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时期的交通组织构想

道路施工时期的交通组织构想

 

0引言   为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城市中各类市政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方位的推进,但是,大量施工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更由于道路的施工,会对施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道路交通产生巨大压力,可能造成道路堵塞、出行延误等,再加之公交线路可能改道或站点调整,给周边的相关单位和广大群众的出行、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1],严重影响周边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本研究旨在在通过交通组织规划和设计,能够处理好施工与交通的矛盾,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把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减少到最低。   1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目标和原则   1.1规划设计目标   由于施工影响,现状道路交通平衡被打破,交通组织就是通过道路时空资源的重新分配,使车辆在整个研究区域的路网上有序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现状道路资源,使车辆绕行时间最短;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施工造成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影响。因此,交通组织方案的研究必须从路网分流着手,结合临时道路管制措施和紧急情况下的交通组织方案,充分协调了交通与施工的关系。   1.2规划设计原则   交通组规划织设计是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包括时间、空间资源及投资水平)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优方案,道路施工工程交通组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   (1)“占一还一”原则   道路施工工程会直接占用道路空间资源,减低道路通行能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在道路红线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开辟临时通行便道,尽量保证“占一还一”,还原现状通行能力。   (2)行人、非机动车和公交车辆优先通行的原则   保证行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是“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理念的重要体现。公交车辆原则上尽量不改道,以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同时保证公共交通服务范围的稳定性;如必须改道,应在原站点处提供指引性交通语言或直接向乘客宣传。   (3)系统优先原则   交通作为一个系统,不仅要在单点通行效益得到保障,更应该考虑系统的整体性效益。交通改善措施要以整体系统效益最优为目标,不能以整个网络的交通效益来换取单点效益。   (4)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综合运用交通冲突技术、交通影响分析、交通配流、管理与控制等相关理论,力求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科学性;同时,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实施要求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调,要求研究成果应迅速反映到现实中,并产生良好的操作效果。   2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规划设计   2.1交通分析   施工期间区域的交通分析有助于区域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可以针对不同的交通状况采取相应的交通组织措施。在道路施工期间,对区域交通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施工路段分析。道路改建时通行能力的变化直接影响周边区域的交通出行状况,掌握道路原本交通流量的大小、沿线的交通出行状况、交叉口的类型及服务水平,结合施工后道路服务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施工路段的交通承载力。   (2)公交分析。公交作为居民出行的重要工具,施工期间对公交线路的维护和保证是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方面。