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建构

高校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建构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言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外国文化,获得交流途径,并提升交际能力。在英语交际中,如果中国学生不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而是从本族语的使用习惯或文化背景出发,常常会造成交际的失败,甚至会引起巨大的误会和文化冲突。当前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片面重视语法结构和词汇教学,造成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与听、读、写、译能力脱节。单向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活动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哑巴英语”形成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办事的能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往往是通过他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体现的,语言既是思维的重要工具,那么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那个人的思维能力。……由此使我们想到,我们应该适当改变我们的英语教学目的和教学策略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语言的属性方面多去思考问题,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看作是培养学生的办事能力,从这个角度去设计我们的教学策略,或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1]因此,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强调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海姆斯(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韩礼德(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System-functionallinguistics)。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grammar)的创始人———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特别强调语言的创造性。20世纪70年代,海姆斯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际能力”,包含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的交际能力。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则非常关注语言的社会属性,把语言看作一种实践。交际法更强调语言的使用,并指出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学习者犯错误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应鼓励学习者尽量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鼓励教授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直到学习者能比较自如和正常地使用所学语言去完成某些任务或解决某些问题。……外语教学法发展到今天,以交际法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法无疑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因为它更强调了授课时教学对象在学习中的地位,和现在红极一时的“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学习”等也是相得益彰。[2]   二建构和谐共生的英语课堂生态   根据生态学基本观点,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是由英语教师、文理各学科的学生以及课堂环境三种生态因子所构成的微观生态环境。课堂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教学氛围等。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三个生态因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相适应,它们在合作和共生中使大学英语课堂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生态整体,共同完成大学英语育人的功能。[3]建构一个和谐共生的英语课堂生态和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和学生改变各自原来的角色。教师必须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必须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转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1转变教师的角色   交际教学法能否得到顺利实施的离不开几个因素:教师能否转变观念,能否开展基于真实语境、有意义的语言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的目的是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角色的转变根本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只有当教师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大学英语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才能成为积极主动的课堂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课堂宏观的管理上。课堂管理指的是,语言教学中为求得最佳学习效果对课堂内学生的表现、动作和相互影响加以组织和引导的做法,包括组织学生从事各项课堂活动、实施教学计划、使用教学设备及教具,对学生的表现和活动加以指导和管理等等。[4]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对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预料的语言活动进行点评和鼓励。如果学生在活动中犯了一些语言层面的错误,教师最好不要立刻指出或频繁打断学生的交流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这些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应该在活动结束后的点评阶段,教师从善意纠正和鼓励的角度提出准确的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改正提高。因此,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交际教学法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知识体系。其次,它要求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英语教师需要合理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很强的适应性。教师要当好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师生间积极互动,并有意识的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创造一个和谐、双赢的课堂生态环境。   2一切以学生为本   与一些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相比,交际教学法更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提出了目的性的教学原则,一切从学生的交际需求出发,一切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的主体。英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交际需求出发,指导学生建立必要的语言知识储备,设计各种相关的交流场景,并引导交际的顺利开展,最后给予客观积极的评论。民主、平等、合作、对话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共生的课堂生态的基础。为了更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这些学习小组除了在课堂上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之外,在课外仍是一个整体。组员分工合作,交流信息,共同学习。每个小组可以选举产生小组长(groupleader),负责与老师沟通,承担一个协调者的角色,定期向老师汇报小组的学习近况,并及时向老师反映学生所遇到的学习问题。为了形成学习小组的长效机制,可以采取积分竞赛制。教师对小组的每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在学期末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组员,并把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情况在学期末成绩的平时成绩部分加以体现。另外,小组长也要推行轮流选举制,实现机会均等的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领导精神。教师在课前布置学习材料,提出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字典、百科全书和网络查找信息,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在小组讨论中,组员提出各自的见解,并展开讨论,最后形成小组报告,由报告者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PK。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优缺点,使学生们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任务型课堂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无论是小组讨论和报告、辩论、演讲、小品表演和头脑风暴,在顺利完成任务后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增强他们的交际信心和能力。学生在交际需求得到满足后,将其化为内驱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课堂就是学习者使用外语的基本场所。但是,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除了课堂之外,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应该创造更多的英语交流场所,如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都会给学生提供很好的交流平台。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定期与学生代表举行教学联席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作为改进教学策略和内容的一个重要依据。#p#分页标题#e#   3建立和谐、共生的教学环境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要阵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更像是学生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则是总导演,在宏观的课堂活动上进行分配和指导,并规范和完善学生的交际表达,增强学生的英语办事能力。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是否能够对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的立体建构,其最本质的特点是具有系统、动态、平衡和和谐的生态系统。[5]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着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并通过协作和交流开展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背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学习具有情景性。……建构主义者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钩起来,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情境性学习的观点突出体现了学校(培训机构)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沟通问题。[6]尽管课堂的交际环境与实际生活中的交际环境不尽相同,但是前者来源于后者,也是对后者的浓缩和提炼,两者相辅相成。当前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外语学习者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中运用外语,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跨文化交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外语交际情境,以及构建自然、和谐的课堂生态。跨文化交际始于英语课堂,并向实际的日常交际活动延伸,也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得到检验、巩固和提高。   总之,英语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结构的习得层面,也不意味着只在学校环境中学习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或提高阅读、听力、翻译、写作技巧。而是以增强学习者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化的敏感性为目的,提高获取国内外有效知识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流畅、准确、有效的交际。交际法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重视听说能力。在着眼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论者。教师负责给学生提供交际背景,引导学生有效地组织和开展交际活动。只有师生共同致力于创造一个轻松、包容的合作教学氛围,才能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教学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