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的博物馆教育分析

学校中的博物馆教育分析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界议论多年的“热门话题”,终于进人实施阶段。不久的将来它将全面取代我国沿袭千年的“应试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界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变革。作为学校“第二课堂”的博物馆,究竟该怎样配合这一“变革”,使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比较及时、顺利地实现“对接”,从而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和增强博物馆对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更好地发展自己,这无疑是当前摆在博物馆同仁面前的一个巫待思考和解决的、全新而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谨就此提出几点初步思考,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一、博物馆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皿大意义

1.配合学校素质教育是博物馆教育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历史使命

((决定》指出: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澎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决定》还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并明确指出,各类文化场所(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等)要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为学校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由此可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事关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意义重大。而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场所”和我国“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合学校开展好素质教育,不仅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而且是迫不及待、刻不容缓的。为此,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转变观念,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共同担负起提高国民素质、为培养21世纪新人打基础的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

2.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对博物馆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青少年学生是博物馆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观众群体。在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机制下,偏重于“封闭式”的校内教育和课本知识的灌输,“考分高于一切和决定一切”的评判标准压得学生难以抬头。严重束缚了学生走出校园,步人“第二课堂”—博物馆的热情。

“素质教育”则要求做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并淡化考分和排名顺序,实行的是“合格+特长”的评判标准,强调教学的开放性,要求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与社会相配合,三方实行联动,共同为学生创造和谐、偷快的学习环境。根据这些原则,在教育教学方面,与之相适应,学校要推行与过去迥然有别的生动活泼的实践模式,如“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创造教育”、“和谐教育”等,力求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这就使形形色色、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也使得以“寓教于乐”为主要教育特征的博物馆吸引大量学生观众成为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无疑是博物馆教育的一个绝好发展机遇。能否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显然关系到博物馆学生观众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博物馆能否大量增加观众,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体现其社会存在价值。

二、博物馆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优势

博物馆在配合学校素质教育方面,不仅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大有“用武之地”。

1.在教学科目上的配合

一般地讲,由于博物馆可以组织举办多种多样的陈列展览—既可以展示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又可以展示当代各条战线的辉煌成就,这就使博物馆在配合学校德、智、体、美、劳等各科目的素质教育方面,都可能主动地有所作为。

具体到不同性质与类型的博物馆,则各自又具有独特优势。如综合性馆可以配合学校多种科目的素质教育;革命纪念馆在配合学校德育方面优势明显;艺术类博物馆对于配合学校美育教育作用突出;科技类博物馆在配合学校智育方面风景独好;而体育博物馆则无疑是最佳的校外体育教育基地、再具体一点讲,不同的博物馆,对各门功课教学的配合也不尽相同。有的馆可以配合政治、语文、历史多门功课的教学;而有的馆则可能在某一门或几门功课教学的配合上占有局部优势。

2.在教学模式上的配合

博物馆教育直观性、临场性和“寓教于乐”的基本特点,使博物馆在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多种模式如在“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创造教育”等方面,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试想,如果索性把原本在课堂上讲的一些历史课改到博物馆的历史展厅中进行,把抽象的历史知识传授,变成身临其境般的“漫游历史长廊”;又假如将物理课的有关内容,放在科技馆里去上,把枯燥的说教变成令学生们兴奋不已的动手试验和参与,以及对古今重大科技发明创造成果的观摩··一其学习的氛围和求知的过程该是多么愉快、刺激,教与学的关系又该是怎样的和谐。而这些不正是素质教育所倡导和期求的效果吗!总之,尽快地弄清在配合学校素质教育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及其具体的“用武之地”,是有效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三、加强同教育部门的协作和自我宣传

1.博物馆要尽快面向教育界做好自身宣传工作。博物馆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及其他途径,尤其是要在教育界有影响的媒体上,广泛深人地宣传博物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优势,让教育部门充分地认识到,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配合学校成功地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不可低估和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它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最理想的“第二课堂”。

2.要采取多种形式,主动与教育部门直接沟通与合作。要与其联手探讨博物馆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途径与形式,使博物馆配合学校素质教育更加切实可行。争取将博物馆教育纳人学校素质教育的长规划和短安排当中,并形成一种制度;还要争取教育部门将博物馆及其相关知识内容以多种方式编入有关课程的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或学习参考资料中,甚至布置到作业中。总之,要谋求从根本上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之间建立起一种密切和长期的协作关系,确保一大批稳定的、长期的学生观众,为博物馆较好地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创造先决条件。#p#分页标题#e#

四、素质教育对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

根据“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法则:

1.要尽快地学习和掌握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一个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是绝不可能有效配合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目前学校的素质教育已全面铺开,可我们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脑子里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为此,采取多种措施,学习、掌握这一基本理论和知识,就显得分外必要和紧迫。

2.要了解和掌握学校所开设的有关课程及有关教科书内容、教学要求,弄清其与博物馆教育的具体切合点,使博物馆教育的配合具有明确、具体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3.要尽快转变观念,大胆探索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在“应试教育”机制下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说,博物馆界多年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遵照“素质教育”的思维方式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我们尚没有更多的先例可循。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也还是个空白。怎么办?惟一的出路就是彻底改变观念,敢于割舍长期以来适应“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及其某些所谓的“经验”,根据学校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调整我们的思路,弄清我们过去配合学校教育的一系列做法,究竟哪些是应该丢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在此基础上,深人研究、大胆探索和开创博物馆教育全新的、有效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工作开展起来,并收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配合学校正在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是博物馆教育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个新的、光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新的发展机遇。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巫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尽快熟悉和掌握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优势,加强对教育部门的宣传与协作,找准切人点,大胆探求博物馆教育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开创馆校合作共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