公共艺术教育正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冯兰芳.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J]. 人民音乐, 2003,(12)

[3]田世英. 对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 中国高教研究, 2004,(11)

[4]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深层次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