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教育课程实践

学生自主教育课程实践

 

只有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进一步深化自主学习型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落实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方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成为可能。只有课堂真正改变,课程才能有效落实。基于以上思考,就我校基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我们有如下探索:   行动一:确立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建设目标   一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在国家对中小学生总体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本校的特色而确定的,但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必须由学校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没有课程支撑的培养目标一定是空中楼阁,无根之木。因此,针对我校的特点,经反复讨论,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是这样设定的:   (一)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有民族情怀、有世界眼光、能主动发展的阳光学子。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又要有放眼世界的宏伟志向;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阳光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既能全面发展,又能主动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主动发展,形成个性特长。   胜利四中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完成德、智、体、美等具体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达到如下个性特长目标:   1、100%的学生都要参加一个社团活动或兴趣小组,并完成一个课题或项目研究。   2、100%的学生都能在校本课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1-2门课程,并为该课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3、10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至少做60个小时的志愿者或社区服务。   4、10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至少还要娴熟掌握一种运动技能。   5、10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都要娴熟掌握一种艺术技能。   6、10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至少要以合作小组形式探究4—8个“五洲文化名城”课程设计,并能明确分工完成巡回演讲或一幕话剧演出。   7、10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都要阅读10本世界名著。   8、10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都要阅读4本(数学)科普读物。   9、10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都要阅读2本英语原著。   (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构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的完整心灵成长和完美人格塑造;建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实现,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成为有民族情怀、有世界眼光、能主动发展的阳光学子。 课程建设具体实施目标:   1、国家课程校本化。即通过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达到重复的内容有效调整,把零散的内容系统整合,通过《学思导纲》的设计,在引领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有效落实国家与地方课程,真正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基础目标的自主实现。   2、学校课程特色化。根据学校实际和老师现状开设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学校课程,同时通过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德育活动课程化。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努力将学校特色德育活动课程化,形成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激发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赋予德育活动以生命张力。   学生培养目标是学校课程目标体系建设的前提,而学校课程目标的设定又是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真正落实和支撑。 行动   二:构建具有胜利四中特点的课程体系   胜利四中立足于打造以“自主教育”为品牌的特色学校,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在基于政策、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彰显校本特色,突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特点。   该体系体现如下特点: 1.面向全体学生。该体系从课程资源的设置、课程实施方略的制定到课程评价的引领都突出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思导纲》的设计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整合与二度开发整合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注重开发铺垫、过渡、引桥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切实可行、富有效果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的经历和体验相联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发展。如学校的“五洲城市立体文化课程”设计就是以生为本、彰显个性的最好载体。   3.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自主发展。课程设计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提供适合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多元智能。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形成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   5.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为重点,以诚信做人、习惯养成和感恩励志等为主要内容的德育系列课程,凸显德育实效。   6、突出课程的自主选择性。让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就要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鼓励教师发挥创造性,开发促进每一位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建立校本选修课程,增强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让课程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p#分页标题#e#   行动三:确立胜利四中课程实施方略   (一)有效整合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1、利用“学思导纲”整合国家课程。“学思导纲”为载体将必修课程整合并逐步实现校本化。将现有课程内容按系统论的观点进行适度整合,拓展相关资源,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有效性。将预习作业前置,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习惯,将自主基础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强化,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   2、课程之间的有效整合。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程之间的整合已越来越被中小学教育者关注和重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去研究、实践。   研究课程之间相似、关联、重合的部分,有效进行课程之间的整合,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育资源。如思品课、历史课与语文课、环境课的教材有部分内容重合或互相关联;生物课与地理课的教材也有部分内容相似;科学课、劳动技术课、信息技术课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课程的内容息息相关。   3、教材内容的系统整合。我们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设计、系统训练等方面不断探索,提升教学目标的序列性、层次性、精确性。我们在完成国家学科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提出:统筹三类课程整合、进行专题教学、注重实验教学;序列化分解学年段的教学目标;系统化构建单元教学目标;核心化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增强教材内容的适切性、系统性、拓展性。我们主张立足一套教材,吸纳多套教材的长处,依据校本教学目标,调整学科教学内容和配套课程资源,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分层性、整体性。   语文课实行“4+1”课程整合,即每个教学班每周必须拿出一节语文课进行主题阅读,同时保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站在教材之上,俯视语文教材,可以打乱教材编排顺序,可以进行单元专题教学,科学合理整合语文教材,压缩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多阅读积累,体验感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分享,学会诵读,学会比较,学会模仿。   化学课中,环保与污染可以合并到一起(如水、气、土壤等),粒子构成可以放到一起。   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抓起,夯实基础,每一课题学习时在《学思导纲》中特显课前延伸、课后探究内容,便于前后内容的联系。通过一道综合性的题目,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以学生小组学习为课程基本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培养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意识,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培养自学能力及资料检索处理能力,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切实做到教而不“死”,学而为用。   (二)因地制宜,有效开发学校课程   1、选修课。在全校范围内,要求老师们在做好自己本职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自主申报一项个人特长,经学校汇总后,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设学校课程的选修课,我们简单称之为“1+1”课程。