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开发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开发课程改革

摘  要:文章针对“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开发”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发现传统的教学效果与社会的职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提出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课程进行改革,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环境和考评体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能力;素质

    引言

    “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开发”课程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各种素材的获取、加工与集成的方法,熟悉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过程与开发方法,从而达到能够从事多媒体产品开发的职业能力。然而,教学中所规划的知识体系与社会的职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必须经过企业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岗位。因此,分析该课程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开发”课程进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和探索,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学生的认可,但依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学与用的矛盾,依然不能满足企业对用人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中尽管采用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但仅局限于某章或某个单元,案例比较简单,缺乏系统性,也体现不出多媒体技术工作过程的规律。

    2、在实践过程中偏重学生的知识巩固,他们的技能水平往往是对课堂案例的重现和反复,缺乏创新能力,适应岗位能力较差。

    3、缺乏实践性教学场所。这里指的不是机房,而是能够达到以真实项目为情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及项目实践的环境。

    4、考评机制过于单一。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大多来自成绩。目前通过上机+笔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难免造成学生为成绩而学习、为奖学金而学习的思想。不会过多考虑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个性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养成。

    上述几点,制约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实践经验的积累、合作意识的养成、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关键能力和素质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条件。因此,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和社会环境的要求,才能立足和发展。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 系统化,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之一。它提倡课程应该从工作需要出发,课程内容来自职业的工作过程。它将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体现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同时,也关注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1]。因此,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产生重要意义,也是它与现有教学方法的根本区别。

    对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企业调研、技术人员访谈、毕业生反馈等多种形式的了解。目前中小型多媒体行业非常需要具有一定美术功底、掌握一定多媒体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平面设计、动画设计、摄影摄像、影视特效以及多媒体设计等方面的高职毕业生[2]。以多媒体设计岗位为例,该岗位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务:了解多媒体产品的需求及使用场合;多媒体产品的策划与设计;各种类型素材的制作与处理;多媒体资源的集成;产品的测试与打包,等。与 此同时,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有:具有与客户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设计多媒体产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具有音频、视频编辑能力;能使用如Director、Flash、Authorware等多媒体制作软件进行设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等[3]。

    按照这些媒体行业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特定的要求,结合“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对该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改革是本文的着力点所在。

    三、对课程的改革

     (一) 教学目标的提升

    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在该课程的原大纲中这样描述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的相关概念、各种类型媒体的编辑与处理,通过authorware多媒体开发工具将各种素材集成,并掌握交互方法的使用,掌握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并能创作出功能较为完善的多媒体作品”。

    而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中,要求课程更多地涉及工作经验及策略问题,重视学生今后的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对于该课程,应更多地从多媒体技术岗位需求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多媒体技术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目标重新进行定位,“熟悉多媒体专业的常用术语,掌握页面的整体布局和色调搭配,掌握各种素材的编辑和处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熟悉交互式多媒体制作流程,具有进行多媒体产品开发的职业能力。”

    (二) 教学内容的重排

    以往的教学顺序大都按照教材的章节先后顺序线性开展。一般前几章侧重理论,中间讲操作,最后讲授一个案例结束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思路可以理解为由点到面的设计。但往往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很可能在初期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就已经失去了兴趣,甚至更加迷茫。这种内容设计在学完之后学生对作品的开发思路依然模糊、经验依然缺乏。

    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课程的内容组织与实际工作过程是一致的,会以过程性的知识为主,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为辅。当我们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主要典型工作任务有:1、作品开发的策划与设计;2、作品开发软、硬件平台的搭建;3、各种素材的制作与编辑;4、作品设计与制作;5、作品测试及评价;6、作品的封装与。这些工作任务是有序的,体现了工作的实际流程。可以看出,按照工作过程编排课程内容,符合工作过程课程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也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4]。#p#分页标题#e#

    为此,对原课程的教学内容顺序进行一些调整:以项目为载体引入教学目标,以Authorware为主要制作工具,按照上述的工作任务的顺序安排教学,其目的是以工作过程统领教学,学生可以从整体把握工作任务的要求并进行项目的设计,然后从面到点,具体实施,其中贯穿多媒体集成制作,整体教学过程与真实工作状态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教学与开发流程。

    3、实践环境的创设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自学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就必须构建出符合教学过程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为使学生能够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必须在校内提供一些适合实训的场所。引进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使校内生产性实验室更加接近企业工作环境,比如用公司管理制度来管理课堂,以企业同事关系来替代同学关系,以集体讨论来营造课堂气氛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开展以单元项目、真实项目为情境单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及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从初学到熟练职业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4、考评体制的多元化

    与以往的课程考评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在考核内容到考核方式都有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考核内容上,理论知识作为考核的依据已不能满足要求,而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和创新性能力等考核。在考核形式上,可以选择笔试、面试、项目设计、调查报告、论文撰写、以证代考等形式。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评[5]:

    (1)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上课提问、现场答辩、布置作业等方式评估。

    (2)技能考核。通过上机操作规范程度、上机任务完成情况和熟练程度。

    (3)方法能力。获取信息、语言表达、报告撰写、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完成任务的质量标准,对每次任务质量由教师来考评。

    (4)职业素质。守时遵纪、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独立思考。通过教师考评。

    (5)团队精神。服从安排,完成份内工作,并乐于协助别人,共同进步。通过小组成员互评。

    四、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可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零距离的矛盾。但以项目为载体来实施教学的思想,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工作需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一点,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引导和组织。教师不再是自导自演的角色,更像行业专家来指导新员工完成项目。对教师来讲,需要具备行业知识,并把行业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否则课程改革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9-12.

[2] 张铁军.“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改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8):77-79

[3] 方风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9(20):61-63

[4] 何燕.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08(20):31-34

[5] 刘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新探-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