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改革下动画教育的革新

工程教育改革下动画教育的革新

 

航空工程的先驱者、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冯•卡门教授有句名言:“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来的世界。”这句话说得极是!其实,科学家通过研究亦能带给人类未来的世界,历史上的每次科技进步都带给人新的生活。但这只是说了人类文明中的物质文明,在说到人类文明的另一半——精神文明时,还可以再加一句:“艺术家创造精神世界与未来的世界。”工程师给人类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应该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而工程教育正是培养这种工程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与更新越来越快,工程技术对经济与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直接决定工程技术的水平和发展速度,决定了国家的工业竞争力。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力争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以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除了工业以外,西方的文化产业,比如动漫及其周边产品,也给其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点,而日本的动漫产业的产值更是赶超汽车工业。如今在中国,政府也正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以寻求新的经济与文化增长点。作为创意文化产业一部分的动漫产业,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今天的动漫产业,尤其是动画,其内涵越来越宽泛,边界越来越模糊,技术成为手段,越来越具有工程化的特点,动漫艺术家或工作者也像工程师那样,必须具备很强的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和商业开发意识。硅谷推崇备至的便是浓厚的工程师文化,其精髓就是很强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商业意识。从这点来讲,动画人才培养也就与工程师的培养十分相似了。   工程教育改革着重解决“面向工程实际”的问题,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人才类型的问题,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问题,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问题。与工程教育改革要点相对应,动画人才培养也需要注意面向实际动画生产制作与创作问题、人才类型与结构体系问题、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问题、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天津大学动画专业教学改革即以此为要旨,充分吸收和借鉴工程教育改革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突破传统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局限性,本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宗旨,强调突出生产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笔者从培养方案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产学研结合、效果跟踪、学生就业、企业反馈、制度建设、管理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改革探索,全面阐释天津大学动画专业如何解决动漫人才特色培养问题。   一、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以工程教育改革中要解决的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人才类型的问题为参考,在借鉴欧美与日本等成功的动漫教育模式以及传统艺术院校因材施教的工作室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校、企调研,结合几年的实践探索,天津大学动画专业着手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通识教育加工作室方向培养”,同时辅以大量的艺术、人文、管理、设计,甚至部分工科课程等方向的选修课程,再加上第二课堂的研究、创作方式。所谓“通识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将动画所需的造型基础课程、动画基础与专业课程、动画理论课程、技术类课程、公共课、选修课基本修完,使学生对动画艺术、创作、制作、理论有基本的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打好后续学习、提高的基础。通识教育阶段课程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创作、创新能力。工作室培养阶段重点放在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与提高创新上,请企业的一线专家走进课堂,教学方法由“听中学”改为“做中学”,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艺术表达能力的训练。工作室阶段突破传统的工作室培养的局限性,强调校企联合培养和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发展其个性,具体措施是整合实践环节,保证企业介入(时间的开放性)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空间的开放性)。工作室培养阶段是真正的校企合作生产实训与研发,学生原创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阶段。在大二下学期,本着双向选择和服从调剂的原则,学生通过选报方向和考试、调剂进入相应的工作室。工作室分为二维工作室、三维工作室、定格工作室,以及大四的综合工作室。各工作室针对各自的培养方向进行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意愿,结合大一、大二的专业基础课程,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由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本、以生产标准为基准,共同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共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特色培养。工作室培养模式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的生产实践能力,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参照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工程师培养思路,结合动画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对教学大纲作了充分调整,进一步围绕动画制作所需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各部分和各阶段课程相互搭界、相互衔接。因此,学生的学习有了一条明确的主线贯穿始终。具体的造型基础课程、动画基础与专业课程、动画理论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专业选修课的知识点被整合、相互衔接,使学生的实战技能、理论基础、创作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与提升。工作室课程内容全部实训化,重视每名学生的个人实战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点评、师生互动、评价与改进环节被加强。在作业成果提交方面要求:创作与设计理念贯穿化、基础作业作品化、设计作业专业化与标准化、创作作业专业化与规范化,所有作业均为实物化与电子化双版本。   二、通识教育阶段课堂授课与创新能力培养   通识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完全注重对学生理论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方面,三大基础课程注重动漫基础与构成的知识,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动漫造型素质与表现能力培养,完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造型基础课训练内容与方法。