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现况及反思

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现况及反思

由于教师对课改理念、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目标的达成认识不够,在教学前没有深入的精心进行联系生活的教学设计,只是在教学中就题论题临时发挥列举与生活相关的实例,而在真正抽象难理解的知识传授中忽略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依然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这样理解课改新理念,过于简单和片面。因此,在教学中未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看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无法加以沟通。

新课标提倡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提倡数学课堂生活化,活动化,由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通过联系生活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课堂教学中产生问题解决的需要,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但由于教师对教学联系生活理念的片面认识,使得他们在教学中对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关注较少,课堂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没能让学生参与到的探索并联系生活利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而盲目的进行所谓自己联系生活的教学,学生角色从根本上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刚从传统教学的圈子中走出来又进了另一个强行联系生活的圈子,学生角色从根本上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反思

避免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走向形:式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意义如此重大,为什么在课程改革中却落实的如此缓慢、不到位?笔者认为,这与课程改革中联系生活实施的误区有关。我们不能把联系生活理解为“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卡通画”或牵强附会的引入生活实例,而是要深刻领会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探索的机会是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真正感受到数学真真切切存在与生活中这一理念。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理念要始终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创置,教学方法的选取,到教学评价方式的设置都要紧密围绕新课标提出的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将数学教学和生活有效地融合和链接,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任之发展的活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众所周知,教育学生是一门科学,是一门需要认真去领悟且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随心所欲、心血来潮的网络游戏。它需要理念、悟性、方法、策略。教育就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而负责的伟大事业,这项工程的最为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会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带来令人不可思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我们数学教师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在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引导下,首先,将数学教学和生活真正联系起来,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要在培养出兴趣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

这个培养能力的过程相当于多米诺骨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积累,最终实现数学能力的积累,学生定会“厚积薄发”产生意想不到的能量——创新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锯齿草曾经划破了很多人的手指,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个常识,但鲁班却从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发明了锯;夏日荷叶上跳跃的青蛙,很多人都熟悉这个场景,曹冲从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从而有了曹冲称象的千古美谈;蒸汽机的发明灵感来自于烧水时蒸汽掀动的壶盖;万有引力的发现灵感来自于落下的苹果……因此,我们教学的结果不在于学生学会多少数学知识,而在于学生灵活运用了多少数学知识,凝固的知识不去激活它,不用它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再多也没有用。

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应注重与“双基”的有效结合:实质上,数学的教与学都无定性,本文侧重于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但另一方面,数学教学的“双基”是不容忽视的,数学科学自身内容的系统性和结构的严谨性,是永恒不变的。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继续深入开展联系生活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理念作进一步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分析,并与数学的“双基”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本文作者:杜智瑞 单位:包头三十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