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生态化建构

城市旅游生态化建构

 

一、生态旅游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生态旅游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许多学者也开始进行探索和研究,90年代以后,国内也出版了多部生态旅游教材。学者们从不同的背景出发,提出对生态旅游的认识,给予生态旅游的定义多达近百种。虽然学术界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有多种定义,但对生态旅游内涵的认识却基本一致,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生态旅游的对象是优质生态环境,以及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地域文化;生态旅游致力于环境影响的最小化,旅游者的数量和行为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或尽量少造成危害;生态旅游致力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注重当地社区的参与性,改善和提高当地社区及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过程中对自然和文化生态的感悟与体验,特别是通过环境教育与解说,使旅游者增强对自然与文化生态的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要进行生态环境规划、生态景观设计和生态管理。   本文采用高峻对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和可持系统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所确定的一种区域发展战略,是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和理解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当地文化为内涵,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和环境保护为标志,以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旅游现象。”   旅游生态是与生态旅游相关联的概念。旅游生态问题是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形成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生态学问题,要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考虑旅游业的发展,用生态学方法去解决旅游生态问题。旅游生态的主要内涵是以旅游环境保护为核心,以旅游环境健康发展为目标,最终达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显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由城市园林向自然环境转变,“绿色觉醒”、“回归大自然”等口号的提出便反映了这种趋势。生态旅游倡导用旅游生态的观点和方法发展旅游业,旅游生态的优化则以生态旅游为实现方式,其间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文化背景。   旅游生态化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人们对于生态认识的加深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显,促使人们逐渐对以往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醒。旅游生态化是人类针对环境危机,适应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和谐社会的需要而提出来的,是适应大众旅游需求市场的转变,能够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传统的旅游方式,谋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提倡生态旅游和旅游生态化,是实现湖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是荆门市建设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荆门市发展生态旅游背景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地理区位枢纽优势   荆门市位于鄂西山地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湖北省中部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北通豫陕,南邻湘粤,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国文化中心区之一。荆门区位优势明显,自古以来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之一。经过60多年的建设,荆门已经成为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公水铁空交相辉映的完善的交通网络。   2.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荆门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地貌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湖区,多坳谷、冲沟、溶洞、古泉。荆门属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区,雨水丰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全市水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15%,森林覆盖率达35.8%。荆门处于荆楚文化、三国文化、三峡旅游线的交汇处,山水资源丰富,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东轴支点,有国家一级旅游景点60多处。   荆门市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内涵深厚,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洪山风景区云蒸霞蔚,钟灵毓秀,令人流连往返;漳河风景区碧波万顷,岛幽林深,恰似人间瑶池。纪山楚墓群内涵深厚,保存完好;明显陵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楚文化、道家文化、长寿文化、绿林文化闻名遐迩,生态农业、温泉养生、网球运动等别具特色。   (二)劣势分析   1.对生态旅游意义认识不足   荆门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缺乏规划、盲目建设等问题。旅游服务人员基本没有受过生态旅游专业训练,未能掌握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成因及相关知识,不能把环境保护信息传递给游客。同时,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   2.局部生态系统较脆弱   荆门市是湖北省大型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造成局部环境污染,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空气污染较为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加,不可避免地带来水污染问题,对开发生态旅游造成一定影响。   3.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荆门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及其相互交叉的旅游资源,但这些旅游资源分布在各市、县、区,不够集中且规模较小。景区联系性差,未能实现联动开发、优势互补。很多景区(点)景观单一,综合开发水平低,缺少精品名牌。虽然各旅行社在线路上进行串连,有些生态旅游产品已成为主打品牌,但大部分的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4.旅游业和其他欠产业的融合度不足   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相关的各种服务业规模小、档次不高、配套能力不强。   (三)机遇分析   1.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发展   近年来,荆门市委、市政府对生态旅游发展十分重视,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不仅创新体制,市、县两级都成立了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出台了《关于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而且在资金上、政策上加以扶持,在各县还相应成立了高效、有权威的协调机构。#p#分页标题#e#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荆门市交通日趋完善。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荆岳铁路在荆门城区交汇,207国道及二广高速、沪蓉高速、随岳高速在境内穿越。从荆门城区到三峡和襄阳机场各为一小时,到武汉天河机场两小时。在水运方面,荆门紧靠长江,汉江穿境而过。荆门市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交通节点地位不断升级,区位优势日益突出,为发挥生态旅游的优势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推动作用   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湖北省委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促进荆门生态旅游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鄂西旅游至今是一个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旅游概念。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鄂西旅游将迎来新一轮以交通驱动的市场大发展机遇。鄂西地区正在形成中的旅游吸引组团(二级旅游目的地)也将辐射湖北省周边多个省份和地区,吸引半径在800公里左右,覆盖的市场区域人口3.5亿人以上。随着区域旅游协作的不断深入,荆门生态旅游客源将随之逐步增长,为促进荆门市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四)挑战分析   1.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荆门市发展生态旅游正受到周边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挑战。荆门市自然生态、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从开发角度看,却滞后于宜昌、襄阳等城市。旅游产品不精,品牌不统一,加上旅游资源分布较分散,如何在产品的整合和创意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地开发生态旅游、提高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范围是荆门市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2.经营与管理缺乏有效机制   旅游景区在中国历来是一个多头管理、职权交叉的领域。荆门市有些生态旅游景区也存在这种问题,一些景区经营与管理体制相互混淆,管理手段和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为此,实现生态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转变,使得旅游经营部门和管理部门在改革过程中有利于资源保护、有利于发展,创造双赢局面,也对荆门市如何更好地进行旅游生态化构成挑战。   三、加快生态化建设,实现荆门旅游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荆门市生态旅游业不断发展,以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工程为龙头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已初具规模,生态旅游也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态需求。要建成生态城市,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生态经济,而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发展生态旅游、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加速旅游生态化建设,已成为荆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