优点是使学生从以前的造型观念与技能向动漫造型观念与技能转变,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训练,教学直接与后续的角色设计、设计稿、运动规律、中间画、原画、场景设计、美术设计等课程内容教学挂钩。在接下来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技术类课程中,教师由浅入深地对动画相关知识、技能、行业标准、流程与要领进行系统讲授,此部分教学除了理论与技能的传授,更加偏重创意和设计的训练,特别是每门课程结束时的设计考核,更是将每门课程的知识点作系统的串联与展开。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每门课程的大作业(考核与考察)要按照企业做项目时的各个分项目的策划书和册页的标准,这种与企业生产标准对接的做法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做好“预演”。专业理论课程围绕市场、策划、管理、营销、推广、剧本、创作、导演、概论、赏析、动画史、艺术概论等展开,结合学生的专业和选修课学习,进行细致、专业的研究总结。在动画片临摹课程中,学生分组做相同的片段临摹。通过临摹,学生一边学习优秀动画片的创作与制作经验,一边将个人的专业学习进行系统的串联与总结,一边对优秀动画片的生产流程和制作标准有了基本掌握与了解。技术类课程以功能使用入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练习,结课时以课程设计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总结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此部分的专业课、理论课程大多是由有多年动画片生产经验的专家带领专职教师共同授课,在教学的同时保证了教师梯队的培养。#p#分页标题#e#   三、工作室实训授课与创新能力培养   工作室阶段授课强调校企合作实训授课、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工程教育改革中的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问题,以及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工作室阶段突破传统的工作室培养的局限性,强调校企联合培养和对学生因材施教,具体措施是整合集中实践环节,保证企业介入(时间的开放性)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空间的开放性)。因此,工作室阶段更加注重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和生产实战能力训练。首先,是各个工作室方向的专业课程的专业化提高。接着就是第一阶段校企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企业派专家进行授课、指导,将企业的项目、流程、标准、管理带入课堂实训教学。教学内容从市场策划、立项,一直到生产任务的完成,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商业动画片制作的全流程、规定动作、生产标准化、规定时长、作品质量五个环节的训练。这一阶段的优秀学生如被企业相中,则可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于大三第二学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第二阶段的校企合作是将学生按照个人的擅长分组分工进行企业生产项目的制作,注重学生的个人职业生产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将企业项目进行再创作,也可以不跟随企业项目,自己搞创作,但必须达到企业的生产标准,同时兼顾学术,并执行学校和企业的管理规定。这样做,一是将校企合作课堂化,在课堂教学中就已保证了学生的生产实训锻炼,使其掌握了今后的工作环节与要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二是为企业物色合适人才提供了条件,提前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三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创作明确了方向。同时,在这两个阶段中,专职教师跟随教学,一同得到生产化训练,这解决了教师的社会化、企业化培训,使专职教师既具备教学能力,又兼具生产实践能力,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接下来的第三阶段动画片创作课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行原创动画片创作,或分组、或独立完成。这一阶段教学采取工作室立项制,让学生进行策划、申报、审批、立项、制作等环节的训练,既保证了学生原创能力的提高,又模拟了实际生产环节。学生的好作品可以通过申请进行深入创作,还可以吸收其他工作室和低年级的学生参加,使大家都得到锻炼提高,并保证了作品质量。定格工作室没有合适的企业合作方式,几乎全部课程都安排大家合作创作原创作品,参照的制作标准是国内的定格动画片制作标准。通过工作室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大四时基本明确了个人的发展方向,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习。在接下来的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发展意愿进行创作,在学校做动画可以带领低年级学生参与,使其提前得到锻炼。如果工作室学习中学生与企业互有意向,学生可申请在企业做毕业创作与论文,学校派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   四、外出实践与第二课堂   在外出集中实践环节,学院组织全体新生在入学教育期间进行认知实践——到国内知名动漫、游戏企业参观、调研、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明确将来的个人专业发展方向,激励他们的专业学习信心。学期的外出写生与艺术考察,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搜集素材能力、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传统文化与艺术元素的感受与领悟能力。毕业实习解决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技能拓展能力训练,扩大了其就业选择面。除此之外,第二课堂的创作、研究课程,大量的参观、交流、讲座活动,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给予学生充分的个人发展养分与空间,为学生的个人艺术特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课余时间的第二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创作的热情,让学生自由结组,打破工作室与年级的界限,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合作。此阶段如有合适机会,也能与企业结合,进行实际项目的生产、制作。   五、监督与管理   上述各个阶段的授课机制都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办法与之相适应,随时对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对企业与学生的反馈进行管理,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权益与效果、教学模块的时效性,使教师得到真正的锻炼,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又保证了校企双方的平等互利,真正做到了开放式办学。   结语   这样的动画教育改革,使动画人才的特色培养与工程教育改革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相适应。经过几年的完善提高,这种培养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兄弟院校以及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的就业率逐年升高,学生参赛获奖作品逐年增多,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的比例亦逐年攀升。这种特色方式培养出的既具有实际生产操作能力,又具有一定研究、创意能力与开阔眼界的“真正的人才”,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保证了企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也会逐步带动整个创意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