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中的数字图书馆思考

高校教育中的数字图书馆思考

 

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人们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它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向往已久的信息时代逐渐成为现实。作为传媒,它除了具有已有传媒的特征外,在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转变人们的观念,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其影响也非已有传媒所能企及。然而就像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一样,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难以避免,网络黄毒、网络犯罪、人情冷漠等现象令人堪忧。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网络给他们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更为突出。面对互联网的强大冲击,大学教育该怎样做出选择,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是每一个大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体,以其全球性、开放性、时效性、交互性等特点,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与网络特征之间存在着某些契合点,如: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高速性符合大学生追求时效性的个性;上网“冲浪”的时尚性符合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追求时尚的心理;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也正好符合大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的心理等等,正是这些契合点,是大学生更容易被互联网所吸引,以致从内在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到外在的行为方式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一、互联网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1、易导致大学生上网成瘾   网络不排斥任何人,网络用户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冲浪”。网络生活的超现实性和刺激性,对于青年人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人们如不能控制自己的上网欲望,对网络过度迷恋和依赖,就会形成上网成瘾。有调查显示,20-35岁的青年是上网成瘾的易发人群。在2000年某理工大学退学试读和转学的237名学生中,有80%以上的学生是因为沉湎于电脑游戏和看碟片而荒废学业的、色情、交际、游戏、信息收集是上网成瘾的主要诱导因素,成瘾者表现出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相关症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兼容性越来越强,上网更为方便、快捷,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可以在网上满足越来越多的愿望,这无疑更容易诱发上网成瘾。   2、易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疏离   由于茧居族(cocoons)、〔1〕SOHO族〔2〕的兴起,使得人们传统的人际接触大量减少,并通过互联网构建了所谓的“虚拟世界”及“虚拟社区”,出现虚拟的人际关系。此外,“数码个人”、“虚拟自我”亦同时出现。在互联网世界中,人们凭借电脑来交谈、沟通、分享,甚至建立十分密切的关系,虽然他们可能素未谋面。麦克鲁汉曾提出“地球村”的概念,意指传播科技的进步可以带领大学进入“天涯”若“比邻”的境界。但相对而言,由于茧居族的出现,也可能因此造成人际关系的疏离,使得“比邻”若“天涯”。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一味的封闭自己做茧居族,会使他们心理不健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困难。   3、易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互联网将各个站点连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网络社会”或“虚拟社会”,为现代人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场所,扩大了人类交际关系的领域。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交往者可以免除奔波之苦,与远方的网友互通信息。对大学生来说,网络为他们带来新的朋友和新的经历,可以与远在异国他乡的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进行交流,可以访问现实世界不能到达的任何地方,如南极、月球等。然而,网上交友和交流是在一个虚拟的而不是真实的世界里进行的,人机对话代替的人与人之间有表情、手势、语气的面对面的直接交往,长此以往,极易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过度沉溺于“虚拟社会”而脱离丰富多彩的实现生活,脱离集体活动,过多地依赖网络虚拟的交往来寻求安慰和满足,而忽视现实的人与人交往,以致出现孤僻、冷漠、逃避现实、不愿与人交往等心理问题。   4、易导致大学生淡化或否定本民族文化   顾名思义,国际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广域网和局域网,把地球“一网打尽”,使地球成为没有区域、没有国界的“地球村”,人们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信息。这种全球性的特点,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全球一体化的含义,以积极的心态去认同它,进而更加国际化。然而网络的全球性也意味着它囊括了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文化形态和思想道德观念,这种多元性的文化特征,自然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但也可能会使他们因过多接触外来文化而淡化或否定本民族文化。目前互联网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不到1%,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上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美国利用其在国际互联网上的种种优势,抢占文化信息阵地,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地倾销他们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宣传西方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企图使自己的政治文化成为全球的标准。正如新西兰一位信息专家所指出的:“美国从全世界收集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加工成有利于本国的东西,然后再向全世界传播。”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辨别能力较差,缺乏抵御力,在网上漫游时,不知不觉就受到这信息影响和侵蚀,甚至模糊自己的民族身份,淡化或否定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附和或认同西方国家所宣传的政治观念及文化思想。   5、易导致网上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   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觉察,不必担心因泄漏自己的隐私或秘密而失面子或危及自身利益。