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摘  要:教师的心理品质,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和成长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了解教师心理品质的意涵,把握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明晰怎样提升教师的心理品质,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师职业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塑性。

关键词:教师; 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 学生

    美国一位学者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 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教师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一、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的意涵

    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教师的健康人格特征等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常常是显现的。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平和的情感,良好的情绪状态

    作为育人的专业人员,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教师需投入大量的情感和精力,善于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愉快的心境,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潜质得以发挥,而且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谐,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置身于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强烈、稳定的积极情绪,往往能掌握人的身心状态、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向,使人在积极的情绪中乐于自己的事业。

    (二)真诚的信赖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真诚地关爱、信任各种类型的学生,不因他们在学习、行为或品格上出现一些不合适的做法而失去对他们的信赖和尊重,多一些亲近、少一些厌烦,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和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宽容的心态 与人为善的修为

    宽容是一种修养,“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宽容待人,主动为学生着想,关心和帮助学生,能为学生接纳,受学生尊重,也就能更多地体验做教师的喜悦。英国谚语说得形象:“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学会宽容,也是教师成就事业的需要。

    (四)良性的交往 和谐的社会适应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乐于与他人交往,对教师而言是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学生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学生爱和关怀,与学生保持协调的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面对社会现实能及时修正自己的需要与愿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

    (五)自信的性格 客观的自我评价

    了解并接纳自己,自信而又客观的评价自我,有切合实际的生活及事业目标,不苛求自己,能扬长避短。所思、所言、所做能够协调一致,能够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对自己的实力能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也就具备了获得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

    (六)具有多层次的能力结构

    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促使活动顺利进行,影响活动效率的一种心理因素。教师的能力结构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一般能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第二层是专业能力,即从事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的基本功和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特殊的职业能力;第三层是自觉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层次的能力结构是对一个合格的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德以修己,教以导人”, 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任,才能在学生中享有威信,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教师威信的形成,最根本的因素是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心理品质是最基础的素质条件。教师的人格及其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影响或教育手段,这种影响在塑造青少年的灵魂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影响难以比拟的,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替代不了的。

    (一)教师的情绪情感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能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艺术语言,剖析难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对教学投入积极的情感,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能。教师若缺乏健全的个性特征,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就容易引起学生无所适从,情绪困扰,适应不良,甚至发生心理障碍。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的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二)教师的信赖尊重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平等、民主、信赖、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只有当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其实教师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的低姿态和角色退让可以让学生有自主的感觉和权利的体验。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更应给与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让他们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一些学生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事不公,会使学生负性情感增加,造成心理紧张、烦恼、易激怒、焦虑等,影响学习兴趣,甚至带来行为问题。#p#分页标题#e#

    (三)教师的宽容善待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孔子曰:“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宽容是一种情感,是一种豁达与挚爱,是一种厚重的涵养,是善待生命的境界。宽容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宽容是老师在理解、信任学生的基础上的一种有把握的等待、有结果的期望。它是教师以尊重、善待的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暗示学生,给学生以自我反思的契机,萌发学生自我改变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的宽容与鼓励。当然,宽容是耐心地疏导、启发和点拨,而不是迁就,不是回避矛盾。当学生犯错误时,粗暴的否定、讽刺、训斥、责骂,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甚至不良情绪迁移泛化,迁怒他人,抑郁焦躁等。

    (四)教师的和谐自信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不躲闪,不夸大其词,无论优点和缺点都能坦然承认并接受,这是一种自信,是心理品质优秀的体现。教师正确认识自己,不自高自大,不妄自菲薄,能愉悦地接纳自己,能正确对待赞扬和批评,不浮夸,不护短,可以和谐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良好,学生会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教师的心理品质不高,易发生心情烦躁、发怒、情绪压抑、缺乏兴趣、不耐烦、丧失幽默感、神经过敏,不但容易引起自身的疲劳和多种心身疾病,还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感到焦虑,人际敏感、抑郁,不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五)教师的学识兴趣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学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所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边缘学科等知识。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从网络上随时可以得到大量信息,如果老师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与学生交流、沟通,会使学生感到失望。学生愿意与一个充满情趣、感情充沛的老师在一起。

    三、提升教师心理品质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是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者。应该说:有什么风格的校长,就有什么风格的学校;有什么品格的老师,就有什么品格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确立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还要明确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教学方面,能够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与教师自身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把握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重发展,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技巧,让学生理解自己的言行,不放纵、不迁就、严格而又包容学生,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不要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充分成长。

    (二)善于调控不良的负性情绪

    无数的研究和医学报告表明,压力、愤怒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会损伤我们的健康,80%的疾病都源于压力和负性的情绪。负性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使人活动时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思维迟钝,判断能力下降。负性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遇事易冲动、不理智,常会做出一些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不自觉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课堂。如长期患病、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合等,都可能使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时,就大动肝火。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用休闲时间缓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多难以承受时,懂得寻求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三)培养和完善健全的教师人格

    教师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善于独立思考,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善于应对变化,具有思维的敏捷性,能稳妥地处理课内外偶发事件;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执着的事业追求,能理解和关怀学生;要有良好的情操品质,真诚、理智地爱每一个学生,把教师的威信和信誉建立在学生尊敬和信服的基础上;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使个体心理和谐统一,人格统合完善。

    (四)加强师生交往

    教师如果能与学生能够推心置腹地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就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教师通过积极参加学生的校园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情感、开阔彼此视野、开朗心胸,还可以使教师获得信任感和激励感,最大限度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

    (五)讲究心理卫生 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

    讲究心理卫生首先就要注意用脑卫生,劳逸结合,有张有弛,有充足的的睡眠;要避免或减少心理失调的发生,端正对心里失调的认识,及时寻求有效的指导与治疗。保持身体健康是人们维护心理健康促升心理品质的基础条件,健康的身体需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一日三餐,平衡膳食;控制体重,保持正常水平;适量运动;不吸烟、少喝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有利于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水平。

    只有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可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