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课程创新教学

汽车课程创新教学

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汽车后服务行业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也极大地带动了制造、服务、营销、维修、检测、交通运输等行业,从而导致汽车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国家五部委联合提出的五大紧缺人才重点培养专业之一。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然而我国现行的汽车职业教育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和矛盾。如何为社会培养出技能高、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如何解决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轨的矛盾,职业教育任重道远。

一、我院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班级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是教师在实训室中利用多媒体以及实物进行教学,在理论教学过后学生直接进入实习过程。实习过程是实习指导教师先对实习训练课题的教学目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技能操作要领和步骤、评分标准、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再具体操作示范,学生按部就班依次进行实际训练,若实习课题通过考核,则此项实习就完成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它是“被动、实验、模仿型”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实习指导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整个实习教学过程是围绕实习指导教师展开的,是典型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二)教师的作用不明确

目前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示范上,承担的是知识与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而没有把准备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作为主要任务。实习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实习行为的指导者,碰到问题时候的咨询者。

(三)知识单向传递

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往往没有学生的反馈信息,这样教学效果就变得不可靠。

(四)学生参与程度较差

理论教学中,学生活动以讨论为主,学生虽三五一群,但由于问题太难,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不足,使讨论不深入,思维不开放,学生的回答要么直接从教材上读出,要么是不基于专业技术事实,不知从何处作答。

实训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是被动的,技能的掌握方式是模仿型的。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只停留在模仿操作的层面上,其自觉、努力的程度低下,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从一开始的“我要学”逐步衰变成为以后的“要我学”。

(五)考核与激励措施片面

学生的成绩评定方式单一,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对实习教学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对学生的激励的手段是外在的分数,而没有学生在完成一项工作之后发自内心的喜悦,也就是缺乏内在激励。

二、“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创新一节课

学院在08-09学年组织了“创新一堂课”比赛,笔者以“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参加比赛,通过这次比赛也获得了不少启示。

(一)创新一节课的实施过程

制定教学项目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方法组织实施,要学生参与到实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实习指导教师下达实习任务

实习指导教师把实习课题和内容、组织形式等统盘考虑,以书面形式向学生布置实习任务。在开始实习前,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其中包括实习课题的教学目的、实习所需要的重要参考资料和信息、学生的现有水平、引导问题和引导说明、场地设施、安全文明操作等,以确保实习过程顺利进行和获得高的质量。

本节课的实习任务为电控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的排除,以竞赛形式完成。需要设备为桑塔纳3000轿车一台,帕萨特一台,凯越一台(设置同一故障);解码仪,数字万用表各三台。

2、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小组进行讨论

每班48名学生,分成3组,每组16人,每组配备一名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布置实习任务后,学生按小组广泛地收集与实习课题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可以是教师和书本材料提供的信息,也可以是书本以外的信息。

学生将完成实习项目有用的信息进行筛选,并以书面形式简短概括,明确核心问题的本质,即“做什么”。

在这个阶段,学生要讨论出引起电控发动机不能起动的原因。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定计划在这一阶段,需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制定排除故障的工作计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实习课题制定本组的实习计划,学生制订计划应尽可能的详细,以减少出现差错或忽略细节的现象。课题实习计划包括实施这个实习课题分为几个工作步骤,必须具备的实习课题实施条件,用什么工具、设备、量具、材料、仪器、仪表等,实习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实习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文明问题。

计划一般以书面形式完成,这将有助于使整个实习过程系统化,并使每一个步骤都能成为有意识的行动。由小组讨论制定实习计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讨论和实习氛围,有利于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并在小组交往与合作中,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4、实习课题实施过程

这一阶段是实质性的阶段,学生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在一旁监督指导。学生在这一阶段始终包括工作与检验的相互交替,不断反馈并调整工作进度和修订之前的计划。

5、实习评价

实习结束后,教师对实习课目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前面所有步骤的评价,以及对学生行为及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价。

实习中好的地方给予鼓励,不足的地方加以指出并改进。

(二)本节课创新的特点

1、目标明确

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性资料,明确学习目标,清楚自己应完成什么工作,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学生用书中的相关链接部分及相关车型维修手册),获取有效信息、思维指向,制定操作计划,实施操作计划,评估操作计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了认知能力,为自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p#分页标题#e#

2、学生为主体

从查阅资料、获取有关信息、解答引导问题,到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验与评估计划,学生不仅自始至终积极参与,而且能发现自己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他们主动加以弥补,不断自我完善,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3、教师为主导

教师根据课题的需要,认真组织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切实可行的材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仅对认知方式、计划可行性、操作规范性进行思维提示,以学定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

4、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本节课一改传统实习教学的陈旧方法,教师不是去告诉学生该干什么,怎么干,用什么,怎么用,而是以能力本位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中关于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重视和遵循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开阔思路,使学生无论是在组织能力、自主性和责任感方面,还是在交往与合作、学习技能、承受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锻炼与提高。

三、如何创新一门课

(一)教学标准的制定

1、制定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学习)项目,编制修定每一个项目的教学标准。

2、理论教学以项目为主线,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参考现有的汽车专业教材,结合本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与设施编写适用于每一教学项目的专业理论知识。

3、实训教学以“维修企业维修人员完成每一个维修项目工作的全过程”为主线,将“接受维修任务单、维修作业前准备、初步检查、维修项目规范作业、增加项目申报、配件申领、更换下的配件包装与交接、完成作业自检、交车前清洁”纳入教学环节并严格实施。

实训规范以所选车型的维修手册为主要依据,由责任编写教师参考对应车型的维修手册结合教学组织的实际需要进行编写。

4、自编教材将教师与学生用书分开编写,教师用书以课件的方式将理论知识、操作规范、教学组织方式汇编在一起,以能指导教师完成项目教学为宗旨;学生用书以一体化教材为体现形式,每一项目编写成一本小册子,其包含理论知识、操作规范要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等学习内容。

5、项目试实施一个学期后,每一项目的任课教师负责整理修改该项目的理论教学内容与该项目操作标准、操作规范、技术标准、操作程序。

每个项目教学的任课教师都要对所教项目的理论、技能进行再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交由汽车专业课题组审校,可以通过修改审校再修再审校的方式来完善每一项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及教材。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及使用

针对于以往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改革中我们选择更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组织形式———“行动导向教学法”,凸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实习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将“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分成多个工作项目,每一个工作项目都有相应的教学标准、能力要求。

对已制定的教学项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在某些项目中改变传统的实习训练形式,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方法组织实施,要学生参与到实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课堂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需要学生必须具备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前提。

2、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工作。

3、现有的教学设备配置模式、实训场景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匹配。

4、现行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现行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

5、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组织习惯需要较大的转变,需要时间来磨合。

四、结束语

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是一项很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仅就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具备普遍性。因此,所提观点仅作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