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体育教学构建

原生态体育教学构建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应该多些自然、真实和朴素,少些喧闹、花哨和浮躁。根据地域、自然环境、民族特点及教学条件,将“原生态”的价值理念和体育教学内容融入现代体育教学中,追求一种和谐动态的平衡,使“原生态”体育教学充满自然性和生命性。   一“原生态”体育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取向   1“原生态”体育教学的内涵   “原生态”这个名词的来源追溯起来,是自然科学中生态学研究的领域,是指原初的或原本的形态,也指原初的或原本的生态。体育教学的“原生态”是它的外延及其所揭示的丰富内涵,是指原生体育教学下的环境系统,关注的是体育教学的真实性,强调的是体育教学发生、存在、实施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体育课程的本原、学生学习主体的本身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本质。   2“原生态”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   (1)自然性。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引下,学校体育强调与自然保持内外和谐的统一,在运动过程中处于人与自然良性发展之中,从自然界发现并创造美。现代学校体育教学虽然在寻找“原生态”的本源支柱,但真正的“原生态”自然属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校体育教学急需要加强“原生态”的实施力度。日本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现的是在简单中包含伟大,包含更多的人性关怀和自然属性,有些学校没有复杂昂贵的体育设施,但却能真正体现出原始的游戏活动与精神,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体育模式,这才是真正的自然和人文交汇统一的“原生态”体育。   (2)地域性。中国地域的多元性决定了学校体育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学校体育自身产生和发展“原生态”历史环境,与其所属地域、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差别,体现出各地域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艺术的强烈自我意识。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和地域,就背离与抛弃了学校体育“原生态”的本质属性。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没有必要要求一致的同一性和现代性。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不需要用“现代化”标准来衡量学校体育的标准。如果人为刻意将学校体育进行无条件的移植与改良,极有可能违背“原生态”所要求的自然属性。   (3)传承性。“原生态”体育蕴涵着复杂的科学与人文理念,具有丰富的优秀文化思想,是学校体育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中国优秀的文化思想被广泛地传承下来,保证了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其走向世界。因此,“原生态”体育也具有传承性,正是“原生态”的体育文化思想得以创新和传承,保证了“原生态”的体育运动在学校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如果“原生态”的体育文化不能得以更好地保证传承和发展,就会使得在与现代强势体育文化相抗衡的过程中,失去自身的光芒和本质属性,学校体育终将只剩一个躯壳,必然将昙花一现。   二“原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和目标   1.构建原则   “原生态”是人类社会最真实、最朴素、最生动、最广泛的形态,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为”的客观依据、资源宝库和动力源泉。现代社会的急剧发展给“原生态”体育教学带来了严峻考验,“原生态”体育教学正在逐渐被异化、被取代,甚至诸多“原生态”体育教学已经消失。为了维护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应该遵循“原生态”本真性原则。本真性原则指是否“真实”,根据其习俗和传统来制造或表现是本真性原则的衡量标准。本真性意味着一种纯真与独特,每个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真实的本源,真实的本源往往处于濒危状态,因此,体育教学中的每一运动项目需要回归它的本来面目,回到真实自然的状态中去。   2.构建目标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新课改的全新理念的指导下,体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随之发生了全新的转变。在新课改全新理念的指引下,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模式和多元评价教学模式等。但是,理性地分析当前体育教学过程,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创设情境”形式化、“合作学习”表面化、“多元评价”复杂化、“常态课”示范化“、公开课”表演化“、评价结果”一元化等现象。以上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育教学还普遍地流于形式,忽视体育学科的实质本原。因此,体育教学要符合体育科学本身的特点和精神实质,体育教学应该淡化形式,重视质量,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内容的质点,探索体育学科的本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自然本质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把体育教学理念,体育的本原属性传递给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导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三“原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1.渗透“原生态”文化精神   在尊重自然性、地方性、传承性的价值特征的基础上,渗透“原生态”文化精神,以人为本,营造“原生态”课堂氛围。   (1)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打破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建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突破传统的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体育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学生体育知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为此,教师应该更多的将“原生态”文化精神渗透到体育课堂中,避免过多的计划性,善于利用教学采取机智灵活的教学方法。#p#分页标题#e#   (2)重视体育课内和课外的互补作用。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原生态”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更应该重视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建设,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锻炼思想的实施。学生将在体育课学到的知识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得以实践,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与社会和自然更加紧密地接触,从而达到生命教育的目标。   2.挖掘“原生态”体育项目   (1)选择“原生态”体育项目。以所处地域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当地自然体育资源,调查和掌握当地“原生态”体育内容和开展形式,如高脚马、欺石子、打沙包、抽陀螺、叼幼羊等传统“原生态”体育项目。并与主管体育教学领导讨论协商,确定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前期实验研究,并充分考虑地域环境和名族特征等因素进行筛选,以确定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可能性。   (2)将“原生态”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根据所选项目的特点,可将体育项目分为技巧类、抛打类、智能类、体能类等。根据不同的练习方式可分为小组类、双人类和个人类等。这样不仅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内部资源,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的积极性。   3.运用“原生态”教学方式   (1)合理改进“原生态”体育项目规则。“原生态”体育项目进入课堂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为素质教育开拓了新的领域。但是“,原生态”项目由于来自于民间,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会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必须要对“原生态”体育项目加以改进。“原生态”体育项目一般没有严格的规则,或即使有规则也非常简单,在实施起来不容易操作和掌控局面,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甚至会发生危险的情况。因此,教师在遵循“原生态”体育项目的原理的基础上,对规则进行合理的修改和补充,这样既保证了运动项目的“原生态”本质,又保证了体育教学效果。   (2)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原生态”体育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落后地区的学校来说,他们的体育教学是最“原生态”状态的,而这样“原生态”的体育课程更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力支持。落后地区的学校体育设施极度缺乏,体育教师想顺利开展体育探索课很困难,如果能够利用学校的有限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无疑向学生开辟了体育知识的大门。例如,一些“原生态”体育项目,体育教师将现代体育理念融入当中去,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会极大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