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的人文精神

历史课堂的人文精神

 

多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重理轻文,富有人文内涵的教育内容较少,致使许多学生不重视人文学科学习,漠视对社会伦理、生态环境、文化艺术等人文素养的汲取。针对这一现象,近年来,一些学者发出了“提高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的呼吁。历史课程属于人文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营养,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开发这一宝藏,对于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笔者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有如下尝试。   一、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素材   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把知识纳入到人文背景中,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相互交融。在历史教学的备课阶段,可以从多方面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如在备《春秋战国文化》一课时,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孔子的文献资料,孔子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并且把“信”列为对学生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敬、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此同时,联系社会现实中屡屡出现的假冒伪劣商品、毁约、诈骗、故意欠款不还等失信行为,结合孔子提倡“信”的儒家基本理念,揭示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讲授教材时结合这些社会实例进行分析论证,可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纯粹对知识的把握,为课堂教学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奠定坚实基础。   二、寓人文精神培育于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通过精心挖掘课本中的人文精神养分,联系当代人文精神的时事材料进行深刻分析,有倾向性地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例如在讲述《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丝绸之路”一节时,联系2001年9月《新闻晨报》刊登的一则报道:敦煌———塞外“小江南”渴死了。从敦煌西行出阳关,经楼兰,至天竺,两千年前“边城暮雨燕飞低,芦笋初齐渐欲齐”的古丝绸之路,水土肥美,驼铃阵阵。对此,一代代敦煌人以水为荣,以绿洲为荣。而近年来,脚下湿地、涌出地下水的泉眼渐渐停止“呼吸”,与沙漠戈壁四面相拥的敦煌人有些惊呆了,而造成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是疯狂挖井。通过这则新闻的介绍、分析,引出“人、自然、社会和谐”“增强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内容,达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再如,在讲授二战历史时,就有部分学生说自己最欣赏的人是希特勒。“我欣赏希特勒的胆量、才华。他从一个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成为一个世界知晓的人物,他敢同世界作战,这本身就是一种气魄。”对于学生中存在的这种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批评或否定,而应通过耐心、细致地教导,使学生抛弃错误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讲述希特勒、墨索里尼发动的法西斯侵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世界人民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比如分类列举中国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遭受的严重损失,也介绍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领导本国人民进行正义斗争的代表人物,如力挽狂澜的丘吉尔、满怀必胜信念的罗斯福、不屈不挠的斯大林等。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问题,一些学生积极发言。通过讨论,使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只有一个,即看这个人物的活动是顺应还是违背历史潮流,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符合还是违背人民的意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文精神。   三、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这样就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以模仿、操练和背诵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而且还把师生关系异化成了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从而养成了学生屈从、自卑的性格。这样,导致师生间不能以平等的身份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地探讨科学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应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为此我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尝试。   第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呈趣。在教学中,我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多一些幽默和诙谐,着重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尽可能扭转以往死板的课堂气氛。微笑、温和应当是教师表情的基本特征,因为教师的微笑和温和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变“我教你学”为共同探索,从而形成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创设大量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去归纳和概括,变学生由听客为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独创性、自主性、平等意识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挥。比如在讲《统一战线,民族工作和外交工作成就》中的“一国两制”时,我先播放了一段香港回归的升旗录像,让学生共同体验那激动人心的情景,回顾香港回归后,再和学生共同探讨“一国两制”的有关问题。接着我展示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久居台湾思念故乡,在辞世前写下的诗:“葬我于高山之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让学生阅读,体味其中滋味。短短十几分钟时间,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期盼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学生接受了情感教育的洗礼,从而有机地渗透了人文精神教育。   第二,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与人文精神教学有关的座谈会、系列讲座,甚至设计一些有人文精神倾向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笔。例如通过做材料题,撰写历史研究性论文、历史情景剧、历史演讲稿。通过以上这些方式,让学生参与、锻炼,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治学风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由传统的目标教育转变为过程教育。从而实现人文教育目的,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p#分页标题#e#   总之,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教育,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学的责任,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