申报的选修课程要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实施方案、评价方案以及学生选修评价方案等。   2、具有学校特色的“五洲城市立体文化”课程。每个班级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学习小组选择推荐一个“五洲”城市,同时对该城市的地理知识,历史知识,人文故事,科学文化等信息搜索、筛选、整理后,完成简单的中英文对照。每个学习小组将研究成果写成《某某城市推荐方案》,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的时间,实现“城市”之间的互访,学习小组的成员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将自己小组了解的这座城市的地理知识,历史知识,人文故事,科学文化等信息与全班、全校学生分享。   3、综合实践类活动。   (1)社会生活类:如饮食与健康、我们的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2)文化艺术类:如山东各地的传统文化、风土风情、山东名人、学校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3)科学技术类: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4)科技制作发明类: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5)艺术修养类:如小合唱团、校园小歌手大赛、校园集体舞比赛、红歌会、素描兴趣小组、艺术节等。   (6)身心素质类:如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校体育活动节、校运动队训练、写作与阅读、《蓓蕾》文学社活动等。   4、德育课程。   (1)德育活动课程化。开学课程设计——开学签证,学会在交往中学习;升旗课程设计——把我们的升旗仪式变成展示我们团队风采的舞台;感恩课程设计——感恩,我们在行动;节日课程设计——我们的节日(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快乐大课间;法制宣传;青春期教育;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远足郊游、参观等。   (2)德育课程生活化。将学校现有的思想品德课紧密与生活实际结合,特别是把六、七年级的思想相品德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去掉原有的考试形式的思想品德课评价方式,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课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紧密结合,探究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p#分页标题#e#   (3)义教课程。充分挖掘学生家长和社会资源,开设家长讲坛和名家讲坛,拓展学校课程的宽度。   (三)深化自主学习型课堂改革,有效落实课程实施方案   1、确立胜利四中课堂目标。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以法导学”、“以法引思”、“学思结合”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基础上合作交流的课堂,是学生展示自主合作学习成果的课堂,是学生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产生问题的课堂,是让学生的生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真正灵动起来的课堂,是师生生命润泽的课堂。   2、建立明确的《学思导纲》形成与使用流程。《学思导纲》形成流程:集体讨论→个人主备→集体论证→共同使用。《学思导纲》设计三要: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明确的问题任务(预学任务、合作交流任务、达标检测和拓展任务),每一项任务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学思导纲》使用流程:提前发放→学生预学→课上交流→达标检测→课后保存。   3、建立明确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流程。课前预习→课上交流→小组展示→合作探究→集体梳理→达标检测→拓展应用。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流程和思路,老师可以随意删减增加,但总的要求是:要体现以法导学的思路,要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要强调自主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与交流,要有具体可操作的小组合作习惯,要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和产生新的问题。强调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解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确立自主选择,分层辅导和自主研修机制。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如何实现因材施教一定是我们课堂改革努力的方向。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实行走班式分层辅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主学习。如A层的自主拓展,B层的释疑巩固,C层的预习辅导等。对于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实行自主研修申请机制,在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前过关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到”学校自主研修学院”进行自主研修,并指定优秀的自主研修指导教师给与拓展性指导.   5、建立“学-教-评”一体化的课堂学习研究机制。借鉴国际上最先进的“课堂学习研究”模式,以“变易”理论研究我们的课堂,找寻最佳课堂教学方略。建立“学-教-评”一体化的常态自主课堂集体备课方式,从新课程标准开始,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以研究“学生如何学?如何会学学会?”为中心,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如何评价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流程是:选题→前测→《学思导纲》设计→授课→后测→课后研讨反思→调整设计→再前测→再授课→再后测→再课后研讨→再调整设计→……常态的课堂以两轮设计反思为主,研究性课例以三轮研讨为主。   行动四:探究有效地课程实施保障措施   1、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充分开发教师资源。在努力鼓励每一位老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基础上,充分挖掘本校教师已有的经验和特长,鼓励全校教师都要积极关注课程改革,了解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的信息,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的理论、实践、发展的热点问题,研究、开发相关课程;学校鼓励教师开设既符合校本课程目标又表现教师特长的校本课程,学校鼓励教师开设不同门类的校本课程;   学校将制定促进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办法,把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对于校本课程的编者与授课者都要进行测评,以不断完善本课程的实施。   2、建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制度,改革校本课程评价办法。建立包括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生选课登记制度、校本课程专用课表、校本课程资源库、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奖励制度等系列化校本课程制度。   校本课程内容评价以“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特色性、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为依据。教学过程的评价由课程与教学部进行课堂调研,分析其设计是否精心,教法是否得当,目标达成率等因素。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写的小论文、作品、制作、活动、测试、竞赛等成绩。   3、改革学生评价办法,保证学校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1)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2)探索制定学生“学分制”评价管理方案,通过学分管理,引导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在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我校初中学生学分管理办法的基本框架是:国家①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必修课程学分;②学校选修课学分;③综合实践活动学分;④社团活动学分;⑤初中体育技能学分;⑥艺术技能学分;⑦名家讲坛、家长讲坛;⑧五洲城市文化立体课程学分;⑨德育课程学分。拟制定相关的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与办法,确保学分认定有序有效实施。   (3)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有差异的,为鼓励学生向更高标准努力,学校在学分实施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学校优秀学生、多元之星评选办法。将学生获得学分的情况与评优机制挂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学分情况自行申报特长学生、优秀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获得各方面学分与自己成为优秀学生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激励更多的孩子能够成为优秀。   4、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办法,实现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自主学习型”课堂是我校创立的具有胜利四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使“自主学习型”课堂常态化、规范化仍然是学校课改工作的核心内容。要真正实现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必须依据“自主学习型”课堂的结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教学评价办法。#p#分页标题#e#   (1)课堂考核评价改革。“自主学习型”课堂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预学部分、合作探究部分、课堂达标检测及拓展部分。课堂评价的核心是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达成度。要从预学部分的内容设计以及完成的质量、探究问题的选择以及重、难点的突破和达标检测题的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当然,不同科目、不同课型、不同老师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流程不一定一样,但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是相通的,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就是评价考核点。   (2)学习小组的应用评价改革。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交流活动,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关注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要通过引领、指导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坚信,只要有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一定会走进新课程,开创新境界,结出新硕果,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