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思索

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思索

本文作者:薛中国 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综合教研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问卷调查和组织抽样学校的相关领导、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人员、班主任、学生代表座谈的方式进行。共收回调查问卷349份,座谈会材料36份,其中经过市(州)或县、区汇总整理的座谈会材料8份。本次问卷调查收回的小学问卷155份(城镇学校73所、农村学校82所);初中问卷147份(城镇学校70所、农村学校77所);高中问卷47份(城镇学校39所、农村学校8所)。问卷统计显示: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319所,占被调查学校的90.4%,其中小学138所,占被调查小学的89.03%,初中137所,占被调查初中的89.03%,高中44所,占被调查高中的93.6%。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105所,占30.1%,其中小学51所、初中38所、高中16所,分别占32.9%、25.9%、34%,有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占绝大多数;有62所学校有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占被调查学校的17.8%,仅有9人有心理咨询证书;有288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占被调查学校的82.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占88.4%、76.9%和80.9%。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上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校为284所,占81.4%,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35所、126所、23所,分别占87.1%、85.7%、48.9%;通过班队会活动的学校223所,占63.9%,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05所、85所、33所,分别占67.7%、57.8%、70.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学校192所,占5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69所、82所、41所,分别占44.5%、55.8%、87.2%;通过心理咨询活动的学校211所,占60.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1所、94所、36所,分别占52.3%、63.9%、76.6%;通过其他活动的学校138所,占39.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62所、48所、28所,分别占40%、32.7%、59.6%。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学校同时采用上述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排序上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班队会活动、心理咨询活动是当前我省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班队会活动、心理咨询活动是当前我省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活动、班队会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我省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对学校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问卷调查结果:选用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学校262所,占75.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33所、98所、31所,分别占85.8%、66.7%、66%;有333所学校认为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必要的,占被调查学校的95.4%;我省中小学选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出版单位主要有:长春出版社、东北师大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等,还有一个县选用的是县内自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的认识上:认为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校162所,占46.4%,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36所、89所、37所,分别占23.2%、60.5%、78.7%;认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有318所学校,占91.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50所、126所、42所,分别占96.8%、85.7%、89.4%;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解决的有241所学校,占69.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20所、94所、27所,分别占77.4%、63.9%、57.4%;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解决的有107所学校,占30.7%,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35所、52所、20所,分别占22.6%、35.5%、42.6%,还有一所初中学校认为“不好说”。对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问题,从影响大小的排序上看,大多数小学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有超过50%的学校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多数初中认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有超过50%的学校认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多数高中认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对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大多数被调查的学校认为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厌学、逃学、考试焦虑、闭锁心理、虚荣心强、亲子沟通等方面。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对小学、初中、高中的对比分析来看,我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我省90%以上的中小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其中高中的比例略高一些,在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中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比例偏低,小学37%、初中27.7%、高中38.1%,而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比例偏高,且大多为班主任兼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小学24人、初中25人、高中13人,取得心理咨询证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数就更少,小学5人、初中4人。尽管绝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小学占88.4%、初中占80.5%、高中占80.8%,但仅靠短期的、非系统的培训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三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班队会活动、心理咨询。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班队会活动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初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班队会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班队会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小学和初中的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四是93%以上的学校认为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有必要,选用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学校的比例为小学96.4%、初中71.5%、高中70.1%。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单位比较杂,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我省中小学现在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没有经过审定,而且大多数是通过非正规的渠道发行的,这也是学校在座谈中所反映的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五是“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的认识”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应引起高度关注,有相当比例的学校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而且有这样认识的学校比例呈小学、初中、高中上升的趋势。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小学占23%、初中上升为60.5%、高中达78.7%;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解决”,小学占22.5%、初中上升为35.5%、高中达42.6%。六是关于“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问题”,从影响大小的排序上看,大多数学校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小学学段有超过50%的学校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初中学段有50%的学校认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从各学段来看,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被公认为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p#分页标题#e#

座谈会结果分析

通过对座谈会结果的汇总分析,大多数学校反映我省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困惑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受重视。行政领导不重视,学校不重视,家长也没有这个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了摆设,上级部门检查了、有活动了就摆摆样子,反之就不上。绝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都是为应付检查准备的“课表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从座谈的结果看,绝大多数学校都反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少,由于学校缺编,不能招聘到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数为班主任,工作量又太大,影响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缺少专业师资,绝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偏低,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由班主任或从其他学科“改行”担任的,还有一些不胜任其他学科的教师被安排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这些教师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又没有接受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或只参加过短期的、不系统的培训,对新形势下学生心理的特点、变化和规律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工作缺乏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难以保证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缺乏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目前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托于心理健康教育课,但目前尚无真正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现在学校使用的几种版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多没有经过审定,质量无从保证。这种现状对农村学校来说问题就更大,由于农村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方面的不同,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有较大差别,比如说对于农村比较普遍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就是一个较大问题,而与之相关的内容在目前几种版本的教材中都未有涉及。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教师的培训提高、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都无法得到保证,很多学校没有符合标准的心理咨询室,有的与其他办公室混在一起,有的仅是一个空房间,难以达到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社会和家长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由于家庭教育(结构)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比较多,单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应该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和建议

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提高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广大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落实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按照《吉林省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要求,真正建立“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从各个领导层面抓起,全体总动员,纠正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及行为偏差,从根本上改进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真正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真正落实《实施意见》的要求,“对于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学校,要配备专职教师;暂时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拔兼职教师加以培养”。省里要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备和培训时间表,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各中小学做到配备专业的、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扩充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投入,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在省培计划实施中尽可能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倾斜,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列入中小学校总体师资培训重点计划,并鼓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采取自学、函授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造就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很抓落实,务求实效早在2002年教育厅颁布的《实施意见》就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学校都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中小学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学校,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目前我省的情况来说,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已基本达到,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做到严格执行《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使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多渠道、高质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见实效。强化教材建设工作根据问卷和座谈我们发现,我省绝大多数中小学认为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有必要,但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比较杂乱,很多教材没有经过审定,一些教材脱离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实际,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多功能性等方面都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此要组织省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员、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出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多功能性等方面较强的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加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健全省、市、县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机构,配备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队伍,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的培训和提高;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的投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作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网络在线咨询工作;注重发现和总结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组织现场会、教学观摩等活动,以点带面,推广成功的经验;通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促进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形成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注、支持、参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合力互动体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社会组织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