甚至由于施工工程,公交线路受到影响,无法正常服务现状居住片区。因此需要对公交环境分析,梳理受影响的公交线路及客流服务点,为后续公交线路调整及组织提供依据。   (3)交通分流分析。对区域的道路网络和交通流的性质进行分析,从空间和时间上对交通流进行分流。可作为分流道路的路网是交通分流的基础,以周边区域分流道路网为基础,根据不同交通流的出行目的选择相应的分流路线。   2.2交通组织策略研究   2.2.1交通流分类   对于施工影响区域而言,按OD点所处位置,把交通流分为以下八类,如图1所示[3]。①类为区域内交通;②类为跨区域交通;③类为隔区交通。此三类交通流的OD点中有一点是在影响区域内的,只要出行就会给区域内路网带来压力。但这三类交通流一般都会给该区带来经济贡献,故区域内部的交通组织,除货车、农用车之外,较少对这三种交通流采取禁限措施。④类为相邻区域交通;⑤类为相邻区域跨区域交通;⑥类为相隔区域交通;⑦类为穿越相邻区域交通。一般进行区域交通组织时,这些都是参考因素,看是否因区域交通组织调整导致相邻、相隔区域交通状况发生恶化。必要时还需要对相邻、相隔区域交通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⑧类交通为穿区交通,此类交通流一般很少给区域内带来经济贡献,而较多的是给区域带来交通压力。因此,对于施工影响区域的交通组织,主要是对此类交通的区域内部禁限和区域分流,减少此类交通对区域造成的交通压力。   2.2.2交通分流措施   (1)路网分流   路网分流是为了减少施工干扰和交通干扰,保证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把整个道路网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区域路网分流的思路出发,保证施工期间的路网服务水平不致大幅度降低,使过境车辆提前转移至交通量较小的其他道路上。   (2)交通便道分流   交通便道分流也可以叫平行道路分流,应理解为路网分流的特例,也就是施工路段的部分车辆转移到平行道路上。平行道路一般应提前实施改造,提高分流道路的通行能力,增加安全保证措施,平行道路也可以为新建道路。该方式不易造成交通误行,车辆绕行距离较短,对出行影响较小,多数情况下需要强制执行。#p#分页标题#e#   (3)施工便道分流   在施工影响的情况下通过修建临时便道达到“占一还一”的目的,对施工占据的道路给予“补偿”,对于减少施工区域内不同性质的交通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2.2.3公共交通组织   根据工程施工期间对现状公交的影响,从方便市民出行的角度出发,工程施工期间公交线路调整组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   (1)对于占用部分车道的工程施工,从减轻道路交通压力的角度考虑,调疏高峰时段交通流量饱和度偏大而公交线路密集道路上的公交线路。   (2)对于完全封闭道路的施工,途经的公交线路需改道,改道原则如上所述。   (3)项目施工场地占用公交停靠站或影响公交车出入停靠站,这些公交停靠站需迁移或取消。   (4)对影响区域内的公交站点想法设法组织公交港湾来实现上下客,减少影响。   (5)另外如有轨道交通站点,需要考虑其与常规公交的衔接。   2.2.4行人交通组织   道路施工期间,出入施工区域的步行群体的目的性比较统一,都是为了通过施工区域,行人流的整体特性比较强,因此,行人交通组织主要体现在保证行人安全,引导行人疏散。   (1)在施工区前方设置临时标志,引导行人改变通常的过街路线,甚至绕行。在施工区主动型的安全措施中,对行人而言,第一规则是“使行人避开施工区域”。   (2)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下,应该建立行人组织标志标牌、信息板、警告标识、标线,以完整的信息为行人提供安全指导。同时,要求施工人员承担为行人提供交通咨询,并规劝其不安全行为的义务。   (3)尽量保持人行步道的通畅与良好的隔离。如果需要阻断人性步道,必须提前设置醒目的警告标志,并提供绕行信息,或者修建立体人行通过设施。   (4)必要时应画出标线,以指引行人通道的轮廓。   2.2.5其它辅助措施   在常规交通组织管理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交通组织方案更加合理,分流效果更加有效而对组织方案中的特殊区域、特殊路段、或者全天候或者特殊时段制定出特殊的管理组织措施。这种交通组织措施可以应对由于城市道路施工带来的强烈的交通流冲击,同时可以缓解交通分流对其它路段产生的交通压力,为施工期间周边区域路网重新达到新的平衡提供有利的辅助支撑。   (1)单向交通措施   [4]单向交通是在指定道路上只允许某一种或几种交通工具朝单一方向行驶,其道路也叫单行线。在施工期间可以很好的提高部分路段的通行能力,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解决拥挤、充分利用现有城市道路网容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2)路口流向限制   路通流相互交织是影响交通通行的重要因素,在施工期间为了保障道路的通畅需要对特殊路口进行流向限制,这样有助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小交通影响。路口流向限制包括路口禁止左转、禁止右转和禁止调头。其中禁止左转、禁止调头最为普遍使用,且对交通的优化效果最大。   (3)变向交通组织   变向交通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利用变换某些车道上行车的方向或行车的种类,充分提高道路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2.3应急交通措施   道路施工期间可能会面临不可预见的紧急事件,如交通事故等,因此,应该提出紧急情况出现时的应急交通措施,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和交通的有序。   (1)成立信息监控中心,利用多种方式对观众进行宣传并随时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对道路和交叉口进行交通监控,可以实时监控场馆内外区域的交通状况,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可以紧急调度救援和抢险车辆:如拖吊车、挂车等。   (2)成立临时的应急组织机构,准备训练有素的应急人员,设立必要的救援车辆和疏散专用通道及线路,所有紧急救援的车辆都处在交通监控中心的指挥下,保证群众安全顺畅的救援和疏散到安全地;   (3)对疏散车辆提供泊车及临时停靠的管理服务;   (4)加强对紧急事件现场的指挥,可封闭现场周边道路,实行区域交通管制和社会交通绕行等先期处置措施。   (5)直接影响区内的群众流进行交通组织和管理:对搭乘疏散车辆的群众到达或离开疏散车辆停靠点进行有效组织;对步行或自驾车群众的撤离进行有效组织。   3实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华唐路立交工程位于江北区华新街,建新南路在交叉口位置(图2),采用桥跨的形式,跨度约30m,保持建新南路现有线形不变,利用桥下空间作为东西向联系通道。桥下为华唐路延伸段(含煌华支路),起于现有华唐左转匝道出口处,止于黄观路,路宽15m至19m,全长约572m。施工工期分为三个阶段。施工修建内容大致相似。主要是形成建新南路下跨东西道,对交通的影响也类似,主要包括三方面:①现状左转交通中断;②现状滨江路上建新南路交通中断;③对建新南路现状交通产生影响。根据对节点及周边道路流量的调查,高峰小时交通流量流向如表1所示[5]:   3.3交通组织设计   3.3.1路网分流   (1)区域分流 #p#分页标题#e#   结合华唐路交通流量流向分析,将穿越性交通在大范围内诱导分流,建议选择如表2所示的替代路径[5],图3为区域分流示意。   (2)节点分流   结合华唐路交通流量流向分析,对施工造成中断的交通流进行分流组织[5](表3),图形示意见图4。   3.3.2公交车交通组织   (1)617线路调整为:•••金源路→建新西路→商去程站点调整:取消董家溪站、观音桥(爱尔眼科)站;线路增设金源广场站、东方花园站以及观音桥(家乐福)站,可以服务金源路沿线的居住区域,同时仍然可以服务观音桥片区。   (2)145、411、602线路调整为:•••嘉陵江大桥→建新南路→商圈环道口调头→建新南路→华唐路→渝澳大道→。(3)116、809、859、124、881、401、168、615线路调整为:•••嘉陵江大桥→华新街支路→华福路→滨江路→金源路→建新西路→蚂蝗梁立交→渝澳大道→•••••。   3.4应急交通措施   各项目部成立应急援救小组,形成现场组、抢救组、后勤组三个工作组,确保在发生紧急事故的情况下,能迅速组织抢救伤者,同时维持现状交通秩序。特别强调,鉴于车辆在现场的突发事件,交通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瘫痪,因此,必须在现场配备应急拖车及吊车,并准备一定数量的钢丝绳,随时应对突发事件。江北至渝中方向的应急拖车及吊车各三处,每处各安排一辆拖车和吊车,第一处停靠在红旗河沟转盘附近,第二处安排在商圈环道调头的停车区内,第三处安排在渝澳大桥江北桥头的天桥下方,以备紧急事故应急需要;渝中至江北方向的应急拖车及吊车各安排一处,各一辆,停靠在渝中区邮局门前附近,以备紧急事故应急需要;在黄花园大桥渝中区桥头设置应急拖车及吊车停放处,拖吊车停靠在两江丽景酒店处[5]。   3.5实例小结   本次华唐路立交施工期间,通过进行交通组织规划设计,有效避免道路施工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城市道路施工的高效有序实施。在长达十三个月的施工期间,未发生严重拥堵现象,社会车辆分流组织基本遵循交通组织设计线路,公交线路重新调整也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接受。整体上,华唐路立交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保证施工期间城市交通的正常有序运行。   4总结   城市道路施工投资大、工期长、施工范围广,对城市的交通影响非常大。因此,在施工之前应做好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工作。本次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统筹考虑施工期间交通流与现状交通流,研究合理的组织方案,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区域交通的干扰,降低对沿线居民生活、社会运行的不利影响,为实践中的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提供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