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工艺设备管理难点与对策

炼铁工艺设备管理难点与对策

 

1 加强内部管理,确保“零故障”目标实现   1.1 以“零故障”目标管理为基础,开展适应新形式的全员设备管理工作   2004年随着两个铁厂的人员变化,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相对减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设备管理向“操检合一”、“日常管理和专业管理结合”的方向发展。在工作中日常设备管理与现场生产紧密结合,专业管理注重科学和技术含量,推行以“零故障”目标管理为基础的全员设备管理工作。通过加强设备的失效分析、改进维修质量、重点设备跟踪等手段,实现关键设备状态监测,主要设备运行受控,建立完善的人-机结合的设备点检定修管理体系,实施设备的状态管理,减少非计划休风时间,增加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维修费用。   1.2 通过细化设备定修前期准备、强化检修全过程管理,努力降低设备休风率搞好设备计划检修是两个铁厂设备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降低设备故障的有力保证。两个铁厂重点抓好计划检修的前期工作。一般提前两周召开检修准备会议,对检修项目分工落实,同时对检修工艺、检修备件提前规划落实,保证了计划检修的按时优质完成。同时,对容易造成设备故障的隐患充分利用计划检修时间进行技术改造。在检修过程中重视过程控制和重点项目的质量把关,作到点面结合、时间为主线、质量作保证。检修的全过程管理使得计划检修能够顺利开展,全年老铁厂安排的17次计划检修、新铁厂安排3次定修,均较好的完成,未出现大的质量异议,也没有发生返工现象。   1.3 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化点检工作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2004年我们针对主要部件如:老铁厂炉前设备、卷扬炉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新铁厂炉前液压系统、炉前开口机及液压炮、炉顶设备、风机等设备开展定期的专项点检,同时强化岗位工人的责任心和技术能力。力争在岗检中作到“容易发生的设备故障不发生、难于发现的设备隐患及时发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及时反映”,有效地控制了故障发生。   2 加强设备难题攻关,降低关键设备的故障发生   2.1 针对性的开展攻关工作,通过大修和技改,降低关键设备的故障发生炼铁厂03年设备故障中上料系统故障总计发生4次,时间29.45小时,占42%。我们04年对上料系统做了重点攻关。从电气、液压、机械几个环节,在强化点检的前提下,对容易发生故障的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在电气方面对上料变频系统进行了优化,3#高炉的变频器由于使用年代太久,成为一个故障隐患,我们利用项修的时间进行了改型并重新编制了程序。针对料坑闸门开关时易碰到上行的料车的问题,对闸门进行了改造,变翻板形式为直动形式。这些攻关都起到了效果,减少了上料系统的故障。04年上料系统发生故障3次,总计时间9.25小时,占27%。   2.2 利用大修和技改,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   (1)2004年实施了炼铁3#高炉项修、4#高炉的大修改造以及新增了AV45-12轴流风机。2004年7月20日到8月11日,3#高炉进行的项修主要更换了炉顶大小钟和第6层全部冷却壁及第5、7层的部分冷却壁,对炉内实施了喷涂,项修前3#高炉炉顶大小钟泄漏严重,钟间压力和炉顶压力相等,小钟在煤气放散后才能打开,造成3#高炉炉顶压力偏低,加之炉顶压力波动较大,对高炉的顺行产生很大影响,同时由于冷却壁破损严重,高炉只有降低冶强,特别是到6月,高炉利用系数降到2.296t/m3d,7月1~20日高炉利用系数1.293t/m3d,到2.8t/m3d以上。   3 做好新设备的消化吸收,降低新设备的运行故障   (1)随着新铁厂的生产,大量新型设备的投入使用。做好新设备的技术消化和吸收,对设备薄弱环节进行改造,强化关键设备的润滑管理是降低设备故障率有效手段。新铁厂炉前开口机行程只有4m左右,当高炉炉况改变,要求开口机钻杆深度大于4m时就会影响出铁。现通过对开口行走跑道进行改造,保证了行程≥4.5m。炉前液压炮在开炉时常出现炮在堵口时发生后退、跑泥现象,在分析原因后,我们将转炮手动阀门的中位机能由“R”型改为“J”,取消差动回路,同时将原先设计泵的工作方式由1用2备改为2用1备,保证了系统压力,杜绝了液压炮在堵口时发生后退、跑泥现象。   (2)针对老铁厂2#高炉的无料钟炉顶设备润滑的不力我们对润滑系统进行了改进,使润滑系统可以实现循环,保证了设备寿命,减少了设备故障。   2003年2#高炉因为无料钟炉顶原因发生设备故障3次,共计8.95小时。2004年我们有2座高炉采用无料钟设备,仅发生故障1起,共计休风时间4.91小时。从表2,3可以看出,实行了零故障目标管理后,对故障的控制得到了加强,老铁厂2004年的故障时间比2003年有明显的降低,且2004年的故障时间基本控制在5小时以内,做到了尽可能小的影响生产。   新铁厂的休风率(除7月因铁水罐影响外)休风率也在逐步下降,良好的设备基础必将为大高炉顺行达产提供保障。