“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的说话,意味着在网上人们可能看不见接收或信息的主体”是谁,这种隐蔽性的特点,为大学生开创了一个自由参与、自由探索、创造的空间,他们可以在网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用担心别人说三道四、评头论足、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大大发挥。然而这种隐蔽性以及管理上的难以控制的弱点,又可能使得一些人毫无约束而无所不为。#p#分页标题#e#   历史的经验也表明在一个缺乏控制的空间,人的伦理是受到挑战的。对大学生来说,本身自制力和责任感比较弱,这种隐蔽空间极容易诱惑他们产生一些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例如少数大学生或者查阅黄图片或文字;或者在网上虚假信息,恶意中伤他人;或者非法进入他人的网络,窃取他人信息;或者制造电脑病毒,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如1999年6月3日香港警方破获一“电脑童党”。该党由7名13至15岁的中学生组成,主犯年仅13岁。他们破解信息用卡密码,上网疯狂购物、,致使20多名受害者损失近百万元。前不久令电脑业者闻之色变的“CIH”病毒,据说就是一名台湾大学生的玩笑之举。   难怪有人说因特网是新世纪的“犯罪工具”。   二、图书馆在大学教育中起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面对当今网络不良信息给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的危害,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和警惕,应考虑改进和加强高校教育,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高校图书馆员可利用数字图书馆无时空限制、便于使用、超大规模的特点,更加关注迷恋网络的同学并给予切实可行的帮助,一步一步将其带出泥沼走上阳光大道。   1、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要抓紧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正面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网络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如何看待网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如何恰当地利用网络,使用网络资源?这些都是正确网络观所要告诉人们的。大学生是我国使用网络的主要人群,目前网络确实对一些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亟待对他们就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引导教育。高校图书馆具有其他社会团体所没有的硬件条件和人力资源,可以组织一系列有关网络的讲座、竞赛、征文、讨论等活动,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从社会道德和法律层面在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解决网络带来的种种问题。   2、加强网络德育建设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传媒,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包。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从数字图书馆着手建立德育网站,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使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声光电综合手段的演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要把“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律”教育纳入数字图书馆内容中,培养有网络责任感的人。为提高大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自觉抗诱能力,在五光十色的网络文化面前保持坚定信念,不受有害信息的腐蚀,使学生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内容,培养起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提高网络道德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河南大学图书馆报刊阅览室自2005年11月起利用展板张贴丰富多彩的宣传画,宣传大学生在上网时应具备的基本网络道德。   3、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做信息的主人   面对浩瀚如海的网上信息资源,大学生必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使自己成为驾驭网络信息的主人。为此,学校要积极引导教育大学生提高相应的网络素养:提高对网上信息的判断、选择和处理能力,善于选择那些有利于自己生活、工作或发展的信息,充分体现人在信息面前的主体地位;提高网上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辨别和处理网上不良信息,使自己不受侵犯;提高自制、自律能力,做到自觉控制上网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迷恋网络,不把网络当作“精神寄托”。   4、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馆文化活动,将现实与虚拟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避免因过分投入而染上“交互网瘾”,产生不健康心理,学校图书馆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将网上、网下的朋友结合起来,使生活中更加丰富多彩。如河南大学图书馆于2006年6月在明伦校区举办图书销售活动,利用此契机将迷恋网络的大学生从电脑前拉回知识的海洋,让其享受阅读的快乐。   5、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开通网上心理咨询热线   大学图书馆在工作中要注意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程度差异,低层次的心理健康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症状,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或“自我实现”。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在校园图书馆主页上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利用网上虽然不能面对面却可以心贴心的机会,通过沟通感情建立相互信任,使学生毫无顾虑地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打开“心锁”,克服心理障碍,消除自卑,放下包袱,建立自信,优化心境,养成良好的心态。网络不仅给师生们带来大量国内外各领域的最新信息,提供广泛的科技知识交流和咨询,而且也成为师生之间交友谈心、宣泄情感的一个重要场所,使我们更容易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活动,掌握大学生的关注焦点和心理动态。如河大图书馆联系各个院系,在各院系主页上设置图书馆心理咨询链接,及时为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排忧解难。   大学生是未来的主人,网络是未来世界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大学生的成长必将打上网络的烙印。网络的健康发展和正确使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在这方面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